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工作中经常会碰到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是其中最常见的,依据课本上的知识代酸的本质是H+增多,HCO3-减少,治疗上纠正酸中*的原因是根本,其次才是应用碳酸氢钠纠酸补碱。大家都非常熟知,补充的5%碳酸氢钠量(ml)=BE×kg/3,或是补碱量(ml)=BE×kg×0.3,那你知道这个公式到底是怎样推算来的吗?
想要了解过程,首先需要熟知碱剩余(BE)。有些血气分析报告可以同时报告两个与BE有关的数据:全血碱剩余BE(B)和标准碱剩余BE(ecf),两者在数值上差距不大,但代表的意义却不一样,关于这个问题《米勒麻醉学》有提到:
年,Siggard-Anderson提出了一种更简单的测定代谢性酸碱活性的方法,即碱缺失或碱剩余(BDE),定义为PCO2为40mmHg、38℃的条件下将血pH滴定至7.4所需的强酸或强碱量。最初使用全血碱剩余的方法遭到质疑,因为红细胞在气体和电解质交换的酸碱模式中的活动是动态的。该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被重新修正,仅用血清碱剩余,并经过计算得到标准碱剩余(SBE),同时基于大量患者的观察研究,形成列线图和计算方法。血气分析仪通常通过以下方式计算SBE=0.×[HCO3--24.4+(pH-7.4)]。
血液中除了血细胞和白蛋白(对酸碱平衡影响小)不能直接通过血管壁外,决定酸碱平衡的离子如钠离子、氯离子等均可以自由通过,这就决定了整个细胞外液的酸碱缺失与血清类似,所以测定血液BE(特别是血清BE)可以代表整个细胞外液的碱剩余量,我们知道成人细胞外液约为kg×0.2(L);依据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得到:
需要补充的碱量(mmol)=BE×kg×0.2
由于1ml的5%碳酸氢钠含有碱量50/84mmol
所以需要补充5%碳酸氢钠(ml)=BE×kg×0.2/(50/84)
=BE×kg/2.98
=BE×kg/3
=BE×kg×0.3(近似)
临床为避免纠酸过度出现碱中*,推荐首次补充剂量为以上结果的1/2,再根据血气结果追加。
来源:麻醉逻辑
排版:于丽水
校对:刘家甫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