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酸类中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有效使用兽药的必备知识下
TUhjnbcbe - 2020/12/19 21:27:00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中药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④排泄:指药物经过贮存、转化,最后由体内消除的过程。


  1)肾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肾小管重吸收决定着药物排泄的速度。肾小球滤过后还可经肾小管再吸收,吸收小的排泄快,反之排泄慢。肾小管分泌如通过同一系统,则存在竞争使用,如丙磺舒与青霉素、阿莫西林、氟喹诺酮类药合用时,减少后者的排泄,增强它的作用。药物的脂溶性及尿液PH影响药物的重吸收。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中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在酸性尿中排泄慢,弱碱性药物在酸性尿中再吸收少、排泄快,在碱性尿中排泄慢。故采用酸化(氯化铵)或碱化(碳酸氢钠)尿液可调节药物的排泄速度。


  2)胆道排泄:脂溶性高的药物常由胆道排入十二指肠如激素、催眠药、氯霉素等,排入肠道的药物又可从肠道吸收并经肝脏重新进入循环系统,形成肠肝循环,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3)其它:乳腺排出的乳汁偏酸,碱性药物易进入乳汁,此外还有唾液、汗腺和肺等途径。


  9.房室模型:为了分析药物在体内转运和转化,根据组织器官的血流量、膜通透性、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不同,人为地把药物转运速度相同、解剖位置不一定相同的组织器官划为一个房室,这种抽象的把机体分为若干房室的现象称为房室模型。常用的有一室、二室或三室模型,目的是为了便于计算药动学参数。


  10.半衰期(T1/2):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到一半时所需的时间。T1/2是判断药物作用时间和用药剂量和疗程的一项指标。


  11.峰浓度(Cmax):给药后血中达到的最高浓度,反应药物吸收是否完全。


  12.峰时(Tmax):达到峰浓度的时间,峰时短提示吸收较快。


  13.生物利用度(F):指药物吸收的程度和速度。吸收过程对它影响最大。


  14.表现分布容积(Vd):按血药浓度推算体内药物总量在理论上所占有的体液容积。Vd值大,表示分布广或与生物大分子结合量大。脂溶性药物Vd值一般较大(2~3L),反之Vd值小,一般水溶性或极性大的药物Vd(0.15~3.0L),如药物在体内分布均匀,Vd值接近0.8~1.0L/kg。

(二)药物的作用机理


  是指药物小分子如何对机体细胞(或病原体)、组织、器官起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生理生化反应的科学理论。


  1.与受体结合:药物与受体(位于细胞膜或细胞浆内的大分子蛋白质)特异性结合后,通过生物放大系统改变酶的活性或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来达到与内源性配体(如激素或神经递质)相似(激动药)或相反(拮抗药)的药理作用。


  2.通过特异的化学结构分挥作用: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体内正常活性物质结构相似,通过竞争而发挥相似或相反的作用。如麻*碱结构与肾上腺素相近,药理作用也相似,磺胺药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故其有抗菌作用。化学结构完全相同的光学异构体作用可能完全不同,一般左旋有作用而右旋无作用,如左旋咪唑、左旋氯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等。


  3.改变理化条件:如碳酸氢钠中和胃酸和碱化尿液,氯化铵酸化尿液等。


  4.干扰细胞膜的功能:如局麻药普鲁卡因能抑制钠离子通道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


  5.干扰细胞的物质代谢:如磺胺药阻断细菌的叶酸代谢等。


  6.对酶的抑制或促进:如有机磷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乙酰胆碱含量升高而发挥作用。


  7.与体液中离子的相互作用:如二巯基丙醇可与汞螯合而解*。


  8.改变神经递质或激素的释放水平:如麻*碱可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稍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剂型与剂量:药物的剂型和生产工艺可影响药物的吸收,生物利用度有差异。在一定的范围内,剂量与效果成正比。


  2.给药途径:给药途径不同药物作用有差异,甚至可引起药物作用性质的改变,如硫酸镁内服为泻药,注射为中枢抑制药。


  ①内服:简便、经济、安全,但吸收慢且不规则,影响因素多(如PH、内容物等),存在首过效应(口腔和直肠给药无),药物显效较慢,需较大的剂量,有的药物有刺激性(引起呕吐、腹泻),故危急病例不宜口服给药。


  ②注射:吸收快而完全,显效快,剂量准确,但不够简便,对注射剂要求高。


  1)静注或静脉滴注:显效快,用于急性病或补充体液,其中静脉滴注最安全。但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影响心功能,同时注意灭菌和热原。


  2)肌肉注射:吸收速度取决于注射部位的毛细毛管分布,一般吸收较快,显效也较快。但刺激性强的药物应作深层肌肉注射,药量大时,宜分点注射。


  3)皮下注射:吸收较慢。


  4)腹腔注射:吸收速度与肌注相当,但有刺激性药物不宜腹腔注射,以免引起腹膜炎。


  ③吸入给药:通常脂溶性大、分子量小的药物易通过肺泡膜而吸收。有的药物可制成气雾剂,其微小的液体或固体粒子,可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而不沉降,常用于肺部疾病的治疗。


  ④局部用药:较安全、局部药物浓度高,但有刺激性的药物不宜局部应用。如皮肤给药、粘膜给药,直肠、阴道、尿道、乳管给药等。


  3.合并用药:为增强疗效,减少或消除不良反应,临床上经常采用合并给药。


  ①影响吸收:对羟基苯乙酮与灰*霉素合用,前者可促进胆汁排出,有利于后者的吸收,起增效作用;四环素与钙剂合用沉淀,减少四环素的吸收。


  ②影响分布:水杨酸钠与磺胺共同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前者可使后者从血浆蛋白中解离,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和*性均增强。


  ③影响代谢:苯巴比妥可诱导肝药酶可加快强力霉素的代谢,减弱后者的作用。氯霉素可抑制肝药酶,可使其它共同药物作用增强。


  ④影响排泄:丙磺舒与青霉素,由肾小管同一机制分泌而排泄,前者可使后者排泄减慢,起增效作用。碳酸氢钠可碱化尿液可加快磺胺的排出。


  ⑤相加作用:两药作用于同一受体或作用部位,药效为相加,氯丙嗪和安乃近。


  ⑥增强作用(协同):两药作用于不同部位或受体,而产生相同药理效应,大于两者之和,如SD和TMP。


  ⑦拮抗作用:两药同时作用于同一受体或部位,但作用相反,药效小于两者之和。


  ⑧敏感化现象:排钾利尿药螺旋内酯可使血钾下降,使心肌细胞对强心甙敏感性增强,易诱发心律失常。


  4.复重用药


  ①增强并延长药效。


  ②蓄积作用。


  ③耐受性与耐药性:反复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减弱,为了获得疗效需逐渐增加剂量;这种现象称为耐受性;耐药性是指微生物对药物产生抵抗性,二者有严格区别。


  5.动物及其饲养管理、环境因素


  ①动物的种类:四环素对草食动物易引起二重感染,不良反应多(奶牛有时猝死),而对肉食动物影响小;水合氯醛对马、牛、羊麻醉效果好,猪却耐受;洋地*反刍兽内服无效;催吐药对犬、猪催吐,对牛、羊是促进反刍或祛痰;吗啡对猫是兴奋、犬抑制;牛对汞,猪对碳酸、家禽对有机磷及呋喃类极敏感。


  ②年龄,性别。


  ③个体差异。


  ④动物病理状态和机能状态,饲养管理。


  ⑤环境因素:可使动物机能状态改变影响对药物的敏感性。如小鼠放置于红杉木屑的笼内饲养,肝药酶活性增加,巴比妥催眠时间短。水温对鱼药影响大,如硫酸铜治鱼丝虫病,夏季只需0.1ppm,冬季则需1.5ppm,夏季用1.5ppm就会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效使用兽药的必备知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