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阴阳交感的一节中,讲到了吸引、排斥、中和的复杂现象。从这种现象中可能归纳出两个根本的结论,其一,客观存在着的一切现象和结构,都是阴阳的中和体。其二,因为中和体中的阴阳对同性产生排斥作用,客观上又是阴阳的绝缘体。被绝缘分隔了的阴阳结构获得异性互根的机遇不同,不同场区的中和体实际上的阴阳含量(比例)也并非完全一致。不同的阴阳中和体之间在比较中就有了阴阳差。古典阴阳学中已经归属了的阴阳,实际上是指的这种差别。
在古典阴阳学中已经归属鉴别出的阴或阳并未明确指出适应范围,也未指出这种归属只是就一定的概率而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属阴还是属阳,单凭这种归属,如水火、里表、降升、暗明、虚实、寒热、静动等都是前者为阴后者为阳。古人不仅没讲为什么前者为阴后者为阳,是比较中的偏阴或偏阳或称呈阳性或阴性反应,并非就是阴或阳。也未讲这种归属的适应范围(场),更未讲上述归属有些只是就概率(多数是如此)而言,并非没有例外。总之上述归属仅是一种征兆。要准确地进行鉴别,还须根据多种征兆,综合进行分析和判断。
①要了解为什么是上述归属,首先应了解人类所处的空间是属于阳性偏高的场。按照阴阳的本性,在阳性偏高的场区,由于阴少阳多,已经获得阴性中和的阳性,必须把阴性排在内部,这就是阳为表阴为里的根本原因。要证明我们所处的场(空间)属于阳性偏高的场是显而易见的。根据阴阳原理,如果是阴阳处于绝对平衡状态时,双方都淹灭和抵消,其表现形式是真空,我们所处的空间都是相对的空,并没有真空的事实,说明并不存在完全中和平衡的空间。这个空间属阳性的光子还不能完全被淹灭,是阳有余而阴不足。
既然是阴不足阳有余的场,动属阳就是阳性之间相互排斥争夺阴性的现象。静是阴阳平衡时作用力相互抵消的现象。火是阳性之间争夺阴性的斗争达到激化的表现形态。水是因为阴性比例偏高,阳得到了较多的阴性所呈现的静止凝聚状态。表为阳,里为阴是因为阴性偏少,缺者为贵,来之不易的阴性,只能深藏在内,才不会轻易被夺走。古语有:“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的提法,就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关系。明与暗是空间场阳压的强弱差,对比中,强(明)者为阳,弱(暗)者为阴。
在古典阴阳学中,关于阴阳的归属,最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是:功能为阳,物质为阴与阳为实阴为虚的归属,从表面看似乎有些抵触。因此有人主张应改为阳为虚、阴为实,理由是:功能与物质相比、功能虚,物质实。出现上述争论是不了解古典阴阳学称功能为阳,物质为阴是从功能与物质进行比较时,功能是因阳性偏高,使凝聚状态的物质在阳压的同性相斥中扩散的状态。或说阳性同性之间的排斥量已经超过了阴性凝聚所能容纳的状态。物质是阴阳相对平衡,阳性彼此联合共同维护现状,凝聚力大于扩散力。凝聚力是由阴性引力效应,扩散力是阳性之间的斥力效应。物质(凝聚)与处于功能(扩散)状态的两种情况比较时,物质属阴,功能属阳。虚与实是指:因为阳为表,能够直接被人们触摸感到的实体,只能是不同程度的阳性。阴在内,人类只能在各种结构中进行比较,才能判断出它的存在,各种现象,一旦阴阳完全中和时,因为作用力被中和抵消,将以空无的形态存在。在人类所处的场,任何作用力本质上属于阳压的强弱差,阴性比例越高阳压越弱。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当然是阳为实,阴为虚。这里很类似表里的分析,只要有结构,结构本身就有表里,同理,任何结构自身既然都是阴阳的中和体,无论是功能还是物质都有虚(阴)实(阳)的两种作用力。
古典阴阳学中的其它归属,都是以人类所处的空间场作为中性标准,在此,不便一一进行分析。中医学中所称的水火、表里、寒热、虚实又是以健康人的正常生理状态作为中性标准。例如,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度,这个温度本身如果以阴阳完全平衡淹灭状态的温度是摄氏零下度相比,自身已经是阳性偏高的现象了。由此可见,中医学中的阴阳归属,并非是广义的阴阳归属,而是狭义的阴阳归属。因为生命本身就是阴阳的不平衡状态,如果阴阳完全平衡时,各种作用力都被淹灭了,生命也就不存在了。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是阴阳复杂结构既因不平衡不断地进行引、斥、中和,又须能维持恒定的引、斥、中和(阴阳交感)的规定值。中医中所称的平衡是恒定值的维持,是相对的平衡。特别是中医学中关于色的归属是红为阳,黑为阴,更是按人体生命条件的要求提出的。如果是以我们所处的广义宇宙进行归属时,应该是阳为白,阴为黑,阴阳中和为*,阳性偏高的阴阳中和(简称阳中和)为绿,阴性偏高的阴阳中和(简称阴中和)为红。白属明极,黑属暗极。因为我们已知的广阔宇宙本身(黑洞除外)都是阳性偏高,绝对的暗并不存在。明与暗仅是人类以自己视觉的适应能力作为中性标准所作出的判断。如果把黑洞也包括在内,对整个宇宙进行色的归属时,我们所处的宇宙属于阳中和色,即绿色宇宙。我们所分出的由黑至白的全部色彩,只是绿色自身的小数差,都属于整体绿色的明暗两极范围内的色差。事实上就是这个小数差,不仅人与生物对明暗的感觉不同,同属人类因视觉器官各不一致,色感也不尽一致。
②无论是哪一种归属,都是仅就一定的概率而言,并非没有例外,例如,火属阳,并非所有的火都必然是由于阳压偏高引起的。钾金属如果浸在水中,可能引起燃烧,只有浸在煤油中才便于保存。煤油与水比较,煤油比水阳性偏高,水在地球上如果看成是中性液体,煤油则属于阳性液体。为什么钾金属在阳性液体中不容易起火,在中性偏阴的液体中反倒更容易引起燃烧呢?原来火是由于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时,相互引斥引起的重新调整(再分配)达到了规定的值。从广义的角度讲,物质腐化变质本身就是阴阳相互引、斥的现象。但一般的腐化过程要比火来得比较缓慢,没有燃烧的引、斥现象那样激烈。根据阴阳相互交感的原理,相互作用着的阴阳结构,彼此之间,阴阳差越大,引、斥的程度就越激烈。钾属阳性金属,与阳性液体煤油,因为两种结构表层阳压比较平衡,相当于前面讲的同性之间的斥力,处于势均力敌状态的中和。当把钾金属浸在水中时,表层的阴阳差要比在煤油中大得多,引、斥的规模要激烈得多。在水中的燃烧现象,对于钾金属来说,这种火应属于阴压偏高引起的。此外酸与碱比较,酸属阳,碱属阴,强酸与强碱与中性物质相互作用时,都可能引起燃烧。这两种火在性质上也不尽相同。人体的病理现象更是如此,无论是阴邪犯正还是阳邪犯正,都可能引起体温升高的上火现象。同属发烧,病因正好相反。原子弹爆炸中的裂变引起的燃烧属阳火,聚变引起的燃烧则属于阴火。表与里也是如此,表与里在宇宙的任意点都既可以看成是表也可以看成是里。通常所谓的表与里实际上是以独立的物体,处在空间的外层为表,内层为里,因为物体都是由原子组成的,核外电子与组成核内的质子进行比较,电子属阳,质子属阴。包括原子和任何结构,并非是由表及里必是越往外阳性越强,越往里阴性越强。原子这样简单的结构,由表及里都不是简单的由阳到阴的排列。它的真实排列形式只能是阳、阴、阳,阴、阳、阴。即阴压阴,阳压阳,真阳对真阴,真阴对真阳的结构。否则就不可能有层次和结构,整个宇宙只能是同样的中和体了。比元素更为复杂的结构,蛋白质、生命、社会、星球更是如此。地球上的放射性元素以及煤和石油,其阳性比地表中的土、石、水、气都要高,放射性元素在形成的特定地层由于周围阳性都高。相当于钾金属浸在煤油中,并不像在地表,以空间作为中性场那样,处于同样的放射状态。许多种放射性元素,如铀、钍等,都逐渐衰变成铅,并非在任何场都衰变。人类认为的自然状态,本身是以地表的空间作为中性场才是如此。当它们处在与自身表层阳压相等的场区,并不衰变。由此也可判断,人类已知的元素,是以人类所处的宇宙场这个有限的宇宙为依据的。人类已知的元素在黑洞的物理场不可能存在,在那里能存在的元素,在地球这样的物理场也不可能存在。在那里能存在的元素,在地球这样的物理场将顷刻衰变成地球物理场所能适应的元素。
③关于阴阳平衡协调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不应该把健康理解为阴阳平衡。健康程度决定人体各器官相互协调有序地进行阴阳交感正常值的维持,不仅有内部不同脏腑器官阴阳之间相互吸引、排斥、中和正常秩序的维持,也有人与自然通过呼吸体表与外界磁场……等宇宙物质之间进行有序的阴阳交换,这种正常秩序的维持则是中医中所称的阴平和阳秘,不应理解为阴阳平衡。失调实为正常引、斥秩序的破坏或紊乱。
如何理解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胜并非人本身阴胜,而是外部阴邪胜体内之阴,伤体内之阳的结果,故称阳病;反之阳胜是指人体外部阳邪胜体内之阳,而伤体内之阴的病则称阴病。阴胜本质是阴亢现象,阴亢是阳虚造成的;阳胜是阳亢现象,阳亢是阴虚造成的,并不存在人自身的阳胜或阴胜的问题。如果是人体自身的阳胜不仅不是病相反能从外部夺阴,反之阴胜则能夺阳。人在正常合理的运动中本质上是提高自身的阳压。由于阴阳互根的原理,阳胜之人阴压也会自然得到补充就是这个道理。而练气功的意守丹田和入静的方法,实为补阴的手段。体内阴胜,对外部形成阴压阴时必将得到外界阳来中和。
就人体病态而言只有阴虚或阳虚的病,并无阴胜和阳胜的病。
(注:此第三部分内容原书没有)
作者简介:
纪由(阴历.11——.12),男,天津冀县人。离休干部。
青年时代信仰马克思主义。年参加工作,年被陷害打成右派(已彻底平反),年因为反对文革被关押,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被平反。期间,因为特别的心路历程受到特别的启示,旦夕之间悟阴阳,得大智慧。正式出版的专著有《阴阳初探》(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赵朴初题),《哲学公式——32字口诀》(年香港龙的传人出版社出版),以及未正式出版的专著若干册,论文若干篇。
他有着卓越的智慧,在阴阳哲理上有着前无古人的诸多开创性发现,做出了震古烁今的理论贡献,他自己总结是四大发现:
一.发现了宇宙万变不离之宗的哲学公式32字口诀:阴为阴中阳,阳为阳中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以阳压阳见真阳,以阴压阴见真阴”,并且全身心的致力于用此哲学公式统一人类意识形态分歧,实现人类和解。
二.发现了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的法则即拥护矛盾论、主张中和论和反对矛盾论,简称策略学中的“三论”。在拥护中反对,在反对中拥护,在拥护和反对中寻找各方都能接受的中和点。
三.发现了我们所处的宇宙场是阳性偏高的场,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帝内经》言“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以及古人关于“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等等关于阴阳属性划分的原因之所在。使人们对阴阳属性的划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四.发现了中和的两种效应,一个是中和结构内部的统一效应,儒家对此研究深刻,写了一部《中庸》,因为儒家致力于人类社会这个中和结构内部和谐统一(中庸)的认识最为到位,故能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达两千余年之久实在其来有自。另一个就是保护中和结构内部稳定防患外部侵略的绝缘效应。
其实,在这四大发现之外,他还有着诸多开创性发现,例如:他发现了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也是破中和绝缘效应的阴压阴阳中和或阳压阳阴中和的方法,以及发现了包含整个宇宙真谛和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的欺不真经等。
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