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信仰的力量,归根结底是文化赋予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浩瀚如烟的文化所汇聚的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赋予了我们深厚的历史底蕴、涵养了勤劳勇敢的纯良秉性、厚德载物的道德情操。几千年来,这些优秀的文化结晶,一直深深根植于我们的内心,形成了我们的信仰。突然有一天,帝国主义的铁蹄打破东方的宁静,伴随着文化的入侵,中华民族开始了长达百年的救亡之路。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视死如归;英雄辈出、前赴后继。而朝鲜战场的较量,更是打出了人民*队的血性胆魄,打出了坚不可摧的中国精神……克劳塞维茨在他的《战争论》中,提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见解:抵抗力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因数的乘积,这两个因数就是现有手段的多少和意志力的强弱。手段可以计量,意志力却无从计算。因为意志力的强弱,取决于人的精神,唯有坚不可摧的信仰能产生不可估量的精神动力。一位曾经在朝鲜战场作战的美国老兵谈起长津湖战役,当他们越过对方阵地,看到一排排冻死在长津湖畔依然保持着战斗姿态的士兵,由衷感叹:我们打不过这支部队。
我们的信仰无人撼动……
(三)
“互联网”这个词儿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还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事情。直到年,中国才建成第一个全国性互联网。早期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极少,再加上网络消息的随意性、不准确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互联网对于很多中国网民来说,最大的用途就是发发邮件。后来到QQ盛行——那时申请一个QQ号很难,而且超过两三个月不用,还会被收回。网络资源的紧缺,和人们庞大的社交需求形成强烈对比。相对于传统稳固的纸媒江山,彼时的互联网影响力很小,仅限于一些有限的网站,就像是一颗茂盛大树上寄生的几条小虫,微乎其微。那些年,在互联网阵地上活跃的多是一些茶余饭后的娱乐快餐。新闻、直播等权威消息牢牢掌握在报纸、电视手里。直到有一天,这股强大的洪流突兀而至,似乎一夜之间,就能够捧红一个人;一夜之间,就能够爆发一种舆论;一夜之间,就能够让谎言发酵成真理……纸媒几乎无力招架。接踵而来的,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仁人志士,上到领袖统帅,下到平民百姓,一夜之间都成为攻击的对象。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继光……这些曾经根植于我们心中的精神丰碑,突然间摇摇欲坠;当下的社会精英也被大肆抹黑…….谣言如同强酸强碱,剧烈地腐蚀着我们的意识形态,冲击着我们的信仰根基。曾经有一位记者花了块钱,“卧底”到某位当红明星的粉丝群采访。一脸稚嫩的粉丝们,对自己被“意识绑架”毫无反应,进了粉丝群,必须每天保证8小时以上在网上浏览偶像信息。偶像出了专辑,要“玩命”买。记者采访了其中一位买了偶像张新专辑的粉丝,问:你喜欢,买一张就够了,为什么要买张?粉丝的回答非常坚决:支持偶像是我的唯一天职。他们不是别人,他们是我们的年轻人,我们的下一代。他们正在被网络上充斥的极端功利主义利诱绑架,盲目崇拜,在网络的汪洋大海里迷失了自我,更谈不上信仰。丢掉了信仰的根,灵*也如浮尘落叶,风往哪里吹,就往哪里飘。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现象,有人选择了看客,有人选择了沉默,有的人则不愿看、不想说……网络科技是一场“蓝色”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过去“多做少说、只做不说、先做后说”的传统理念。你不说,谣言说;你不说,误解说。当谣言形成强大的舆论合力,再多的正面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前些年,社会上只要出一点事故,都会被“精准”地对准缺点无限放大,造成强大的舆论影响力。许多人尤记得发生于年的温州高铁追尾事件,强大的网络舆论导致中国高铁形象严重受损。还有后续的中兴事件等等,都如出一辙,先是从社交网站引爆舆情,迅速发酵,以讹传讹。没有网络对抗手段,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事件失控,中方企业品牌严重受损,甚至整个产业主导权被外资夺走,中方企业被外方打压……(四)
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网络,已经成为捍卫国家利益、引领社会风气、进而影响我们信仰的时代阵地。有人曾把网络比作捍卫国家利益的“上甘岭”,并指出互联网是精神的国土,需要所有人一起正本清源。传统国学经典是我们精神文化的根,在今天如何延续?我们常常说传承红色基因,又如何传承?中华文明五千年纵深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在民族救亡的道路上所缔造的民族信仰,一切为了人民、为人民服务的先进理念,以及那些为了胜利视死如归、为了救国赴汤蹈火的民族英雄,那些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朝鲜战场的殊死较量、“两弹一星”的艰苦创业等等,不能停留在书本上、遗址中,而被今天的网络发展遗忘。文化的力量在于传播,传播得越广,凝聚的力量越大。中国革命的成功,已经深深证明了这一点。我们迫切地需要一种理念,让我们文化的根深深扎进互联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思想*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我们的思想*治工作传统优势,正是我们*在民族救亡道路上所缔造的深厚红色文化和坚定信仰。而今天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莫过于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网络所带来的数与网的革命,被喻为人类的第四次伟大进步,前三次分别为口与耳、铅与火、光与电。打造“传统+互联网”模式,让传统优势的“红色文化”与网络科技的“蓝色革命”深度融合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思想的重要实践。然而,要闯开这样的“红蓝融合”实践,绝非易事。这是一个时代的命题。从纸媒到互联网,再到现在的5G时代,舆论的发酵过程越来越短,反应速度越来越快。不谋创新,我们将无路可走。对于网络传播来说,图文视频只是一些子弹,真正的技术平台才是网络时代的高新武器。没有网络技术平台,就算写一篇正能量文章,一旦传播量率高,马上被盯上。人家在后台改几个参数,转发一次,四分之一人看到,再转发一次,八分之一人看到,转不了几次,就“消失”了。大势如此,如何突围显得尤为重要。过去,我们用“小米+步枪”打败了“大炮轰炸机”,今天的网络战役,“小米+步枪”依然不失为最有效的方法。截至年12月,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9.8亿,这个数据还在持续攀升。人人手里有“米”,我们需要更多的“枪”。网络时代的“枪”,莫过于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可以在第一时间把“子弹”打出去,让真相第一时间落地,让正能量第一时间传播,成为舆论上甘岭的“制胜子弹”。(五)
精神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恰恰反映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上。一个人有精神,哪怕残疾也坚韧不拔;一个人没精神,哪怕再强壮也像个蔫瓜。事业也是如此。在中国,有一项事业,与当年朝鲜战场的上甘岭战役千丝万缕,把新中国国际地位直线托举到世界前列,就像是祖国的卫士,高站在深空寒宇,守卫着祖国的和平与安宁,这就是中国航天。上世纪五十年代,为捍卫新中国的和平与安全,*中央决策发展以“两弹一星”为主的国防尖端事业。随即,在朝鲜战场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士们踏上回国的列车。他们会同无数科研工作者,征程未洗兵分三路,一路来到巴丹吉林沙漠腹地,一路来到*罗布泊无人区,一路深入青海高原……为了新中国的崛起,他们隐姓埋名,刻苦登攀,在短短几年到十几年的时间,发射了我国第一枚导弹,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60多年来,中国航天由当初几年发射一颗卫星,到如今一年发射几十甚至上百颗卫星。一代代航天人用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行动,推动中国加速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一个繁荣的事业背后,一定有它灿烂的精神文化,否则,这个事业就会变得暗淡。反过来说,再灿烂的精神文化,如果传不出去,同样也会慢慢失去光泽。年4月24日,我国第三个“航天日”来临之际,我们的太空新媒体诞生,航天文化宣传有了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借着航天事业的耀眼光环,我们的太空创办伊始即成品牌,从成千上万的自媒体阵列中突围而出。这个现象级“红蓝融合”行动说明,不是我们的红色正能量文化不受欢迎,而是没有好好开拓。不过,要想把航天文化辐射到全网,形成强大的传播力量,单靠一两个平台是不可能的。年轻人在哪里,就把阵地延伸到哪里。我们的太空上线以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