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基本情况:
猪场始建于年,现有两条生产线,设计规模为存栏基础母猪头,年出栏商品猪3万头。现有猪舍46栋,栏舍面积.5m2,常年存栏饲养量头。
猪场卫星图其中,公猪舍1栋,栏位22个,面积.3m2;后备母猪舍2栋,共有31个大栏和个定位栏,面积.3m2,可饲养头后备猪;哺乳母猪舍9栋,栏位个,面积m2;怀孕母猪舍9栋,栏位个,面积m2;保育舍10栋,栏位个,面积m2,可饲养头生长肥育猪;肉猪舍17栋,栏位个,面积.5m2,可饲养头生长肥育猪;隔离舍1栋,栏位8个,面积.4m2,可饲养头小种猪。详见下表↓↓
现场评估结果:
★猪场位于限养区,选址合理,位置较偏,远离居民区,近旁无其它猪场和屠宰场,环猪场四周建有围墙,防疫条件较好。
★猪场采用现代工厂化养猪生产工艺和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拥有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设施。猪舍采用彩钢瓦或石棉瓦屋面、实体砖墙、可移动玻璃窗户,通过改造后可以全封闭。
★母猪舍和部分肉猪舍采用风机水帘负压通风降温,肉猪舍一般采用自然通风降温,个别猪舍安装有正压通风降温系统,据反映现有环境调控设备设施基本能满足需要,以前生产成绩较好。
★怀孕母猪舍采用漏缝地面和自动刮粪,其它猪舍采用干清粪结合水冲洗方式,配套有覆膜沼气环保系统,关停前运行良好。
★猪场自去年2月清空以来,已经停养近一年时间,经多次清洗消*,且多次环境非洲猪瘟检测为阴性,基本符合复养要求。
公司要求猪场经过升级改造和扩建后,在国庆节前实现复养投产,达到基础母猪头、年出栏4万头商品猪的规模。
图2猪场平面布置示意图
生物安全改造:
(一)总体原则和关键点非洲猪瘟病*被称为“坐在轮椅上的杀手”,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播、生存能力特别强等生物特性,因此非洲猪瘟防控要采取针对这些特性的手段和措施,在进行生物安全升级改造时应具备实现有效防控手段和措施相应的结构和功能。
总结目前复养成功的经验表明,非洲猪瘟防控取得成效有四个要素,缺一不可。这四个要素分别是:构筑最牢固的生物安全屏障、实施最严密的生产管理流程、采取最快速的“三早”(早检测、早发现、早处理)处理措施、落实最有力的现场执行行动。为了让成功四要素落到实处,原有猪场必须在硬件设备设施和软件管理流程两个方面进行升级改造
1、硬件设备设施升级改造
从硬件设备设施方面,升级改造总体原则是分区管理、物理隔离、强化消*、注重检测,主要做法有是围绕人、猪、物料、车、水源、防五害进行猪场结构和流程的改造,其中升级改造关键点包括:
(1)车辆洗消烘:分外来车辆、内部转运车、内部车辆分别建设洗消烘设施。
(2)道路合理规划:污道与净道分开,分人道、卖猪通道、淘汰猪通道、猪粪通道、内部转运车道路,相互之间尽量不交叉,路面硬化方便消*。
(3)人员管控:回厂人员在场外隔离住宿,检测合格后洗澡更衣进场,卖猪人员、洗消人员、厨房师傅等外勤人员住宿单独分开,禁止员工子女上学天天进出。
(4)建物资通道和仓库:所有物资采取泡烘熏通过唯一通道,在外部建立总仓,在生活区、生产区设立多级仓库。
(5)出猪台外移:场外建中转站,出猪全中转,转猪离地面(或通过可控通道),区分猪苗、淘汰猪。
(6)厨房外移:厨房接触外部食材,厨师不能接触生产人员,熟食单向传递,水果消*。
(7)建料塔料线:取消原有饲料车间,减少车辆进出,用料线供料减少人员操作,避免斗车交叉污染。
(8)区间隔断:实行生产区间围闭、猪舍全封闭、粪污处理区围闭,栏片栏门间隔实体化。
(9)通风方式调整:定位栏、哺乳母猪增加个体独立通风。
(10)专用出猪通道:建立专用出猪道路,采取密闭连廊的方式确保环境可控且方便消*。
(11)多级洗澡:大门口、进生产线、进猪舍建设洗澡通道或洗澡间。
(12)污水管控:污水走暗渠,刮粪通道覆盖,雨污分离。
(13)死猪处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可用发酵或焚烧。
(14)有害生物管控:禁养猫、狗、鸡,灭鼠、蝇、蜱、蚊,防止有害生物进入猪舍。
(15)配备检测实验室:增加检测实验室,对猪场内外主干道、车辆、仓库、出猪台、水源、舍内、猪群等关键控制点进行定期监控。
2、软件管理流程升级改造
从软件管理流程方面,升级改造总体原则是统一认识、规范操作、优化流程、加强培训,主要做法有提高人员素质、措施落实到位、严格出猪管理、减少内部交叉、全群常态监测、制订应急预案、坚决“三早”处理、控制二次污染。
(二)生物安全改造项目
。。。。。。(受篇幅限制,后续详情下期为您分享!)
长
按
关
注
大会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