强强酸类中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竹上风流韩凤颖竹雕艺术
TUhjnbcbe - 2022/6/16 14:52:00
题头词:自古以来,梅、兰、竹、菊被尊为“画中四君子”,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可见竹在其中独占双魁。尤其文人雅士更是将竹子看作是高风亮节的象征。萧萧胸中竹,翩翩纵横刀,被称为“竹痴”的南京竹雕艺术家韩凤颖以竹为纸,以刀代笔,在“一刀一竹一世界”画卷上绘就了一番竹上风流……人物名片

韩凤颖,一九五三年七月生于江苏南京,祖籍安徽颍上县。南京摩擦材料总厂退休工人,自幼喜爱美术绘画,十五岁就开始学习竹雕艺术。年他的竹雕制品入选《江苏省青年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当选“秦淮风光十佳产品”,参加展销,同年加入中国竹业协会,现为南京市栖霞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陵竹雕”的传承人。

他及其作品多次代表省、市、区参加南京地方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展演、展示,并获金、银、铜奖,有多篇论文在全国竹雕专业艺术报刊杂志发表,曾受到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的专题采访。作品被广大的艺术爱好者和文化界名人名流及美、英、法、德等外国友人喜爱和收藏。早就听很多人描述过南京城北燕子矶有个名字叫韩凤颖的竹雕高手,被行家誉为“金陵一把刀”“城北第一雕”。年的五月,一个莺飞草长、柳絮漫天的日子,我有幸慕名造访了他的工作室。初见韩凤颖,印象最深的并非他那高超的竹雕技艺,而是潜藏他内心的执念。今年64岁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稍显年轻,说话时语速快,不犹豫,话语中无不流露出热诚朴实、爽快干练、精明自信……竹缘情缘:让砍下来的竹子再获新生南京和燕路胜利三村,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居民小区,也是韩凤颖退休前工厂分配他的这套面积不大的一楼住房。走进家门,韩凤颖领着我徜徉在竹雕艺术的海洋里。毫不夸张地说,他家的床上、桌上、墙上、橱柜里满当当的都是竹雕作品,约摸有多件。细算起来,这些都是他40年来自学成才,苦心摸索的见证。当聊起自己与竹雕的缘分,韩凤颖的记忆一下子被拉回到儿时。在安徽老家的舅舅是当地有名的“篾匠”,用毛竹一层一层削出来的竹片编织米萝、菜篮等日常生活用品。靠着这门手艺养家糊口。上个世纪70年代,每次舅舅来南京看他,总会带上一些竹制品。每当闻着散发着青涩香味的竹器品,看到上面还有一些生龙活虎的漂亮图案,小小年纪的韩凤颖就拉着舅舅的手,瞪着一双大眼,好奇地问:“舅舅,这么漂亮的东西是怎么编出来的呀?”记得那时舅舅也不厌其烦地告诉他,竹子从山上砍下来之后,如何一步步为人所用,最后编织成家家户户都用到的篮子、筐子的,讲一系列的故事,让韩凤颖逐渐懂得竹子被砍下来后并没有烂掉、死掉,而是被编成有用的东西,从此,竹子就发挥用途了,也复活再生了……老韩介绍说,自己做竹雕是半路出家。七八岁时开始对画画着迷,由于父亲是车工,家里有不少刻刀、小锤等工具,到了初中,他就开始尝试动手做竹雕。渐渐地,雕刻竹子的刻刀、锯子、榔头、木锉,以及游标卡尺、卷尺、分度器等专用雕刻工具攒起来了,他也从门外汉变成了专家。初中毕业后,韩凤颖开始对竹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起初,他在毛笔杆上用小刀刻写自己的名字,因为怕丢失!他回忆说:“自己雕刻的第一件作品就是一个笔筒,是别人送给我的一段根部的毛竹,那年我正好15岁。”看着这个笔筒,少年韩凤颖十分得意开心,于是开启了他的竹雕创作之路,哪怕后来成为一名企业工人,只要工余空闲,也没能阻断他的“竹雕梦”。竹编器具、刻上字的笔杆、亲手雕琢的笔筒……竹子可以刻出这么美好的东西、向往的艺术品,让少年韩凤颖与竹雕缔结了无法割舍的情缘。正是在血气方刚、活力四射的年纪,韩凤颖选择了一种近似枯坐的方式,度过了他的青春时光,却练就了一身精湛的竹雕技艺。深雕细雕:让竹雕艺术注入时代活力韩凤颖的“竹颖斋”工作室里,昏*的灯光下,一张简单而普通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大小不一的竹雕工具刀。正是在这显得狭小局促的空间里,他春夏秋冬,日复一日地钻研着竹雕技艺。为了雕刻《清明上河图》,老韩光是对竹材处理就花了3年时间。竹雕对竹子的要求很高,老韩选用的是浙江安吉的竹子,竹子要6年生,背阴生长,冬天采摘,这样的毛竹淀粉、糖分含量低,不易生蛀虫。选用的毛竹要有竹节,表面有蜡。竹子从安吉运来后,还要经过浸泡等加工处理,才能开始接着的绘画、浅刻、深雕、细雕一系列的工序,这些都是韩凤颖摸索出来的。为了做竹雕,老韩借阅了不少竹子生长方面的书籍,因此认识了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的老师。“这位老师给了我不少指点,一些防蛀处理方法就是他告诉我的。”老韩选用表面没有开裂、虫蛀的毛竹,毛竹要大而粗,先用清水浸泡,然后再用化学药水浸泡,最后再用砂纸打磨竹节,这样可以确保作品完成后能保存较长时间。在精美、小巧、细致方面,如何凸显竹雕的浅、深艺术效果,韩凤颖说“以前的竹雕注重形,现在竹雕要求雕刻者更多地注重细节。造成现在手工竹雕比以前更精细的原因,这和这当然和雕刻工具的改进有关。以前雕刻一件作品就使用一两把刀,而现在可能需要很多种,刀具齐全做出来的作品更精细一些!”竹雕的深、浅浮雕非常注重层次的多样化,无论是景深还是平面,均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而一件作品深浮雕最深层次能达到10多层。40年来的磨砺,韩凤颖熟练地掌握了几乎所有门派竹雕的各种刀法、表现技法和制作技术。他的作品把画技与刀工融为一体,以刀代笔,注重整体构图意境美,在疏密有致的线条中,营造出极具金石韵味的古典中国画,形成典雅秀美、明快飘逸的艺术特点。手艺守艺:让竹雕传统技艺重放异彩竹雕是个体力活,一坐下来就是十几个小时,眼胀、肩酸、腿麻是常事,但竹雕又是个脑力活,人们欣赏你的不仅是经得起推敲的竹雕工艺,还有融入其中的文化韵味。通过自己多年来的不懈努力,韩凤颖的作品不但荣获民间工艺佳作奖等多项奖项,而且先后在《竹协论文选编》、《竹类研究》等学术刊物中发表了《浅谈竹雕技艺》和《竹雕艺术》等多篇论文。韩凤颖说得好:“经过我40多年的艺术探索,认识到任何东西,再难,只要坚持下去,努力拼搏,必然会有成就。”现在,韩凤颖是栖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陵派竹雕)代表性传承人。采访中,他总是心平气对我说:“人们对金钱的欲望是无限的,但我对现在生活很满足,家人平安,每天操刀刻刻雕雕,有事情做就很开心了。”学习竹雕,最重要的是静下心,沉住气,坐得住“冷板凳”,更不能急功近利,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但是韩凤颖有些担忧,时下很多手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即竹雕后继乏人的现况。他说:“守望就是守住和希望,守住传统,希望未来。竹雕这门艺术,应该得到更多有识之士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竹上风流韩凤颖竹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