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比比1分钟前
维生素C是一个遗传缺陷问题,补充维生素C是弥补遗传缺陷,而不是吃药。将维生素C作为药物去研究它的副作用,方向就错了。沿着错误的方向是找不到正确的答案的。
在许多人的眼中,维生素属于药物。这是因为:维生素通常被制成药片的形状并被纳入药物系列;名称与抗生素类似,极易混淆。
再加上经常被告诫,多吃维生素有“副作用”;而药用的维生素多为药厂生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向你说明,维生素C不仅是营养问题,更是我们人类的先天遗传缺陷问题。维生素C不是饮食缺乏问题,而是遗传缺陷问题。
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增加维生素C服用量的价值,因此,对长期服用维生素C有没有副作用十分关切。
一些科普刊物常有些东摘西抄的报道,声言多吃维生素C有这样或那样的副作用。
从鲍林倡导用维生素C防治感冒以来,至今已40余年,这些年来,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有什么副作用,一直有人进行细心的研究和分析。
从而使大量有关这些副作用的明显误解和错误不断得到澄清和更正。包括:
1,维生素C有没有已知的致命剂量?
2,引起腹泻等副作用
3,维生素C起酸性作用,会不会引起胃溃疡?
4,大剂量的维生素C会引起肾结石,尿道结石?
05,维生素C会导致恶性贫血?
06,维生素C大剂量服用会导致流产?
07,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一段时间会产生依赖性?
08,维生素C与肝素或华法林冲突?
09,维生素C大剂量会破坏DNA,导致突变?
10,维生素C+海鲜=砒霜?
注:本文较长,如觉烦冗,可直接下拉看结论(粗体字)
01,维生素C没有已知的致命剂量:在几小时内口服量大到g也不会产生有害的结果。静脉注射~g抗坏血酸盐也没有产生有害的结果。
事实上,在临床医学上,维生素C的用量都是大量的,稍微细心观察,就能在出院的费用结算清单上看到维生素C的用量都是以g为单位。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被认为*性最低的药“阿司匹林”,对成人的致命剂量是20~30g。
长期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尚无中*的证据。一位在加利福尼亚州工作的化学家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并已转移后,他发现每天服用g维生素C可以控制疼痛,他服用这么大的剂量达9年之久,除了没有成功地根治癌症之外,他的健康状况相当不错,没有任何有害副作用的表现。
02,维生素C有引起腹泻的作用:许多人都说,这是它的“副作用”。因为,一般说来,腹泻是不好的。
通常,感染了某些细菌我们会拉肚子,比如痢疾、霍乱等。因此,一说腹泻,我们马上与生病联系起来。
不过,如果你有过便秘的经历,吃过麻仁丸、酚酞这类泻药,或者因便秘灌过肠,你就会知道,有一类腹泻不是病。
我们把生病性质的腹泻称为病理性腹泻,而把不是病的腹泻称为良性腹泻。
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所产生的腹泻是一种良性腹泻,之所以会腹泻,一是因为维生素C会加快肠蠕动,二是因为它造成抗坏血酸在大肠中的高渗透压。由于渗透压增加,水分被吸收进直肠内腔,从而导致良性腹泻。
对于中*性疾病,抗坏血酸被所在组织迅速耗尽,从而导致从小肠迅速吸收抗坏血酸。没有到达直肠的抗坏血酸不会引起腹泻。所以,采用静脉注射抗坏血酸盐不会引起腹泻。
卡思卡特指出,对某些病理性腹泻,抗坏血酸还可以止泻。
笔者的经验是,服用维生素C达到腹泻剂量,是治疗便秘,特别是顽固性便秘的绝好手段。
03,会不会引起胃溃疡?
维生素C即抗坏血酸,起酸性作用,事实上,胃液含有强酸,而抗坏血酸只是一种弱酸,一般不会增加它的酸度。
而阿司匹林等药物则会腐蚀胃壁,引起溃疡。如果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感觉不适,或者如果担心维生素C的酸性,你可以使用抗坏血酸钠盐。
只要适量使用,维生素C可以防止溃疡形成,并能治好溃疡。
04,大剂量的维生素C会引起肾结石,尿道结石:一些报道称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会引起肾结石、尿道结石,这是缺乏根据的。
在医学文献中没有报道过一个这样的病例,即一个人由于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而形成肾结石。
美国4年出版的《现代营养学》第8版说:“补充维生素C者尿中的这些代谢物(指草酸和尿酸)通常都在正常范围内,而且,流行病学调查也不支持补充维生素C与肾结石之间的联系。”
克兰纳医生曾回应FDA(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关于抗坏血酸钠盐过多可能有害的“警告”,他说:多年来我一直每天口服10~20g抗坏血酸钠盐,我的血钠水平一直正常,这一点有正规的检验报告为据。尽管每天服用20g,但我的尿酸水平一直维持在pH略高于6。
卡思卡特医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愈3万例以上病人,没有一例出现肾结石。
《大众医学》报道,上海有14例临床实验证明,每日口服维生素C10g,连服3年,未见一例出现肾结石。
05,维生素C会导致恶性贫血?
关于维生素C会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B12,可能导致恶性贫血的误传,是由一项错误研究的报道引起的。
年,两名美国研究人员维克多·赫伯特和雅各布用了一种错误的实验方法,发现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会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B12。
某些科学刊物和科普刊物立即将这一结果报道出去。
然而,年,另一组研究人员用可靠的分析方法,推翻了赫伯特他们的错误结论。年和年又有两个研究表明,维生素C破坏维生素B12的断言是错误的。
可是,科普读物已将年的错误报道传遍全球,而对纠正错误的事实却置若罔闻。
06,维生素C大剂量服用会导致流产?
关于维生素C大剂量服用会导致流产的说法也是一个误传。大量研究表明,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对控制各种流产均有很大价值。
5年,墨西哥国家围产医学研究所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降低胎膜早破率,这是因为维生素C可以促进胶原的生成,在维持绒毛膜和羊膜的稳定中起要作用。
由于40%以上的早产由胎膜早破引起,因此,摄人足量维生素C可能是支撑妊娠至足月的一个有效方法。
现实的情况是,孕妇普遍缺乏维生素C,这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均是不利的。
笔者提出假设,缺乏维生素C是人类妊娠反应严重的根本原因,而妊娠反应是普罗菲所谓的“抗畸变机制”,因此,补充维生素C可以防止生畸形儿。
流产本身可能也是胚胎有畸变的反映,因此妇女在准备怀孕时就应该补充维生素C,防止胚胎畸变,防止流产。
07,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一段时间会产生依赖性?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一段时间后,如果突然中断或恢复到很小的剂量,个体的免疫能力会减弱,这就是中断效应,也叫反弹效应。为避免中断效应,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的人如果决定恢复到小剂量时,最好在一周或两周之内慢慢减少,而不要突然减少。在身体已经处于适应大剂量维生素C时,体内生化内环境建立了平衡,突然停止当然会打破这个平衡。不过,中断效应对癌症病人可能是危险的。因此,如果这些患者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已见效果,就不可停止服用,即使一天也不要停止。08,维生素C与肝素或华法林冲突?
关于维生素C与肝素或华法林冲突的问题。在维生素C片剂的说明书上均有服用肝素或华法林不能同时摄入维生素C的警告。
肝素与华法林都是抗凝血的药物,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防止在血管中出现血栓。但它们都有严重的副作用。
而维生素C本身就能防止血栓。维生素C能促进血液中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从而化解血栓。如果与维生素A联合使用,则效果更为显著。
此外,维生素C能促进前列腺素的生产,抑制其分解,从而减少血小板的凝结。而维生素C没有副作用。因此,用维生素C抗凝比用肝素和华法林优越。
有的医生让病人长期吃华法林,不准吃维生素C,结果,病人因缺乏维生素C而出现全身性紫癜,这是十分危险的。
09,维生素C大剂量会破坏DNA,导致突变?
所谓致突变,即所谓破坏DNA,屡见于报端。1年我国新闻媒体也有报道。如果真如此,吃进维生素C就有致癌作用,由此引起的恐慌可想而知。
1年6月,北京一些媒体转载了美国《科学》杂志援引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癌症药理学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称:“维生素C能导致有害DNA复合物的产生,对染色体形成阻隔,这个过程可能诱发癌细胞的形成。”
年《美国医学协会杂志》刚为维生素C的所谓“致突变”平反,这个报告又用莫须有的“可能”,欲将维生素C再次送进“牢房”。
瑞欧丹医生的重大发现,就是使用大剂量高浓度维生素C可以解体癌细胞。
笔者以为,会制造抗坏血酸的动物之所以少有恶性肿瘤,原因可能恰恰在于,体内应激制造的抗坏血酸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形成足以解体癌细胞的较高浓度。
而所谓人体静脉滴注抗坏血酸,只不过就像恢复了人体应激制造抗坏血酸的功能而已。
10,维生素C+海鲜=砒霜?
先说结论:正确的结论是:吃了海鲜要吃维生素C,因为海鲜往往有*,而维生素C可以解*。“维生素C+海鲜=砒霜”属毫无根据的以讹传讹。
最近几年,常有“维生素C+海鲜=砒霜”的报道见诸报端,特别是网络,已经把它传遍了几乎每一个角落,且言之凿凿,似乎确有其事。
一些指导日常生活的书籍,竟然将其列为饮食禁忌。比如青岛出版社的《日常生活禁忌全书》,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现代人生活宜忌全书》、哈尔滨出版社的《饮食宜忌全书》,中国首届中医学博士、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姜良铎教授倾情奉献、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饮食的病忌药忌人忌》等,都有相关讲述。
笔者曾就此消息开展追根求源调查,结果发现,原来竟是以讹传讹的虚假报道。该虚假报道危害极大,如果不加以纠正,势必贻误大众健康。
最早的报道来自深圳的《晶报》,时间是3年7月1日,题目为:“维生素C+海鲜=砒霜?”。文中说:爱吃海鲜的朋友要小心了,不久前,有报道指台湾一位女士暴毙,死因很可能是晚餐吃了大量的虾,同时又服用了大量的维生素C.专家指出,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
很多人都有每天服用维生素C片的习惯,认为维生素C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益健康。吃海鲜更不用说了,很多人面对美味,情不自禁。
可这二者结合竟然会造成这么可怕的后果,事实果真如此吗?
医院临床营养师于康医生介绍,多种海产品,如虾、蟹、蛤、牡蛎等,体内均含有化学元素砷。一般情况下含量很小,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可能使这些动物体内砷的含量达到较高水平。
虾体内含有五价砷,一般情况下,这种砷对人体是没有害处的,但当高剂量的维生素C(一次性摄入维生素C超过mg)和五价砷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会转变为有*的三价砷(即我们常说的“砒霜”),当三价砷达到一定剂量时可导致人体中*。
于医生认为,上文中提到的那位女士的情况生活中较为罕见,只有在大量吃虾(特别是可能被严重污染的虾)的同时,一次性服用mg维生素C片,才可能导致“砒霜”中*。
于是,于医生为爱吃海鲜又服用维生素C的朋友提出忠告:服用大量维生素C片(每日超过5片)期间,忌食海鲜。
这里,所谓虚假报道是:“有报道指台湾地区一位女士暴毙,死因很可能是晚餐吃了大量的虾,同时又服用了大量的维生素C。”这条消息查无实据,完全是杜撰。而所谓“虾体内含有五价砷”也完全是无中生有。
根据《现代*理学》,砷的化合物分为无机和有机两类,“环境中的微生物可以将砷转化为二甲基砷酸盐(有机砷),后者可在鱼和贝类体内富集。”
在虾体内富集的是有机砷,而不是无机砷-三氧化二砷。从虚构的莫须有的命题进行推理,距离真理十万八千里。
虚假报道加上专家的推波助澜,令广大民众难辨真伪。
根据*理学,维生素C可以化解许多化学物质的*性,无论金属的和非金属的,比如汞、砷、铅、镉、铬、苯、酒精、亚硝酸等。
维生素C的解*原理主要有三方面:
①赋予解*酶活性:解*酶(细胞色素P酶系统-与药物代谢有关的酶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的含铁卟啉类酶蛋白)可以中和有*物质。
而要解*酶有活性,就需要大量维生素C。笔者推测,维生素C的作用可能是保障酶活性中心的铁处于还原状态。
②增加谷胱甘肽的数量。许多金属*物和非金属*物都是脂溶性的,要排解这些*素,必须将其转化为水溶性形态。
而肝脏生产的谷胱甘肽即担负这一使命。维生素C可以增加肝脏制造谷胱甘肽的数量;在解*过程中谷胱甘肽被氧化以后,维生素C可以使它还原,继续发挥解*功效。
③在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对肝脏有伤害的自由基,而维生素C恰恰是最强力的自由基清除剂,从而可以保护肝脏。许多*物本身也会释放大量自由基危害人体细胞,因此维生素C对自由基的清除也是对所有细胞的保护。
维生素C可以解砷*,包括解砒霜的*:
人民卫生出版社年出版的《农村医生手册》是当年十分权威的一本医用图书。在重金属中*一节,在处理汞、铅、砷中*时,都提到用大量的维生素C解*。
在谈临床表现和诊断之后,写到治疗,其中急性型中*的措施之一为:“静脉注射25%~50%葡萄糖溶液20mL加入维生素Cmg,必要时可隔4小时再重复注射。
对慢性型砷中*:采用对症疗法、维生素疗法(维生素B和维生素C)和增加体力的措施(如营养)。”
由此可见,在年,用维生素C解砷*已被列为常规办法。对急性砷中*一般用量为mg,必要时可4小时一次。mg在今天看来量并不大,但是在那时已经是超大剂量了。
2年出版的《现代急性中*诊断治疗学》,在谈到急性砷中*的抢救时,将维生素C列入“支持对症治疗”一节,其中提到,注意补充维生素C等,以保护脏器功能。
8年出版的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编写的《急性中*》中,在处理铅、锰、钡、铁、镍、汞、砷中*时,在对症和支持治疗项下,均提到用大剂量维生素C保护肝脏。
8年出版的《砷与健康》一书,在急性砷中*的治疗中,提到进食多种维生素。
年出版的《急性化学损伤应急救援与救治》中,在解砷*的处置原则下的对症治疗中有“出现周围神经病时,可给予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对慢性中*有“口服络合剂驱砷治疗,辅以补硒、维生素C等对症支持治疗”。
维生素C本来可以解砷*包括解砒霜的*,但在虚假新闻的渲染和“专家”的推波助澜下,竟然成了制造砒霜的“祸首”。这不是把功臣打成罪犯吗!?虚假新闻何其*也!
正确的结论是:吃了海鲜要吃维生素C,因为海鲜往往有*,而维生素C可以解*。
本文内容节选自张科生著《维生素C发现之旅--第2版》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分享到你的朋友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