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酸类中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二维HPLC的最新进展
TUhjnbcbe - 2021/6/2 14:42:00
初期白癜风能治好么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3213.html

液相色谱(LC)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分析分离工具。其多功能性是前所未有的。由于有许多不同的分离模式(反相液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法,体积排阻色谱分析等),而且几乎所有样品都可以溶于某种溶剂,范围从水到有机溶剂,甚至强酸或强碱。调节不同色谱条件(流动和固定相,添加剂,pH,温度等)可以分离几乎所有的化合物。例如LC在分离对映异构体方面非常成功。大约十年前,液相色谱柱技术和仪器硬件得到了巨大发展,用当代超高效液体色谱(UHPLC)仪器和亚2μm颗粒填料的色谱柱,可以得到好的选择性并有非常高的柱效和速度,但LC依然存在局限性。不像气相色谱(GC)或毛细管电泳(CE)可以达到塔板数超过10万的柱效,导致无法轻松应对含有数十种以上的复杂混合物分析。

多年来,在空间维度上实现二维分离的原理已广泛应用于二维薄层色谱和二维凝胶电泳,并且已发展成为多个学科中的主力技术。随着新的仪器及色谱柱等硬件技术的进步使二维色谱分离展现出被预期的强大分离性能。如今,全二维GC即GCxGC也已被视作一种成熟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分析极其复杂的混合物,例如石油样品。但GC仅适用于可挥发及热稳定化合物,应用受限。

现代二维液相色谱(2D-LC)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近年来从原理到实践,许多概念性和理论性研究都清楚地表明:2D-LC比传统的一维液相色谱(1D-LC)的分离能力更强。20世纪90年代,2D-LC在分离蛋白质组学和高分子化学领域中复杂而难以分离的物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获得此类改善的分离效果往往是以分析时间延长为代价(例如数小时到数天),因此在当时二维液相只是应用范围非常狭窄的小众分离技术。

二维液相色谱是传统液相色谱技术(包括一维等度和梯度洗脱的液相色谱)的重要补充。适当地使用多维分离能够大大提高传统一维液相色谱(1D-LC)的分离能力。传统分离是在第一维(D1)色谱柱上进行。可以是等度或梯度洗脱分离。然后,D1色谱柱中的流出物进入第二维(D2)色谱柱,要使第二维色谱柱对样品的总体色谱分离效果产生实际影响,则该色谱柱必须具有与D1色谱柱截然不同的分离选择性。由于第二根色谱柱的选择性与第一根不同,因此D1色谱柱上完全或部分叠加的相邻色谱峰在D2色谱柱上得到分离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第二维的分离能力不是与第一维分离能力的加和,实际上是乘积关系。2D-LC的实现途径有很多种,按照不同方式主要可以分为离线和在线(中心切割和全二维)模式等等。

图例:2DLC分离实例

许多样品对检测灵敏度和分离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导致需要采用越来越复杂的分析平台。分析这类样品,除了经典的一维色谱以外,还包括多维色谱法,例如中心切割(或多中心切割)和全二维液相色谱等强大分析方法。采用这些方法分析复杂样品时,最重要的检测器是质谱检测器(例如,用于超高灵敏度目标分析的三重四极杆质谱以及用于非目标分析的qTOF-MS或IMS-qTOF-MS等高分辨率质谱)。

将不同模式的液相色谱(RPLC、NPLC、HILIC、IEC、SEC、SFC)进行组合可获得高正交性(此时二维分离空间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由于有更多种类的高分离效能色谱柱可以选择,以及考虑到质谱的兼容性,大部分会将RPLC作为第二维使用,但仍然有很多其它色谱模式。

图例:1D和2D分别采用的不同色谱机制及检测器统计

图例:2D-LC分离的四种不同模式的图示

在这篇综述中,总结了发表在年,年或年的二维液相色谱(2D-LC)技术约种应用。探讨了2D-LC色谱不同分离模式,方法开发及优化策略,并列举了包括化学药,生物制药,手性,合成聚合物等实例。

图例:合成聚合物2D色谱分析

图例:在线2D分离衍生化手性氨基酸

总结:在过去的十年,2D-LC技术在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和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目前各主要色谱仪器厂家均有商品化产品上市。硬件发展的首要成就是分析级泵系统的性能改进,输送泵可以满足二维分析中的流速需求,同时可以保证压力稳定及满足亚二微米填料压力需要,减少压力波动对于柱寿命的影响。这些性能特点对于提高二维液相色谱与一维液相色谱相比的竞争力非常重要。

由于仪器的复杂性和成本及维护复杂等等。相比一维液相色谱,二维液相色谱的性能及软件便捷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实现二维液相色谱的常规应用,还有很多开发工作有待完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维HPLC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