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又比昨天进步了一点点?
初三化学
化学方程式背起来
①磷在空气中燃烧:
4P+5O2点燃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②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O2点燃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2点燃SO2
现象:在纯的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④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点燃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KMnO4△K2MnO4+MnO2+O2↑
⑥过氧化氢制氧气:
2H2O2MnO22H2O+O2↑
⑦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2KClO3MnO22KCl+3O2↑
⑧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2O通电2H2↑+O2↑
⑨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O2点燃2MgO
⑩氢气中空气中燃烧或爆炸:
2H2+O2点燃2H2O
注意: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用长等号隔开,文章中单横线为格式局限,仅作为示意!
高一化学
今天复习焰色反应:
定义: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是物理变化。
操作步骤:
(1)洗: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用______洗净。
(2)烧:将洗净的铂丝(或铁丝)在火焰上灼烧至与____________相同。
(3)蘸:蘸取______。
(4)烧:在无色的火焰上灼烧,并观察____________。
(5)洗:再用______洗净铂丝(或铁丝)。
(6)烧:在无色的火焰上烧至______。
常见元素的焰色
钠元素*色;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铜元素绿色;钡元素*绿色;锶元素洋红色;锂元素紫红色;钙元素砖红色。
金属钠与水反应
常考点、易错点整理:
(1)钠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所以将一小块钠放入乙醇中,能产生气泡,但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钠与乙醇反应,钠块先沉在液面下,后上下浮动、能看到表面冒出气泡,并不能熔化成小球。
(2)将钠放入盛有水和煤油的烧杯中,钠处于煤油和水的交界上下浮动。
(3)钠在通常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钠,点燃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
(4)不管生成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金属钠失电子均变为+1价的阳离子,因而等量的钠完全反应失去的电子数相同。
(5)钠与盐酸反应时钠先与H+反应,离子方程式表示为2Na+2H+===2Na++H2↑
(6)钠与水、酸、盐溶液反应的本质与顺序:本质上均是与H+的反应,反应顺序是:有酸酸在前,无酸水为先。
(7)氧化钠、过氧化钠均为离子化合物。
(8)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CO2,会有NaHCO3晶体析出。
(9)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均可以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10)加热的碳酸氢钠分解,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表明了碳酸氢钠稳定性较碳酸钠差。
(11)CO2与NaOH溶液反应时,据CO2与NaOH量的相对多少,有这样两个阶段:
①CO2+2NaOH===Na2CO3+H2O,此时溶质可能为NaOH和Na2CO3或只有Na2CO3(刚好反应)。
②Na2CO3+CO2+H2O===2NaHCO3,此时溶质可能为Na2CO3和NaHCO3或只有NaHCO3
Na2CO3、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的比较
二者浓度相同时生成CO2的速率
NaHCO3快
耗酸量
二者等质量
Na2CO3耗酸多
二者等物质的量
Na2CO3耗酸多
生成CO2的体积
二者等质量
NaHCO3产生的多
二者等物质的量
相等
高二化学
电离平衡常数特点
(1)电离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升高温度,K值增大。
(2)电离平衡常数反映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相对强弱,K越大,表示弱电解质越易电离,酸性或碱性越强。
(3)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的大小关系是K1?K2?K3……,故其酸性取决于第一步电离。
电离平衡常数的三大应用
(1)判断弱酸(或弱碱)的相对强弱,电离常数越大,酸性(或碱性)越强。
(2)判断盐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强弱,电离常数越大,对应的盐水解程度越小,酸性(或碱性)越弱。
(3)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一般符合“强酸制弱酸”规律。
电离度
在一定条件下的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已经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电解质分子总数的百分比。
影响因素
①相同温度下,同一弱电解质,浓度越大,其电离度(α)越小。
②相同浓度下,同一弱电解质,温度越高,其电离度(α)越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