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运动爱好者都会有这么一种体验,就是训练完的第二第三天肌肉会感到明显的酸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延迟性肌肉酸痛”。
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OnsetMuscleSoreness,DOMS)一般情况下在训练后的8小时左右产生,在48~72小时达到峰值。区别于运动中肌肉出现的酸痛,那是肌肉在运动中产生的代谢性酸中*导致的肌肉疲劳与功能下降。简单来说,“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产生是滞后的,与运动中产生的酸性物质堆积没有关系。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从年至今,科学研究提出了大量理论假说,包括钙离子损伤学说、运动损伤学说、肌肉痉挛学说、肌肉炎症学说、代谢失调学说等等。然而,这些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能确切的证实关于“延迟性肌肉酸痛”生理机制的真正微观原因。
好在,大量的研究仍然为我们揭示了DOMS的宏观产生原因:不适应的运动负荷强度,和肌肉的离心收缩。所谓不适应的运动负荷强度,简单来说就是超量负荷训练。当我们超过自身适应的最大负荷进行抗阻训练时,肌肉就会损伤并产生DOMS。离心收缩与向心收缩相对应,比如引体向上,拉起身体做的是向心收缩,那么下放身体做的就是离心收缩。在肌肉的离心收缩中,肌肉所承受的机械压力要大于向心收缩,因此更容易引起肌肉损伤。我们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指的就是下山是腿部肌肉主要做离心收缩,比上山时的向心收缩更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大部分研究DOMS的运动干预都采用大负荷离心训练了。
§是不是运动后第二第三天,出现了令人着迷的酸痛,就说明之前的训练卓有成效了呢?
在揭开谜底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肌肥大三大要素:力学张力、代谢压力以及肌肉损伤。机械张力就是举起重量肌肉所承担的压力,代谢压力指的是肌肉在运动中产生了代谢产物引起的肌细胞应激反应的大小。在前两项都固定的情况下,理论上,在一定范围内,越大的肌肉损伤对肌肥大的效果越好。当DOMS出现时,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的肌肉已经受到了损伤。肌肉损伤就一定会产生DOMS吗?是不是没有延迟性酸痛,我们的训练就是毫无成效的呢?
当然不是!我们刚刚讲过,导致DOMS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当我们的训练达到了肌肉损伤的程度,又尚未触发“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条件,那么我们既可以达到肌肉增长的目的,又避免了由延迟性酸痛造成的类似:肌肉僵硬疼痛、关节活动度减小受限、运动能力下降、后续训练计划受阻等的负面影响。这才是科学、健康的,卓有成效的运动训练!
DOMS是身体对突然的大负荷训练的应激反映,常出现在运动小白的身上,严重影响运动表现以及后续的训练计划。当训练计划循序渐进,使身体得以逐渐适应,之后逐渐增加负荷,DOMS便很少出现了。并且,训练当天确保充足的休息与睡眠,使得肌肉的轻微损伤得到良好修复,这也会减少DOMS的出现。
因此,DOMS并不是我们追求的训练目标,也不是衡量训练效果的标准。我们衡量的标准,还应落实到训练本身当中,比如动作是否标准、是否有足够的训练强度、有没有递增式的超负荷。当我们达到了这些要求,DOMS的存在与否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以上就是今天对于“延迟性肌肉酸痛”一些疑问的解答。如果大家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就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在看,谢谢大家的支持啦!
点个在看再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