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yangshengyinhsi/m/37595.html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傅容容通讯员文娜提及中毒你会想到什么?是古装剧中的各类影视桥段,还是推理小说里扑朔迷离的故事?其实,中毒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近年来,我国中毒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除了职业性因素,还有很多中毒的发生是由于日常生活中忽视管理造成的。目前,全球已知的毒物就有近2亿种。如何在中毒救治中快速锁定“真凶”,有效达到救治目的?带着这个问题,近日,记者来到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中心实验室一探究竟。研发档案毒物筛查是救治急危重症中毒患者的重要环节,检测结果影响着临床决策,提升毒物筛查的速度和精准度,对于提高急性中毒患者救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研发的“化学毒物质谱大数据评估系统V1.0”,经国家版权局审核,获得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这是我国首个登记软件著作权的化学毒物质谱分析评估软件,标志着毒物筛查技术实现了新突破。该系统可大幅提升检测分析速度、减少数据运算时间、提高数据精准度,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极大提高,能帮助医务人员迅速锁定人体受害的毒物证据,为患者争取黄金救援时间。 实地探访能“看图识人的秘密武器”可盲筛数万种化合物近日,记者跟随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主任技师傅胜来到位于省职防院创新楼的中心实验室。实验室一共两层,面积平方米。在实验室走廊两侧的房间内,一台台精密仪器正在工作,穿着白大褂的技术人员各自忙活着手中的工作,取样、送检、分析数据……他们在进行样品的理化检测和微生物检测,涉及各个领域,如生物材料、食品、消毒产品,甚至职业病相关的工作场所内空气等。实验室检测能力涵盖14大类、多个参数。作为湖南省化学中毒与重金属检测中心的核心科室,省职防院中心实验室在生物标志物检测方面经验丰富,超高通量毒物筛查和检测技术在全国同类实验室中处于领先水平。但在实验室检测能力的14个大类中,傅胜最引以为傲的还是液质联用室内的“秘密武器”。在液质联用室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台巨大的白色仪器,这是一台高分辨率液质联用仪。傅胜打了个生动的比方:如果把识别化合物的流程形容为“看图识人”,那么高分辨率液质联用仪就是一台超高分辨率的专业相机,“这是核心硬件,只有‘拍得清楚’,才能‘认得清楚’。”此外,想要通过照片进行精准识别,还需要一位拍摄技术高超的“专业摄影师”——化学分析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化学检测来说,想要从提取的样本里更好地得出结果,则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第一道样本提取工作,且做到无损提取,仅这项工作就需要两个小时。样本提取后,使用高分辨率液质联用仪进行检测,需要约两小时完成数据采集。随后进入数据处理阶段,这时要用上实验室的“秘密武器”——评估系统。傅胜说,过去在检测样本中的有毒物质时,通常由临床医生或送检人员给出样本存在某种毒物的判断,再由实验室用化学检测手段来验证,即目标毒物检测。但实际工作中,常常会有不明原因的中毒,只能靠盲筛。评估系统可以做到数万种化合物同时盲筛。再以“看图识人”来作比,评估系统相当于一个海量的人脸数据库加一双火眼金睛,只需导入一张足够清晰的“照片”,便可锁定其中的“目标对象”有毒物质。但由于拍摄的可能是成千上万人的“集体照”,而需要找到的可疑物质只是“集体照”中某一个,评估系统会首先进行有用信息的提取,一旦识别到和数据库内“可疑分子”相似的面孔,则会将它们标记出来,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并按照出现频率进行报告。傅胜说,目前评估系统内收录了数万种有毒化合物样本数据,且每天都在更新,越来越全的数据库更有助于揪出狡猾的“毒虫”。 科研解密使用高分辨率液质联用仪,更易找到“可疑分子”“这项工作关系到患者的‘生命线’,来不得一点儿马虎。”傅胜表示,送检样品除了来自该院中毒医学科外,医院送检的,送检样品种类繁多,包括血液、尿液、头发和各种疑似中毒物品等,毒物检测工作量很大。检验人员需要细致分类,了解中毒背景信息,分辨毒物种类,再检测毒物浓度。在没有评估系统时,该实验室只能靠人力来筛查有毒物质,将提取的样本数据与多种有毒物质的已知数据进行对比,即“怀疑某种中毒,验证是否中毒”。傅胜坦言,这种人工对比的方法,对于目标筛查而言基本足够,但遇上复杂的中毒样本时力有不逮。毒物检测是患者的一重保险,“面对分辨不清的疑难杂症,患者是否属中毒不确定时,如果能做个筛查,无疑多了一份希望。”随着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化学品种类的剧增,近年来省职防院承接的中毒样品检测工作,难度和复杂度都在不断增加。目前,我们的生活中有超过2.74亿种化学物质,每天约有00种新化学物质被创造出来。如何在众多化合物中找出“可疑分子”?识别化合物的关健在于分子量,使用高分辨率液质联用仪,可使检测结果精确到化合物的质量数小数点后的更多位数,这样一来,“可疑分子”可归属到的已知化合物的分子式数量会明显减少,更易找到它的身份。但高精度检测无疑会给人工对比带来庞大的工作量,是否可以建立一套自动评估的系统,从海量的样本提取数据并自动对比、精准地识别出可疑毒物?3年前,傅胜带领团队开始自主研发评估系统,突破了评估系统算力、算法、数据库3个难题,年7月,评估系统V1.0经国家版权局审核,获得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这也是我国首个登记软件著作权的化学毒物质谱分析评估软件。此前,市面仪器能筛查约种有机物,傅胜团队研发的评估系统,通过处理液质联用仪采集的质谱大数据,采用数据自动抓取和多维向量算法,得出客观结果,并排除巧合性物质影响,极大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性。目前该中心实验室能筛查的有机物达数万种,标志着该院毒物筛查技术实现了新的飞跃。评估系统可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发现新的化合物,还能为后续科研工作提供指导。傅胜说,目前,中心实验室作为湖南省化学中毒与重金属检测中心的核心科室,在生物标志物检测方面经验丰富,因此承接了省内卫监部门的一些药品抽查工作。“在最近的一次消毒产品抽查中,我们发现某品牌的消毒剂疑似非法添加一种未知化合物,通过数据库检索‘查无此人’,因此无法给该化合物定性,只能怀疑其为非法添加。”傅胜回忆,将此情况上报卫监部门之后,他将此物质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并找到与之相似的物质进行对比。“好比我们看到一张陌生的脸时,可以从数据库中寻找相似的面孔——那或许是该人的亲戚。当此人与某一些人相似度够大时,即使无法明确此人姓名,但或许可以从此人亲缘关系、社会关系、个人履历进行分析,从而判断他是否属于‘可疑分子’。”在后来的一次数据更新中,这个化合物有了姓名——新康唑,这是一种新的咪唑类杀菌剂,属于儿童违禁物质,傅胜的猜想和探索也得到了证实。受益者说近日,吴先生回到家后,发现4岁的儿子成成(化名)独自晕倒在家中,医院。但由于孩子一直昏迷不醒无法自述,吴先生也没察觉到家中有可疑物品和其他异常,孩子昏迷的原因成了“谜”。抱着一丝希望,吴先生找到了省职防院。“通过样本检测,我们用评估系统找到了孩子血样中的异常成分:地芬尼多。”傅胜说,这是一种晕车药。后来,吴先生在家中洗手间地板上找到了极少量被水化开的药粉,经送检后,该物质被确认是地芬尼多,成成昏迷的原因自此揭开。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近5年来,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每年收治各类中毒患者超过0例。由于做到了早期检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大大减少了患者辗转就医的奔波,为他们赢得了救治时间。该院副院长邓晓彬介绍,有了评估系统之后,检验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但仍需进一步推进技术攻关、强化平台建设,促进系统更新迭代。未来,他们将探索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评估系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