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今年1医院收治了一名特殊的患儿。据其母亲描述,孩子的整个脚上红肿伴有溃烂,全身有脱皮溃烂,并且疼痛到浑身发抖。医院给患儿进行了相关检查,最终确诊为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后有所好转。那么,这到底是种什么疾病?又是怎样引起的?又该如何治疗?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吧。
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
holocarboxylasesynthetasdeficiency
全羧化酶合成酶(holocarboxylasesynthetase,HLCS)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是导致多种羧化酶缺乏(MCD)的病因之一。上海医院小儿遗传代谢病研究室近8年在临床高危儿中诊断21例MCD缺乏症,其中HLCS缺乏症19例(占90.5%)。中国患病率尚无流行数据。日本曾报道HLCS缺乏症的患病率约1/10万。
01
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
病因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是由于编码全羧化酶合成酶的HLCS基因突变,导致全羧化酶合成酶功能缺陷,生物素与生物素依赖的多种羧化酶结合能力下降,从而造成多种物质代谢障碍,*性有机酸蓄积,引起代谢紊乱、多脏器损害,引发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
02
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
病症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临床表现轻重不等,新生儿期至成年都可发病,但多在新生儿、婴儿早期。重症患儿可出生后数小时或数天内发病。
婴幼儿易发生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主要有喂养困难、呕吐、腹泻、惊厥、精神萎靡、嗜睡、肌张力低下、呼吸困难、发育落后、顽固皮疹、脱皮,可合并酮症、高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等。皮肤损害中大部分患者在头面部、颈部、躯干、臀部等部位皮肤红疹或红斑、溃烂或水疱、糠状或片状鳞屑,或皮肤干糙、脱皮等,少数仅在口周、眼周、肛周局部出现皮疹。患儿免疫力低下,容易并发感染。
03
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
检查诊断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病史,进行实验室检查、血液酰基肉碱谱检测、尿有机酸检测等结果综合判断确诊。
1、常规实验室检查
急性期血常规常见全血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稳定期常有贫血。急性期常见代谢性酸中*、低血糖、高氨血症、高乳酸血症、电解质紊乱等。
2、血液酰基肉碱谱检测
3-羟基异戊酰肉碱增高,可伴丙酰肉碱增高,丙酰肉碱与乙酰肉碱比值增高,游离肉碱不同程度降低。
3、尿有机酸分析
急性期尿液中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乳酸、丙酮酸、3-羟基异戊酸、3-羟基丙酸、甲基枸橼酸等有机酸增高,稳定期可无异常。
4、基因检测
经基因检测发现HLCS等位基因突变,可确诊。
5、酶学检查
皮肤成纤维细胞或淋巴细胞全羧化酶合成酶活性缺乏,生物素酶活性正常。
根据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多种羧化酶缺乏症,然后进一步通过生物素酶活性测定,若生物素酶活性正常,则诊断为HLCS缺乏症。HLCS基因分析从分子水平明确HLCS缺乏症的诊断,并为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鉴别:临床上需要与生物素酶缺乏症相鉴别,其他主要导致C5-OH增高的有机酸代谢病鉴别,其他原因如与肠病性肢端皮炎、必需脂肪酸缺乏、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等鉴别。
04
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
治疗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的治疗主要是生物素治疗,部分患者需要康复治疗。
1、药物治疗
患者一经诊断应立即补充生物素。口服生物素能够消除和预防此病导致的脏器损害,通常服药后数小时症状缓解,血液生化改变恢复正常。对于合并代谢性酸中*、高氨血症、贫血的患者,须给予左卡尼汀、甲钴胺、维生素C等药物,并保证日常营养摄入。有文献报道部分患儿对一般药理剂量生物素治疗仅部分有效,需要的生物素治疗剂量较大,因此有些病例即使在大剂量生物素治疗后病情仍有进展,需终身治疗。
需要服用药物治疗
2、康复治疗
智力和运动落后的患者,须进行康复治疗,训练中要注意避免疲劳和交叉感染。
相关诊疗机构
医院
杨艳玲
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专业擅长遗传代谢病,儿科神经系统疾病诊疗。
上海交通大医院
韩连书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病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对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病等氨基酸代谢病、甲基丙二酸血症等有机酸血症及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等脂肪酸代谢病有一定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结语:
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目前无法根治。如果可以早期诊断,及时接受生物素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不会影响生活,包括上学、就业、结婚、生育。但未及早接受治疗的患者预后会很差,死亡与残障率很高。此外,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也是一种遗传疾病,患者家族应进行基因分析和遗传咨询。生育时通过胎儿基因分析进行产前诊断。新生儿筛查通过足跟血氨基酸及酰基肉碱谱分析,可在无症状时期或疾病早期发现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患者,早期干预,避免发病。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