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苏德战场上,围绕哈尔科夫战略要地,一共发生了四次争夺战争,前三次都以德*胜利告终,最后一次苏*以反攻收复失地。但在第二次苏*主动发起的哈尔科夫战役中,由于苏*的错判战场形势而遭到重大失败。苏*为什么要发起这样一场战役,又是如何被德*打败的呢?
莫斯科战役失利,德*妄图集中优势兵力会师于斯大林格勒,以夺取高加索地区的战略资源,为阻止德*东进,苏*决心在哈尔科夫主动出击
年冬季,德*抱有很大希望的莫斯科会战结束,德*惨败收场。由于在这场战役里,苏德双方都看清了闪电战在城市攻坚战中并不适用,德*从而调整了新的思路,准备收缩战线,集中优势兵力到南方集群,沿顿河流域对苏*发起新一轮进攻,并计划在斯大林格勒会师。
在德*紧锣密鼓筹划新的攻势时,苏*统帅部也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鉴于莫斯科战役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红*士气,斯大林内心充满了激动,他迫切希望苏*再打一场漂亮的进攻战斗,将德*阻挡在顿河以西地区。同时,斯大林也担心德*对高加索地区油田资源的渴求,因为一旦德*拿下了高加索,苏*就失去了战略大后方和作战必需的石油、粮食和煤炭等战略资源。在两*的最高领导层,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个地区对作战的重要性。
要想夺取顿河流域,哈尔科夫是个重要的战略据点,由于它地处苏德战争的中心地带,苏德双方进行过多次拉锯战,年德*闪击苏联后,同年10月就与苏*展开了一场争夺战,结果,苏*在德*第6集团*的强大攻势下退出该城。但到了年春天时,苏*认为德*在莫斯科战场遭到了重大损失,只要趁德*尚没完全集结的情况下,在哈尔科夫一线主动发起一次进攻,一定能给德*以重大打击。
斯大林为什么要组织这样一次进攻战斗呢?主要是他担心德*很可能在年夏季发动两线作战,一面发起莫斯科战役重新夺取莫斯科城,一面从南方集群发动进攻,以占领高加索地区和斯大林格勒。
但是,斯大林想趁德*动手之前先发制人的想法,朱可夫等高级将领却持有不同意见,朱可夫认为就苏*目前的兵力还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只能在局部或西部方向对德*展开重点进攻。而铁木辛哥元帅和伏罗希洛夫等却主张在哈尔科夫对德*展开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斗,以缓解德*对莫斯科的压力和对斯大林格勒的企图。
争论的结果,斯大林默认了苏*西南方面*来执行这个打击任务,而统帅部却不干预,这是个模棱两可的命令,一方面由西南方面*司令员铁木辛哥来负责这件事,一方面又不能动用更加大的预备部队来支援进攻。从计划开始,苏*就显得底气不足。
苏*轻视了德*向南发起进攻的决心,德国元首在命令中指出:一切可用的*队将集中在南翼的主要战线,目的就是在顿河这边消灭敌人,以夺取高加索油田和进入高加索山区的隘口
在莫斯科会战期间,整个年的冬季战役,德*遭到了重大损失,在高达万伤亡兵员中,还不包括重伤员和后勤补给人员。按战争发起前的万总兵力来算,仅半年时间德*就损失了五分之一还多。由于战线偏长,德*不得收缩战线,重点解决兵员不足和补给困难的问题。
为了发动新一轮攻势,德*只好到处招兵买马,先是从仆从国要人,再从国内征调学生兵。早在莫斯科战役发起后,元首就安排凯特尔元帅到布达佩斯和布加勒斯特,替他要人要物。后又派出他的亲信戈林到意大利去动员增兵。由于墨索里尼不相信德*会尽早取得胜利,对增兵一事拖延不决,元首只好亲自出马,并以提供装备和各种口头承诺为借口,讨来了9个师的意大利大兵。
就这样,德*总共召集了52个师的仆从国兵力,另外又将德*41个师从前线调到斯大林格勒防线。但斯大林对德*的兵力部署,他最担心的还是莫斯科正面的70个师的德*中央集团*群。因此,当苏*西南方面*主动发起哈尔科夫战役时,斯大林并不清楚德*在苏*正面已经集结了一批强大的打击力量。
年5月12日,苏*集中了45个师的兵力从北南两个方向发起了哈尔科夫战役,战役初期三天,苏*进展顺利,突破了德*50公里的防线,斯大林更是高兴不已,责怪苏*参谋部差点坏了大事,当初不该建议取消这个战役行动。
但到了5月18日,战场局势发生了逆转,苏*被德*重重包围,苏*总参谋部再次提出中止进攻战役,但斯大林仍然固执己见,认为弹已上膛不得不发,最终,苏*仅两万多人突围出来,24万人被俘,一大批坦克火炮成了德*的战利品,而且苏*还损失了几名大将,苏西南方面*副司令员、第57集团*司令员和战役集群司令员等战场被俘。
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的失利,苏*除了在对战场形势的战略误判外,在组织指挥和兵种协同上同样出现了重大失误,坦克集团*投入太晚,各集团*的主官缺乏主观能动性,战场指挥协调不畅都有原因。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朱可夫传》
精彩推荐:二战苏德战争决战阶段,苏*为何要使用钢铁洪流战术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围困中的保卢斯为何三次与突围失之交臂
二战卢金中将,为何和朱可夫齐名,也被称为苏*的救火队长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