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八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病防控工作进展成效。国家疾控局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表示,我国实现了重点地方病控制消除阶段性目标。
据悉,截至年底,全国个碘缺乏病县、个大骨节病病区县、个克山病病区县、个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县、12个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县、个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县或高砷区县均达到控制或消除标准,达标率均为百分之百。
但“消除”与“消灭”两个概念容易被混淆。全国地方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孙殿军对此解释,从流行病学来说,“消除”与“消灭”的定义是不同的。消除是指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或者有效的防治策略,把一个疾病控制或者降低到事先规定的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达到这个水平,就不会成为这个地区或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或者说,不构成对人群总体健康的威胁。消灭则不同,是明确病因、传播途径,采取有效策略和措施,将其彻底根除,把所有致病因子完全控制住,彻底从环境中去掉,使这种疾病以后不会再发生。对传染病来说,不仅仅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是指全世界,这个疾病永远不会再发生。目前来看,已经被消灭的一种疾病就是天花。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
据介绍,我国地方病发生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受威胁人口多。我国地方病分四大种类,一类是地球化学性疾病,主要包括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第二类疾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像鼠疫、布鲁氏菌病、血吸虫病。第三类是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比如现在少数民族地区大量饮高氟砖茶,造成饮砖茶型氟中毒,还有在西南部长江流域存在着由于“敞灶烧煤”,煤氟含量高,造成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等。第四类主要发生在我国,但是病因还不是很清楚,只有一些病因假说,像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因此,孙殿军表示,这些地方病,一是主要跟环境有关,如果采取防治措施,这个病就会降低、就会得到控制,但如果防治措施一放松,这个病就会反弹。还有一类地方病原因不清楚,在今后的局部地区还有新发的可能。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制定了控制标准和消除标准。控制标准主要有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消除标准有碘缺乏病、地方性砷中毒,标准的制定主要是根据这些疾病控制和采取措施的程度,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病区控制和消除的办法,以便于指导全国的地方病防治工作。
熊煌也表示,近年来,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风险挑战依然存在。地方病作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一旦防治措施减弱或者撤除,疾病将再次卷土重来,所以必须长期巩固,维持防治措施,才能真正发挥防病的作用。
同时,熊煌表示,目前我国带碘缺乏病、水源性高碘甲状腺肿、饮水性氟中毒、饮茶型地氟病等地方病患者的治疗及管理方面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持续加大防治措施落实。针对少数饮水氟超标地区改水尚未完全落实的状况,还有部分地区合格碘盐覆盖率偏低、低氟砖茶推广难度较大等问题,要进一步强化地方主体责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专门措施推进落实,有效打通防治地方病的“最后一公里”。
红星新闻记者胡伊文吴阳北京报道
责编任志江编辑肖子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