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万人签名悼遇难同胞 1213米长带寄哀思(图)
市民们在1213米长带上签名。刘浏 摄江东门广场上市民们敲钟祈福和平。刘浏 摄
昨日上午,江东门纪念馆在和平公园举行“1213米长带——铭记历史与祈祷和平万人签名”活动。来馆参加和平集会的中外嘉宾以及数万名观众,将自己铭记历史、呼吁和平的心愿表达在这长达1213米的长带上。在活动现场看到,来自不同群体、不同年龄的人们纷纷在这条1213米长的长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该长带将被纪念馆永久珍藏,以示纪念。
昨日下午5点半刚过,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在他的新浪微博上通报说:今天,侵华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1213米长——铭记历史与祈祷和平万人签名”活动,至17时30分结束,签名人数为37437人。 (宋柏 于英杰)
昨日上午,在遇难者名单墙前,举行了由中日两国僧人参加的世界和平法会。来自日本东本愿寺、灵云院、瑞云寺、智恩寺等10多个寺庙的30多位日本僧人,以及来自中国毗卢寺等寺庙的50多位僧人和佛教信徒、3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及遇难者遗属参加此次和平法会。其中,来自日本临济宗妙心寺派灵云院的则竹秀南每年12月13日都要专程来到南京,与南京当地的佛教人士一同为遇难者高声唱香赞、念诵经文,悼念遇难者。(于英杰)
昨日11时,由南京市话剧团创作并演出的大型话剧《沦陷》在江东门的纪念馆集会广场演出,让参观的游客在观看话剧的同时,感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与洗礼!
该剧以1937年日*占领南京、30万同胞惨遭杀戮的真实事件为大背景展开,刻画了不同国籍、不同阶级地位的人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不同的人性体现,表现了世界人民对战争的深切痛恨与对和平的无限向往,全剧带给观众的不仅是压抑,是思考,是震撼,而更多的是警醒,是责任,是期盼…… (于英杰)[1][2][3]下一页“纪念碑怎么做成十字架的形状?”“真有日本人来忏悔过吗?”“我们是以何种方式采集幸存者的证言呢?”昨日下午3点,新浪江苏特邀侵华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在线解答友们的疑惑。统计发现,短短60分钟的时间里,友接连抛出了227个问题。
纪念碑怎么做成了十字架的形状?
有友注意到,纪念碑做成了十字架的形状,问是否有宗教倾向。朱成山做了肯定的回复,“纪念碑确实应用了宗教的元素,是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齐康院士精心设计的,但又有南京大屠杀的文化符号相融合,如上部被刻上南京大屠杀的6周时间,使外国人看得懂中国人也看得懂,便于对外传播。”
真有日本人来忏悔过吗?
@师兄的小诗在微博上直言不讳地问道,“真有日本人来忏悔过吗?听说啊,日本人要是到南京的话会有危险?”朱成山也直截了当地回复,是有很多日本人到南京来真诚地谢罪,日本人到南京有危险的说法其实并不存在。
随即便有友“追踪”提问,“请问会有日本人去纪念馆参观吗?”得到的回复是,“从开馆的1985年8月15日开馆的第一天起就有日本人来参观。今年来馆参观的日本人,截至11月份有11056人。”
当时年龄幼小的幸存者,能记得清历史吗?
“现在的幸存者当时年龄都还很小吧,他们能记得清历史吗?”有友对新一轮的抢救口述表示了疑惑,朱成山解释道,幸存者中80多岁的占多数,也有90多岁的,大部分人当年都已经有记忆能力,对他们亲身受到的伤害深刻难忘。“而且新开的6位幸存者微博是@新浪江苏的创造,多了一条与幸存者接触和交流的渠道。”前一页[1][2][3]下一页破损的中国守*钢盔无声地诉说着当时战争的惨烈。刘浏 摄日本友人大东仁先生捐赠了日*战斗详报等史料。刘浏 摄
纪念馆馆长开的是日本车吗?
“请问您开的是日本车吗?您的亲戚朋友领导,都开日本车吗?”@QQ别那么骄傲得到朱成山否定的回答,“不是的,我目前没有私家车,我的亲戚朋友坐的都是国产车,我们纪念馆也都是国产车。” ( 王赟)
中国守*的德式钢盔、帽徽,日*指挥刀……昨日上午,在江东门纪念馆,南京保卫战守城*官后人郭永柱先生将他收集到的一批反映南京保卫战历史的文物捐赠给了江东门纪念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在雨花台出土的带着弹孔,沾满泥尘,锈迹斑斑的一德式钢盔。据考证,这是中国守*第88师当年守卫雨花台时的遗物,极可能就是第262旅旅长朱赤将*的部下的。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认为,由于这个钢盔有明确的出土地点,而且与南京保卫战这一重大史实直接相关,因而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六旬开外的郭永柱先生是原国民*府*第88师特务连连长郭学礼之子。昨天郭永柱捐赠的重点则是中国守*德式钢盔、帽徽、日*指挥刀、刺刀以及1945年9月3日《华美晚报》日本投降号外等7件文物。
从郭永柱的介绍来看,这些文物的来历充满偶然性。比如,现场最受关注的中国守*德式钢盔,郭永柱告诉,那是他在去年清明节前后收集到的。当时,南京雨花台一带正在搞雨污分流工程,一批民工碰巧挖出了这个德式钢盔、帽徽、刺刀什么的。第二天,他买了两条烟把钢盔等物品换了回来。
注意到,这个德式头盔的前部有很大的缺损,缺口生锈而且很不规则,像是遭受炮火轰炸而留下的。钢盔上有好几个孔,其中一个孔壁浑圆明显是弹孔。可以想见,这个钢盔的主人当年面临着怎样的一场血战。(于英杰)
“日*战斗详报属于正式公文,这一份明确记载他们在杭州直接处死5名战俘的事实,这是无法否认的。”昨日,日本友人大东仁先生向江东门纪念馆再次捐赠一批从日本征集到的文物,包括一份日*战斗详报,《朝日新闻》出版的“南京入城式”大幅号外等。
大东仁先生是日本僧侣,长期致力于中日友好,多次到南京参与和平交流活动,2005年12月起正式接受纪念馆的委托,在日本搜集相关证物,其间尽管遇到过不少困难,但他仍然坚持下来,六年间在日本征集到文物资料1000多件。这次捐赠的文物,包括《日本步兵第150联队窑水桥附近战斗详报(1937年11月24日-25日)》、“《朝日新闻》关于南京入城式的号外(1937年12月17日)”和两张“祝贺攻陷南京的游行队伍”明信片。
这四件文物中,“战斗详报”非常珍贵。朱成山告诉,日*步兵第150联队隶属于第114师团,是进攻南京的主力部队,其中就直接载明,该部队在杭州一带登陆后,抓到5名中国战俘,当即就处决了。联队的战斗详报属于正式公文,这样的记载无疑证实日*不光在南京一地进行屠杀的事实。“虽然这份战斗详报记述的并不与南京直接相关,但对研究侵华日*的总体战斗步骤,以及南京大屠杀史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于英杰)
前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