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白矾
01来源
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制成。主含含水硫酸铝钾〔KAl(SO4)2?12H2O〕。
02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块状或粒状。无色或淡*白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细密纵棱,有玻璃样光泽。质硬而脆。气微,味酸、微甘而极涩。以色白、透明、质硬而脆、无杂质者为佳。易溶于水或甘油,不溶于酒精。水溶液显铝盐、钾盐与硫酸盐的各种反应。产甘肃、安徽、山西、湖北、浙江等地。
03炮制
汉以前有“烧”(《病方》)、“炼”(《本经》)的制法。南北朝有蜂窠制:凡使,须以瓷瓶盛,于火中煅令内外通赤,用钳揭起盖,旋安石蜂窠于赤瓶子中烧,蜂窠尽为度。将钳夹出放冷,敲碎,人钵中研如粉后,于屋下掘一坑,可深五寸,却以纸裹,留坑中一宿,取出再研,每修事十两,用石蜂窠六两,烧尽为度(《雷公》)。还有药汁制:煅白矾于瓶内,用五方草、紫背天葵二味自然汁各一镒,旋旋添白矾于中,下火逼令药汁干,用盖子并瓶口更以泥泥上下,用火一百斤煅,从巳至未,去火,取白矾瓶出,放冷,敲破取白矾。若经大火一煅,色如银,自然伏火,铢累不失,捣细研如轻粉,方用之(《雷公》)。唐代有煅法、飞法,如“煅过”(《颅囟经》)、“飞过”(《理伤》)。宋代仍有炼制:铫子内炼过,煎却矾汁,泣干为度(《博济》);还有巴豆制:“一两入巴豆二十一粒,捶碎去壳,同煅枯矾,去巴豆”(《朱氏》)。元、明仍以煅炼法为主,还有药制法,如:“同硫*同炒”(《世医》)、“姜汁浸,晒干”(《丹溪》)、“铫内飞烊,与陈皮同炒香”(《奇效》)、“二钱,即用五倍子一钱,入矾于内煅枯者”(《景岳》)。清代尚有麸制法:麸炒黑(《玉尺》)。
1、白矾: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捣碎或研碎。
2、枯矾:取净白矾,敲成小块,置煅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熔化,继续煅至膨胀松泡呈白色蜂窝状固体,完全干燥,停火,放凉后取出,研成细粉。
煅制白矾时应一次性煅透,中途不得停火,不要搅拌。经搅拌后表面温度下降,结晶水不易除去,内热不断积蓄,传热性能降低,局部温度过高,而使白矾呈焦*色。制枯矾时常出现煅制不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用圆底锅,放矾过多,受热后底层白矾先熔化,结晶水先行蒸发形成海绵状质地疏松的枯矾,具有较强的隔热能力,一旦形成这种状态,上部液态白矾很难获得较高温度,结晶水不能及时蒸发,以致形成凉后的“僵块”。煅制容器应用耐火瓷器,不宜用铁锅,因为在高温煅制情况下,白矾这一强酸弱碱形成的盐显微酸性,加热时生成FeSO4,进一步氧化成Fe2(SO4)3,它能与Al(OH)3生成Fe(OH)3,再氧化成红色的Fe2O3,故枯矾接触铁锅处附着红褐色锅垢,因此,产品铁盐含量也会超出检查限度。
04炮制目的
生白矾擅长解*,杀虫,消痰、燥湿、止痒,用于湿疹,疥癣,癫痫,中风,喉痹;外用可解*,止痒,用于胬肉,痔疮,脱肛。枯矾酸寒之性降低,涌吐作用减弱,增强了收涩敛疮,生肌,止血,化腐作用,用于湿疹湿疮,聤耳流脓,阴痒带下,久泻,便血,崩漏,鼻衄,齿衄,鼻息肉。
05性味归经
性寒,味涩、酸。有小*。归肺经、脾经、肝经、大肠经。
06功能主治
外用解*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祛除风痰。外治用于湿疹,疥癣,脱肛,痔疮,聤耳流脓;内服用于久泻不止,便血,崩漏,癫痫发狂。枯矾收湿敛疮,止血化腐。用于湿疹湿疮,脱肛,痔疮,聤耳流脓,阴痒带下,鼻衄齿衄,鼻瘜肉。--《中国药典》
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杀虫。治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疸,*肿,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痢,衄血,口舌生疮,疮痔疥癣,水、火、虫伤。--《中药大辞典》
祛痰燥湿;解*杀虫;止泻止血。主中风;癫痫;喉痹;疥癣湿疮;痈疽肿*;水火烫伤;口舌生疮;烂弦风眼;聤耳流脓;鼻中息肉;疮痔疼痛;崩漏;衄血;损伤出血;久泻玖痢;带下阴痒;脱肛;子宫下垂--《中华本草》
07药理作用
白矾具有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如抑制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抗阴道滴虫;具有收敛作用。
1.抗菌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试管法)。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弗氏、志贺氏)、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变形杆菌,以及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亦有明显的抑制效力(纸碟、平板法);对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作用最强;对牛型布氏杆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球菌作用次之,对流感杆菌无作用(纸片法)。高浓度明矾液对人型(H37RV)及牛型结核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2.抗阴道滴虫作用:10%明矾液在试管内(培养液与药液之比为1∶1)有明显抗阴道滴虫作用。
3.凝固蛋白的作用:白矾有强烈的凝固蛋白的作用,于血清中滴入几滴白矾水,立即可见到结合成难溶性物质而沉淀,低浓度有收敛、消炎、防腐作用,高浓度又引起组织溃烂,由于内服刺激性大,一般只供外用。
4.利胆作用:白矾0.6g/kg十二指肠给药,对麻醉大鼠明显增加胆汁流量。
5.局部刺激作用:局部刺激性很大,局部注射15%溶液0.3-0.5ml,使兔狂躁不安,局部红肿、破溃,0.3ml静脉注射,使兔发生寒颤、呼吸急迫,末梢血管变紫色,呈缺氧现象。
6.其他作用:明矾具有收敛作用,内服刺激性很大,故除了用于铅绞痛外,一般均外用,可以止汗、硬化皮肤(特别足部);尚可用于白带过多、溃疡(浓度为1-5%)。如用于结合膜则需作成白蛋白结合剂。此外,可用于止血,以明矾棒或粉剂直接放于出血点,如鼻衄时可用棉球浸饱和的明矾溶浓塞于鼻孔。
08化学成分
明矾石为碱性硫酸铝钾[KAl3(SO4)2(OH)6],其中氧化钾(K2O)11.4%,氧化铝(Al2O3)37.0%,三氧化硫(SO3)38.6%,水(H2O)13.O%。白矾为含水硫酸铝钾[Kal(SO4)2·12H2O]。
09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1-3g。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10注意
阴虚胃弱,无湿热者忌服,且不宜久服和多服,内服过量易致呕吐,及泄痢日久,由于脾胃气虚;妇人白沃,由于中气下陷;营血不足以致寒热者,不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文章有误请指正
参考文献《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