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浙江金华一家三口吃了浸泡2天的黑木耳出现中毒,其中7岁小女孩雯雯(化名)出现多脏器衰竭,全身血液置换了4次,依然没能醒过来,至今还在ICU病房没有脱离危险。
今天时报君转载了该文
反响很大
↓↓↓
7岁女孩换血4次仍未苏醒!如果没有吃那盘木耳,9月就要上小学了…
浸泡了两天的黑木耳成为中毒的罪魁祸首!
网友们谈黑木耳色变!
黑木耳泡在水里两天两夜就成了“毒木耳”?
听闻这个消息
小编放下了刚到嘴边的黑木耳...
那么黑木耳还能不能吃了?
浙江省疾控中心今天中午
发布消息为黑木耳喊冤:错不在它!
疾控中心为黑木耳喊冤
今天中午,浙江省疾控中心理化毒理所发布了消息,为黑木耳正名,在剩余的干黑木耳中并没有检测出米酵菌酸!错的是这个家庭的卫生环境,而不是黑木耳。
长时间浸泡是否会产生米酵菌酸?
关键词:长时间浸泡
各种报道,由黑木耳导致中毒的案例的确不少。其中一个关键词就是:长时间浸泡!
实验室回放
为了证明长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到底能否产生米酵菌酸等毒素,浙江省疾控中心和金华市疾控中心分别在各自实验室对中毒患者家里剩余的干黑木耳开展了浸泡试验,结果显示:
浸泡1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浸泡2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浸泡3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浸泡5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问题来了!
毒素到底来自哪里?
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的食物接触史、中毒患者血液检测结果和中毒症状,可以明确此次事件确实为米酵菌酸中毒,而这个元凶确实存在女孩吃进嘴巴的黑木耳中。但是,黑木耳也很委屈:我是无辜的。
的确,通过“涉事”干黑木耳及其长达5天的模拟浸泡试验,可以证明:
1、“涉事”干制黑木耳不存在毒素米酵菌酸污染;
2、在保持良好卫生环境的情况下,黑木耳浸泡过程中很难产生毒素米酵菌酸;
3、患者食用的导致中毒的黑木耳,推断与其家中特定外部环境有关,比如浸泡时周边同时存在过期变质的食物,或浸泡容器未洗涤干净而残留食物残渣,而变质和残留的食物残渣会成为米酵菌酸形成的温床;
4、由于这种特定的外部环境一般很难被模拟,所以普通消费者家中正常的黑木耳在短时间浸泡过程中产生米酵菌酸的可能性非常低;
5、分析省内外多次发生的类似中毒案例可以发现一个关键词:过长时间浸泡。因此当天短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基本不会产生导致中毒的量。
综上分析,
总结为一句话:
保持良好卫生环境下的
家庭正常浸泡的黑木耳
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夏季细菌病毒都容易滋生
千万注意食品卫生
一定要长记性了!
来源:综合钱江晚报、浙江新闻客户端
编辑:雷彬
看完顺手也给小编点点赞呗!
领导说了,您点一个
,小编奖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