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酸类中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临床化学检验高频考题
TUhjnbcbe - 2022/6/7 14:14:00
临床化学检验高频考题

糖酵解:指从葡萄糖至乳糖的无氧分解过程,可生成2分子ATP。是体内糖代谢最主要途径。最终产物:乳酸。依赖糖酵解获得能量:红细胞。

糖氧化——乙酰CoA。有氧氧化是糖氧化供能的主要方式。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可生成36或38个分子的ATP。

糖异生:非糖物质转为葡萄糖。是体内单糖生物合成的唯一途径。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防止乳酸中*。

血糖受神经,激素,器官调节。

升高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A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糖异生),肾上腺素(促进糖原分解)。

降低血糖激素:胰岛素(B细胞分泌)(唯一)

糖尿病分型:

Ⅰ型:内生胰岛素或C肽缺,易出酮症酸中*,高钾血症,多发于青年人。

Ⅱ型:多肥胖,具有较大遗传性,病因有胰岛素生物活性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

特殊型及妊娠期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症状加随意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FVPG)≥7.0mmol/L;(OGTT)2h血糖≥11.1mmol/L。初诊需复查后确证。

慢性糖尿病人可有:白内障(晶体混浊变形),并发血管病变以心脑肾最重。

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有:酮症酸中*(DKA,高血糖,尿糖强阳性,尿酮体阳性,高酮血症,代谢性酸中*,多<40岁,年轻人),高渗性糖尿病昏迷(NHHDC,血糖极高,>33.6mmol/L,肾功能损害,脑血组织供血不足,多>40岁,老年人),乳酸酸中*(LA)。

血糖测定: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GOD-POD法)。己糖激酶法(HK):参考方法

(>7.0mmol/L称为高血糖症。<2.8mmol/L称为低血糖症。)

空腹低血糖反复出现,最常见的原因是胰岛β细胞瘤(胰岛素瘤)。胰岛B细胞瘤临床特点:空腹或餐后4—5h发作,脑缺糖比交感神经兴奋明显,有嗜睡或昏迷,30%自身进食可缓解故多肥胖。

血浆渗透压=2(Na+K)+血糖浓度。

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动脉血糖。

血糖检测应立即分离出血浆(血清),尽量早检测,不能立即检查应加含氟化钠的抗凝剂。

肾糖阈:8.9—10.0mmol/L。

糖耐量试验:禁食10—16h,5分钟内饮完毫升含有75g无水葡萄糖的糖水,每30分钟取血一次,监测到2h,共测量血糖5次(包括空腹一次)。

糖化血红蛋白:可分为HbAIa,HbAIb,HbAIc(能与葡萄糖结合,占绝大部分),测定时主要测HbAI组份或HbAIc(4%--6%),反映前6~8周血糖水平,主要用于评定血糖控制程度和判断预后。

糖化血清蛋白:类似果糖胺,反映前2—3周血糖水平。

C肽的测定可以更好地反映B细胞生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乳酸测定:NADH被氧化为NAD+,可在nm处连续监测吸光度下降速度。(NADH和NADPH在nm有特征性光吸收)

血脂蛋白电泳图(自阴极起):乳糜微粒,B-脂蛋白,前B脂蛋白,A-脂蛋白。

脂蛋白超速离心法:CM,VLDL,IDL,LDL,LP(A),HDL(密度从小到大,分子从大到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床化学检验高频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