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周宏亮我们是有故事的人
“-成长故事-
后来,彭姐把自家楼下的店改成了一个卖配饰、布娃娃和文艺摆件的“时尚精品店”,专门吸引中学女生的光临。至于那些已经没有“用武之地”的光盘,则像菜市场的小白菜一样,被彭姐用绳子捆成一把,“仅此三天、低价抛售”。
-1-
对很多00后甚至10后的读者来说,租碟店老板是一个属于“不同次元”的职业。碟是什么?啥叫光盘和DVD?出生和成长于智能手机漫山遍野的4G时代,他们很难理解,“以前的人们”为什么看电影看电视剧还要跑到实体店里去“租碟”。
那是一个互联网和私人电脑还没有普及的“前智能时代”,当时的我还在读小学,父母卧室里那台21寸的彩色电视就已经代表了我们家所有的娱乐和休闲生活。那会儿,电视信号的覆盖率也很有限,我记得当时我们家的电视机只能收到央视、省台和市台等为数不多的几个电视台。而且由于内容制作方面的滞后,电视台也会“下班”,每到了下午或者晚上,打开电视就只能看到一个圆形表盘似的静态图片,用单调的配色和静默的声音,表明着“无信号”。
互动式多媒体的缺席和直播式视听资源的限制,催生了租碟店老板这一古早风味浓厚的职业。在这一行业的鼎盛时期,在我们那个人口不超过1万人的小镇,一条街道上就有四五家租碟店,它们混杂在热气腾腾的早餐店和众声喧哗的服装店中间,用花花绿绿的影视海报来吸引过路人的注意。
我第一次进租碟店是在年,那时候《还珠格格》正在湖南卫视热播。可是那时候电视台的信号覆盖还不是很正规,经常会有“窜台”的现象,一部电视剧正在播出呢,突然间信号就跳到了另外一个台上。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只能气得直跺脚。
我记得有一次,电视上正播放到小燕子离开皇宫以后被困在了棋社,然后被一个黑心肠的老板娘百般虐待。正当黑心老板娘“磨刀霍霍向猪羊”之际,电视里的画面突然变成了当年某个“补肾药品”的广告,气得我从椅子上站起来又坐下去。
坐在一旁的妈妈拿着一个塑料做的苍蝇拍,不停地拍打着电视机的外壳,似乎那些光滑的金属表面上落满了看不见的苍蝇。我爸爸则像一只长臂猿一样、手脚麻利地攀上了我家的屋顶,把那根自制的钢丝天线扭来扭去,那因为着急而大汗淋漓的样子,仿佛他手中握着的不是天线,而是拆弹专家手下的地雷。
“到底好了没啊?小燕子都快死了,怎么还没有信号?”我妈妈把头伸出窗外,冲在屋顶上的爸爸喊道。
“好了好了,你关机再看看。”爸爸着急地回复道。
可是等我们关机又重新开机以后,连补肾广告的画面都没有了。电视机里出现的是嘈杂的声音和满屏的“雪花点”。很遗憾,那天的爸爸没能让消失在电视机里的小燕子再次出现。
于是乎,我们一家三口,就对着满屏的“雪花点”,讨论着小燕子后来到底怎么了。
-2-小燕子后来到底怎么了?我想了一晚上都没想明白。做梦的时候,还在愁这件事。结果第二天,爸爸就拍板说咱们买个VCD,想看啥片就看啥片。当然,爸爸说出这个提议的时候,妈妈是很反对的。要知道,那时候的VCD可算家里的一个“大件”,就好比现在买一台苹果笔记本电脑,是要做很久的心理斗争的。
好在妈妈也受不了满屏的“雪花点”和“在广告中插播电视剧”的行为,最终也支持了爸爸这一决定。于是乎,我们跑到百货商店里买了一台VCD,然后就马不停蹄地在家附近的租碟店里租了全套的《还珠格格》,押金二十块,一张碟一天只要一块钱。
有了租来的影碟,我在家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还珠格格》,当时班上的很多同学还在等着广告中插播电视剧呢,每天课间休息的时候,都在热烈讨论“小燕子后来到底怎么了”。
那会儿,只要我随便说一句:“金锁没有嫁给尔康”,然后就有一大堆男生女生围过来问我具体的细节,满脸好奇地对我说:“真的假的?为啥不嫁啊?”在得知我是通过租碟的方式“追剧”以后,同学们仿佛发现了新大陆,纷纷要求家里的父母买VCD,然后去租碟。就因为这件事,租碟店的老板干脆把那套《还珠格格》的光盘送给我了,说是感谢我给她带来了这么多的生意。
我们家附近租碟店的老板是一位看不出年龄的中年妇女,大家都叫她彭姐。自我有记忆起,“彭姐”就是一副胖胖的样子,满脸富态地坐在家门口晒太阳。
小镇上的房子都是村民们自己盖的,一般都是住在二楼或者三楼,然后把一楼当成店铺。刚开始的时候,彭姐家的店面是卖粮油的,后来赶上了“文艺界百花齐放的好时代(彭姐语)”,她就鼓动丈夫把家里的粮油店盘出去,自己开一个租碟店。
不断往家里搬送的新家具证明了彭姐这一经济决定的正确性,据她自己说,生意好的时候,她们店一个月可以赚两三千块钱呢。这在当时的小镇,已经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
但是头脑灵活的彭姐不满足于每个月两三千块钱的巨款,她恨不得靠着店里那些种类繁多的光盘一夜暴富。为了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彭姐可是绞尽了脑汁。她先是十分创造性地提出了“租二送一”的新方法,就是如果我们同时租两部剧或者两部电影,就可以免费租一部同等价格的电视或者电影。
然后,她又想出了“熟人介绍,赠送精美海报”的促销方法。其实本来每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的光盘盒里就有一张或者两三张宣传海报,彭姐不过是把这些花花绿绿的东西“借花献佛”了。那时候,最火的是《还珠格格》,所以彭姐为了“薄利多销”,就把印有小燕子、紫薇和金锁的海报拿到复印店里彩色复印了好多张,几乎人手一份地发给那些老带新的顾客朋友。
-3-拿人手短,收到了《还珠格格》海报的小学生,就特别喜欢呆在彭姐的租碟店里。有的时候,身上没有零花钱租碟,我们就在店里看一看光盘的封面介绍,过一过眼瘾也是好的。彭姐也很热心好客,看到我们这些小朋友成群结队地过来了,她就会搬出来好多张小凳子,依次排开,还会拿出点瓜子花生之类的零食,让我们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嗑瓜子。
小镇上的居民都是“世代友好”,邻居之间都是知根知底的,所以工作忙的父母让自己的孩子下完课以后在彭姐这里玩,也很放心。到了吃饭的点,父母们就会像来幼儿园接人一样,来彭姐的租碟店里,喊自家的孩子回去吃饭。
放学后,我们喜欢呆在彭姐的店里,因为对于童年的我们来说,租碟店就是一个“潮流聚集地”,在这里可以看得到最时兴的电视和电影,可以获知第一手的明星资讯。所以,不知不觉中,它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据点,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当年一起在那里做家庭作业,然后趁着做作业开小差的当儿,讨论两句“金锁和紫薇谁更漂亮”的八卦问题。
没过多久,《还珠格格》的热潮过去了,《情深深雨蒙蒙》又来了。还是同样的编剧,同样的演员,同样的观众,却演绎出了不一样的万象生活。彭姐极其敏锐地把握到了市场的动态,立马把何书桓和依萍的合影海拔贴在了租碟店的门面上,然后用红底黑墨在海报的旁边写着巨大的十六个字:“金牌制作,新片上映,倾情推荐,不看后悔!!!”。
缺乏逻辑的几个口号式的标语后面,连续跟了三个感叹号!再配上海报里依萍那表情复杂的大眼睛,让彭姐自家制作的土味广告看上去又像是眼巴巴的恳求,又像是心怀不满的要挟,软磨硬泡地让路过的居民们前来租碟。
事实证明,彭姐的经商之道还是很有效果的。依靠着“紧跟流行的时尚敏锐感”,彭姐租碟店里的生意越做越红火,硬是后来居上地把街道上的其他几家竞争对手给比下去了。好在她做人也大方,做生意也从来不“赶尽杀绝”,每次碰到自己店里边没货了,她就会鼓励顾客去街角的那家租碟店或者菜市场门口的那家租碟店里去看看。更有甚者,她还会私下里告诉其他的租碟店老板,最近哪些电视剧时兴,哪些电视剧没人租。
她会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经商经验无条件地分享给竞争对手。久而久之,小镇上的同行们也不再把彭姐当成冤家,反而感念她的顺水人情,说彭姐这人真心好。
-4-“苏有朋和古巨基谁比较帅?”“范冰冰、林心如和赵薇三个人谁以后会比较火?”这些都是出现在我们租碟店聊天会里的热门话题。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基本都看过琼瑶老师的作品,也被那些感情泛滥、情话连篇的主人公们迷得不得了。我记得琼瑶剧最火的那几年,小学生的笔记本上都抄满了歌词,不是“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就是“对酒当歌,活得潇潇洒洒”。
身处小镇的我们,每天受困于坐井观天的三亩地中,不曾见过人世繁华,所以琼瑶剧中的浮夸和不接地气,就满足了我们对于成人世界和浪漫爱情的所有想象。于是乎,那几年彭姐的租碟店也几乎就变成了琼瑶剧的专卖店和旗舰店。
同样的一部《情深深雨蒙蒙》,彭姐买了二十多盒的副本光盘,摆在了货架中间最醒目的位置,满屋的四壁都贴满了依萍、如萍还有她们的“前世今生”小燕子和紫薇的海报。这还不够,彭姐还买了一个磁带机,把《你是风儿我是沙》《好想好想》《自从有了你》那一首烂大街的口水歌循环播放。
那时候还没有时下流行的网络词汇“洗脑”和“中毒”的概念,但我们这群小朋友的确是被彭姐租碟店的魅力给“征服”了。放学后坐在租碟店的门口做作业(抄作业),我们一边不过脑子地把课本上的那些生字词誊抄在“小字本”上,每个字抄十遍,一边摇头踮脚地在嘴巴里哼着那些倒背如流的歌词。有的时候太过于忘乎所以了,手上明明抄写着朱自清先生的背诵课文《荷塘月色》呢,写着写着就变成了“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写完以后还没发现,等着第二天被语文老师罚去教室后面站墙角。
后来,一部“从韩国原装进口”的《大长今》横空出世,以破局之势改变了彭姐租碟店里琼瑶剧一家独大的场面。彭姐就好像行业里的风向标一样,开始转变进货的方向,买了一大批韩剧的影碟,放在店里最醒目的货架上。
身穿韩服的氧气美女李英爱的海报取代了赵薇、林心如和范冰冰,出现在了彭姐租碟店的四周墙壁上。店里的磁带机播放的音乐也改成了“呜啦啦呜啦啦阿里呜啦”,然后彭姐还买了很多韩文字母的贴纸,免费送给租碟的顾客。
“这些弯弯曲曲的字,都是啥意思啊?”我们看不懂韩文,但是觉得这些神奇的东方符号看上去很有意思,便好奇地问彭姐。彭姐拢了一下耳边的头发,笑呵呵地对我们说:“这些字的意思是要你们这群小朋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以后读高中、考大学,学好外语自然就看得懂啦。”
-5-《大长今》热播的那会儿,应该就是彭姐租碟店的“高光时刻”了。随后,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和家用电脑的普及,让租碟店的生意日薄西山,变成了不再吃香的明日黄花。有条件的小镇居民们渐次购买了电脑,安装了宽带。虽说是通过电话的方式拨号上网,但精打细算的居民们发现按包月计费的方式,总比去店里租碟按天收费来的划算。
在我的印象中,我去彭姐租碟店租过的最后一部剧,应该是宋慧乔和Rain主演的韩剧《浪漫满屋》。那会儿我家的网速超级慢,一集45分钟左右的电视剧,可能要缓存1个多小时。而且一旦我上网的话,我妈妈在家就打不了电话了。所以我忍无可忍,便自己掏钱,跑到彭姐的店里租了一套光盘,放在电脑的内置光驱中播放。
我花了两天的时间,追完了《浪漫满屋》,去还光盘的时候,彭姐店里的光景已经明显萧条了。以前那种人满为患、排队五分钟的场景不复存在,只剩下她一个人坐在柜台的后面编织毛衣。看到我进来了,她满面春风地起身迎接,说着些家长里短的客套话。
我扫视了一遍周围的光盘,发现似乎很久都没有进新货了,就问彭姐:“怎么还都是这些老片啊?”
彭姐给我倒了一杯白开水,无奈地说:“进了新片,也没几个人看。大家都买电脑了,谁还来我这里租碟啊。买了新碟又回不了本,现在就这样走一步算一步了。”
可彭姐的租碟店,终究没有撑过年。我记得那时候最火的电视剧是TVB的宫斗剧鼻祖《宫心计》,在90后的记忆中,这部剧称得上是路人皆知、万人空巷了。姐妹撕逼、朋友反目的宫斗情节更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只不过那时候的观众们不太会去实体店里租碟了,而是选择在自家的电脑上通过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后来,彭姐把自家楼下的店改成了一个卖配饰、布娃娃和文艺摆件的“时尚精品店”,专门吸引中学女生的光临。至于那些已经没有“用武之地”的光盘,则像菜市场的小白菜一样,被彭姐用绳子捆成一把,“仅此三天、低价抛售”。
-6-十年过去了,当初火遍大江南北的《还珠格格》依然雷打不动地出现在寒暑假的电视上,只不过里面的主演都走上了各自不同的人生之路。小燕子时隔多年重新出现在某综艺节目的评委席上,凭借着妙语连珠的点评和神仙颜值多次“喜提热搜”。紫薇则嫁得如意郎君,成为了一名幸福的妻子和母亲。上进心很强的金锁,则在一场路人皆知的风波中,“轰轰烈烈”地退出了影视潮流的最前线。
还有那《浪漫满屋》中的神仙眷侣,早已经没有交集。多年以后,韩国大美女宋慧乔在另一部万人空巷的电视剧《太阳的后裔》里同男一号宋仲基喜结连理,可没过多久,两人就开始了各执一词的离婚纠葛。而这些比电视剧情节都还要跌宕起伏的真实故事,是当年的彭姐和我们,无论如何也没有猜到的。
时光总是会改变我们最初的模样,我们永远也猜不到十年后的自己会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十年后的我,再也没有去租碟店里租碟,而是通过手机软件的方式,在线追剧。我甚至为此充了腾讯视频、爱奇艺和优酷视频的三个包年VIP。
没有了广告的“纯享版视频”,却依然逃不过被倍速观看的命运。是现在的电视剧品质比不上以前了吗?还是我已经脱离了看电视剧的年龄阶段?我也说不清,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当我一个人在离家千里的城市里,躺在沙发上刷视频的时候,即使同样的一部电视剧,都再也找不回当年陪同父母或者小伙伴们在VCD里看片的味道。
那些盗版丛生的租碟店,早已在风起云涌的媒介进化中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很快就被各大在线视频网站所取代。的确,这是技术的变革,时代的方向。只是,当渐次步入油腻中年的90后们,拿着最新款式的手机,用N倍速度观看视频时,仍然会忍不住想起记忆中那个节奏缓慢的时代,想起把光盘放入VCD时的等待和耐心,想起一边追剧、一边和朋友八卦聊天的轻松和喜悦。
那是属于我们的少年时代和少女时代,那是潇潇洒洒的年纪里,策马奔腾一般的快乐。
原标题:《消失的租碟店,我的少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