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化学实验(题源)(20例)
(一)典型实验
[实验一]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主要仪器
2.注意事项
(1)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若配制mL溶液应用mL容量瓶。
(2)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
(3)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
3.误差分析依据:cB==
4.命题角度:一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二是实验误差分析。
[实验二] 焰色反应
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
2.用品: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稀盐酸;样品。
3.注意事项: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Na、K的焰色:*色、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4.命题角度:Na、K元素的鉴别。
(二)金属及其化合物
[实验三] 钠的性质
教材演示实验:钠的性质
(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外皮。现象:在钠新切口处可以观察到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切口处在空气中很快变暗(氧化成Na2O)。
(2)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现象:钠先熔化成小球,然后燃烧,发出*色火焰,生成淡*色的固体(生成Na2O2)。
(3)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现象:钠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熔成小球(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小球四处游动,并有嘶嘶的响声(有气体产生),溶液变为红色(生成碱性物质)。
[实验四] 铝箔在空气中加热
步骤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再取一小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或在酸中处理后用水洗净),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加热至熔化
现象
铝箔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铝箔发红卷缩,很快就变暗失去光泽,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原因
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包裹在铝的外面,使熔化了的铝不会滴落下来
铝很活泼,除去原来的氧化膜后,在加热时又很快生成一层新的氧化膜
结论
①铝容易被氧化而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4Al+3O22Al2O3
②氧化铝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
[实验五]Fe(OH)2的制备
(1)实验现象:白色沉淀立即转化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2)化学方程式为: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3)注意事项:Fe(OH)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被氧化①所用亚铁盐溶液必须是新制的,NaOH溶液必须煮沸;②胶头滴管须插入试管底部;③往往在液面加一层油膜,如少量煤油、苯或植物油等;或用改进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六]Fe2+和Fe3+的检验
(1)Fe3+的检验
滴入KSCN溶液现象
离子方程式
FeCl3溶液
溶液呈红色
Fe3++3SCN-===Fe(SCN)3
FeCl2溶液
溶液颜色无变化
(2)Fe3+的氧化性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加入过量铁粉、KSCN溶液
不显红色
2FeCl3+Fe===3FeCl2
取上层清液,再加入新制氯水,振荡
溶液显红色
2FeCl2+Cl2===2FeCl3
(三)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实验七]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装置分析
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然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最后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以防污染环境。
[实验八]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气体制备流程:原理—发生装置—除杂干燥—收集—验满—尾气处理。
(3)注意事项:①制备装置中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收集装置中导管应插入试管底部。
②浓氨水(或浓铵盐溶液)溶液滴到生石灰或烧碱中制氨气,或浓氨水直接加热也可制氨气。
③不能使用NH4Cl和NH4HCO3制备。
[实验九] 喷泉实验
(1)实验原理:①氨气极易溶于水;②利用压强变化。
(2)注意事项:①氨气应充满;②烧瓶应干燥;③装置不得漏气。
(3)实验拓展:①NH3、HCl、HBr、HI、SO2等气体均能溶于水形成喷泉。②CO2、H2S、Cl2等与水不能形成喷泉,但与NaOH溶液可形成喷泉。
[实验十]SO2的性质实验
(1)操作
(2)注意事项:①SO2只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SO2的漂白作用是由于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该无色物质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SO2不能用来漂白食物。②褪色与漂白:并非所有的褪色都是由于SO2的漂白性所致,SO2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碘水褪色是由于SO2的还原性所致,SO2使NaOH的酚酞溶液褪色是由于SO2是酸性氧化物所致。
[实验十一]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1)实验原理: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现象:加热之后,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试管中的品红溶液褪色);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溶液由黑色变成蓝色。
(3)原因解释:变黑的物质为被浓硫酸氧化生成的CuO,CuO与稀释的硫酸反应生成了CuSO4溶液。
(四)化学反应原理类教材实验
[实验十二] 中和热实验
(1)原理: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释放的热量。酸、碱分别是强酸、强碱。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H+(aq)+OH-(aq)===H2O(l)ΔH=-57.3kJ/mol。
[H2SO4和Ba(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一样]
(2)注意事项:①中和热数值固定不变,它与燃烧热一样,因具有明确的含义,故文字表达时不带负号,说放出热量即可。
②为了减少误差,必须确保热量尽可能的少损失,实验重复两次,用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作计算依据。
③为了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OH-稍稍过量的方法。
④实验若使用了弱酸或弱碱,因中和过程中电离吸热,会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
[实验十三]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以一元酸与一元碱中和滴定为例)
(1)原理:c酸V酸=c碱V碱。
(2)主要仪器:酸式或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铁架台、滴定管夹。
(3)主要试剂:待测液、标准液、指示剂(酚酞、甲基橙)。
(4)关键点:①准确测量体积;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5)操作步骤:①查漏、洗涤、润洗;②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注液(放入锥形瓶中);③滴定: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到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再恢复原色即为滴定终点。
(6)注意事项:
①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端,注入液体后,仰视读数数值偏大;
②使用滴定管时的第一步是查漏;
③滴定读数时,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
④酸、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如酸、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一定用酸式滴定管盛装;
⑤滴定管必须用溶液润洗,锥形瓶不能润洗;
⑥滴定时一般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剂,不用石蕊试液,指示剂用2~3滴;
⑦数据处理:求算2~3次实验的标准液体积的平均值,然后求浓度。
[实验十四] 氯碱工业
(1)实验原理:电解饱和的食盐水的反应为:
阳极:2Cl--2e-===Cl2↑
阴极:2H++2e-===H2↑
电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2Cl-+2H2O2OH-+H2↑+Cl2↑。
(2)电极产物判断:阴极产物是H2和NaOH,若在阴极区附近滴几滴酚酞试液,可发现阴极区附近溶液变红;阳极产物是氯气,将湿润的KI-淀粉试纸放在阳极附近,试纸变蓝。
[实验十五] 铜的精炼
(1)电解法精炼铜的原理:
阳极(粗铜):Cu-2e-===Cu2+
阴极(纯铜):Cu2++2e-===Cu
(2)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变化:粗铜中含有Zn、Ni、Fe、Ag、Au等多种杂质,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以前的金属杂质,如Zn、Ni、Fe等也会同时失去电子,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之后的银、金等杂质形成“阳极泥”,电解质溶液中Cu2+逐渐变小。
(五)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十六] 石油的分馏
(1)原理: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仪器: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锥形瓶、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牛角管。
(2)注意事项:
①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需垫石棉网。
②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占总体积的1/3到1/2,最多不超过2/3。
④温度计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相平。
⑤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实验十七] 乙醇的氧化反应
1.催化氧化
(1)现象: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铜丝由红色变为黑色。伸入乙醇中,黑色又变为红色。试管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注意事项
①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②铜丝在乙醇的氧化中起催化作用(参加反应)。2Cu+O22CuO,CH3CH2OH+CuOCH3CHO+H2O+Cu。
2.强氧化剂氧化
(1)现象: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
(2)注意事项:
乙醇被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其氧化过程分两步,第一步氧化成乙醛,第二步乙醛继续被氧化成乙酸。引申:乙醇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实验十八] 乙酸乙酯的制备
(1)原理:CH3COOH+CH3CH2OH浓硫酸△CH3COOCH2CH3+H2O
副反应:C2H5-OH+HO-C2H5浓硫酸℃C2H5-O-C2H5+H2O
C+2H2SO4(浓)CO2↑+2SO2↑+2H2O。
(2)注意事项:①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和乙酸的混合液(浓硫酸不能最先加入);②低温加热小心均匀的进行,以防乙酸、乙醇的大量挥发和液体剧烈沸腾;③导气管末端不要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防液体倒吸。浓硫酸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
(3)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主要优点:
①吸收乙酸,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②溶解乙醇;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观察乙酸乙酯。
[实验十九] 检验蔗糖的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
(1)操作
(2)注意事项:加入新制的Cu(OH)2或银氨溶液之前需先加入NaOH使溶液呈碱性,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
(六)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实验基础
[实验二十] 几种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方法
原理
装置
主要仪器
注意事项
过滤
除去不溶性杂质
漏斗、玻璃棒、烧杯
一贴、二低、三靠
蒸发
加热使溶剂挥发而得到溶质
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
①液体不得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②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以免局部过热,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剩余溶剂蒸干
蒸馏
(分
馏)
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温度计等
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②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③加碎瓷片,防止暴沸
萃取
和
分液
利用同一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物质
分液漏斗、烧杯
①分液漏斗下口紧靠烧杯内壁
②让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
③分液时打开分液漏斗塞子或使塞子上的小孔与凹槽对齐,便于液体顺利流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