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这根弦,真的是松不得。在东北黑龙江“酸汤子”中毒事件让人们看的极为揪心。当地九个人在家聚餐过程中,因为吃了“酸汤子”,导致全部食品中毒。而我们不熟悉的酸汤子,其实说白一点,就是一种玉米经过水磨发酵后,做成的类似粗面条的东西。
虽然当地人有食用酸汤子的传统,这么多年也没出过问题,但这家人的食材为自家制作,并且在冰箱中冷藏了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期间,酸汤子内部产生了一种叫做米酵菌酸的有毒物质,米酵菌酸对于酸、氧化剂和日光都不稳定,耐热耐高温,经过高温沸煮以及高压环境下,结构依然不被破坏。所以不管是煎炒烹炸各种日常烹调方式,都不能破坏它的毒性。且该类食物中毒的病死率高达40%以上,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
或许我们觉得,食物中毒离我们太过遥远,其实它们真的并不遥远,如果处理不当,美味佳肴很可能变成穿肠毒药。别以为这是危言耸听,虽然酸汤子您不常吃,但是木耳、菌类食物、河粉、肠粉、卷粉、裸条、米线、米粉,是不是都是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呢?在制作发酵过程中,如果环境受污染,或者存储不当,都有可能会产生米酵菌酸,进而引起食物中毒。
别迷信煮熟了,熟透了,就没事,有些毒素很“抗造”!我们依次来看看,以后遇到这些食品,别怕浪费,别以为加热一下,微波炉打一下就照吃不误,有些时候,该扔就得扔!
第一,已经发红的甘蔗。如果看到甘蔗里面有红色的丝状物,说明这根甘蔗已经发生了霉变,发生霉变的甘蔗会产生一种叫做嗜神经毒素“3—硝基丙酸”,万万吃不得。
第二,野蘑菇。别觉得自己是辨别野蘑菇的高手,目前并没有简单易行的蘑菇辨别法子。蘑菇内含有的毒性物质相当稳定,不仅能耐高温,还耐干燥,耐酸,易溶于水,一般的烹调方法是很难改变蘑菇内毒素结构的。
第三,长芽的土豆。土豆放久了,表皮就会长芽子或者颜色会变青,这种土豆里含有一种叫做龙葵碱的物质,食用之后会对胃肠有刺激,严重时候会危及生命。
第四,腐烂的生姜、表面发黏的豆腐、发霉变苦的坚果。腐烂的生姜,会产出一种叫做黄樟素的物质,是一种致癌物质。表面发黏的豆腐,是因为通风不够,温度较高情况下,在表面产生了细菌,即便用热水冲洗也效果有限,不建议再食用了。花生瓜子等坚果,如果已经微微变黄或者发黑变苦,甚至表面长出了霉菌,发生皱缩时候,应该丢弃,这时候黄曲霉素应该已经在坚果果仁内生长了。
第五,加热后的牛奶如果出现絮状物,这是因为牛奶中残留的微生物导致牛奶发生了酸度改变,破坏了牛奶稳定性造成的,不建议再饮用了。
第六,烤焦的鱼和肉,含有杂环胺,同时还会有苯并芘、丙烯酰胺产生,不宜食用。如果是已经有异味的肉,也是变质的,不宜食用。
第七,如果罐头的底部或者顶盖的铁皮中心部分有凸起,说明密封已经失效,在运输过程或者储藏过程中或许已经变质,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