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酸类中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风萧萧兮易水寒
TUhjnbcbe - 2024/5/18 16:29:00

一个是秦国君王,一个是燕国太子。他们本应是好朋友,不应是仇敌。倘若说嬴政一生有过什么朋友,太子丹恐怕是唯一的一个。两人是儿时最好的伙伴,嬴政是秦国人质子楚的儿子,太子丹是燕国在赵国的人质,难免同病相怜。谁又能料想得到,若干年后,两人成为不共戴天的死敌。

十几年过去了。嬴政成为秦国君王,燕太子丹仍旧是太子身份,而且又一次被当作人质送入秦国。太子丹本想着嬴政还会惦记孩童时结下的深厚友谊,可是他错了,嬴政对他的到来非但冷漠,甚至有些许的敌意。更令太子丹感到难堪的是,他在秦国待一段时间后想返回燕国,秦王竟毫不给面子,一口拒绝了。

考虑到秦国下一步必要兼并天下,太子丹不能留在咸阳,他得想方设法逃回去。他不辞而别,只身潜逃,历经坎坷,终于回到了燕国。人质逃跑是很严重的外交事件,燕太子丹已然表明立场,无异于对秦国宣战。这两个曾经的好友,已是誓不两立的敌人,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燕是弱国,秦是强国,弱者怎么杀死强者?太子丹只能采用非常规手段,行刺秦王。要行刺万乘之君谈何容易!秦王守卫森严,别说行刺,连接近的机会都十分渺茫。有哪个刺客敢接下这种不可能的任务呢?

先秦有个说法,“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燕、赵都是属北方国家,性情慷慨,富有牺牲精神。太子丹物色了一个江湖著名侠士,名叫田光,向他倾吐心声,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完成刺杀秦王的大业。田光面有难色,并非他贪生怕死,而是年龄大了,不复有当年骁勇,恐不能胜任。他向太子丹推荐自己的好友荆轲。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论及武功,荆轲绝非顶级刺客,但他的勇气弥补了武功的不足。荆轲是齐人,后曾游历赵国,与当时武学大师盖聂、鲁句践有过交流,只是他为人有些傲慢,不肯虚心学习。刺杀秦王属于高度机密,田光把荆轲推荐给太子丹后,为保守这个机密,他选择自杀,一个死人绝对无法泄密。

对于一个从不过问政治的游侠,荆轲对刺秦一事并没有兴趣,他之所以答应太子丹,只是因为田光。田光把命都豁出去了,他荆轲就算不为太子丹,也得为老朋友去完成这项使命。

要如何刺杀秦王嬴政呢?首先必须接近他,否则免谈。如何接近秦王?荆轲提出送去两份厚礼,有两份厚礼,秦王定会接见他,他便有机会下手。这两份厚礼,其一是燕国督亢地图,其二是樊於期的人头。

樊於期是谁呢?他就是秦国大将桓。自从桓被李牧大败后,不敢回秦国,改名换姓,流亡到了燕国。太子丹知道樊於期颇有军事才华,便暗中收入麾下。不过,这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秦王嬴政正发令天下,通缉樊於期。荆轲对太子丹说,想要接近秦王,必须要借樊於期的人头一用。

人头是可以借的吗?这个条件,太子丹无法同意。既然收容了樊於期,怎么能把他的脑袋当作利用的筹码呢?

没有樊於期的人头,荆轲连秦王的影子都瞧不见,如何行刺呢?他四处打听,得知樊於期叛逃后,秦王嬴政灭其三族,包括他的父母、妻儿都惨死。也就是说,樊於期与秦王嬴政之间,有着血海深仇。荆轲决定绕开太子丹,亲自去找樊於期。

见到樊於期后,荆轲以同情的语气说:“秦国对待将军,真是太残忍了,您的父亲、宗族都被处死。不仅如此,秦王还以黄金千斤,封户万家求购将军的首级。您打算怎么办?”

樊於期泪流满面:“每当想到这件事,我就痛入骨髓,只是想不到报仇的办法。”

荆轲又说:“我有一个办法,既可以解除燕国的祸患,又可以为将军报仇雪恨,将军意下如何?”樊於期赶忙询问,荆轲想了想,咬牙说道:“我想把将军的首级呈献给秦王,秦王接见我时,我左手揪住他的袖子,右手持匕首猛刺其胸,除掉这个暴君,为将军报仇,为燕国雪耻。将军意下如何?”

要取人家项上人头,还问意下如何,荆轲很疯狂。刺杀秦王是一个近乎疯狂的事,疯狂的事要由一群疯狂的人来做。荆轲是疯狂的人,田光、樊於期也是疯狂的人,他们毫不吝惜人头,似乎自己是有九条命而非一条。

樊於期平静地说:“我日日夜夜想着报仇,咬牙切齿,连心都碎了。今天有幸得先生赐教,后事就拜托您了。”说罢引刀自刭。

太子丹获悉噩耗,匆匆赶来,抚尸痛哭。事已至此,只得依了荆轲,把樊於期脑袋砍下来,用匣子装好。

晋见秦王的礼物备齐了,要杀死秦王,还得携带武器。武器不能太大,否则无法带进宫里,而且要锋利无比,见血封喉。这件武器,太子丹已经准备好了,名为“徐夫人匕首”,乃是赵国名铸剑师徐夫人所铸,值百金。匕首在毒药里反复淬浸,只要被轻轻划一道刀口,便必死无疑。太子丹还给荆轲配备一名助手,名唤秦舞阳。此人乃是一介武夫,十三岁时就杀过人,武艺高强,身强力壮。

万事俱备,荆轲应该动身出发了吧。让太子丹困惑的是,荆轲却没有西行的打算,仍然天天花天酒地。难道荆轲只是一个骗吃骗喝的江湖术士吗?秦军已陈兵边境,随时可以朝发夕至,若不赶紧实施刺秦计划,恐怕就来不及了。荆轲迟迟未动身,是在等一个朋友到来。这个朋友是谁,史书上没有写,但一定是个具有坚忍果敢性格之人。

太子丹催促道:“时间差不多了,您还不想动身吗?要不然我先派秦舞阳去吧。”

荆轲一听勃然大怒道:“您是什么意思?去了却完不成任务,就只是没用的小人一个罢了。揣着一把小匕首前往强大的秦国,很多事情是无法事先预料的。我之所以还待在这里,是等待一个好朋友一同前往。既然太子认为我故意拖延时间,我这就走,在此跟您诀别了。”

说罢,他打点行装,带上装着樊於期人头的匣子,一幅燕国督亢地图,在地图里还藏有一把锋利的匕首。

送别的一幕十分悲壮。太子丹等人身穿白色衣帽,一路送至易水河畔。渡河后,在旷野上设宴为荆轲、秦舞阳饯行。每个人心里都十分清楚,这是一次生离死别,无论荆轲刺秦王能否得手,都不太可能活着回来。送行者中有荆轲的好友高渐离,他以手击筑,荆轲放声高歌。起初是“变徵”音调,苍凉而凄婉,闻者莫不落泪。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图片来源于网络

简单的一句歌词,却有诉不尽的故事。英雄怎么能留恋生,留恋儿女情长呢?为义而慷慨赴死,不是男儿本色吗?高渐离陡然变调为“羽”,击筑声高亢有力,慷慨激昂,荆轲的歌声由苍凉变得充满战斗激情,气冲霄汉。

再好的音乐,也有停止的时候。高渐离与荆轲合奏的千古绝唱,久久回荡在易水河畔。荆轲与秦舞阳二人跳上马车,头也不回,向咸阳疾驰而去。不论此行结局如何,他们的名字都会永载史册。

虽说荆轲所带去的两件礼物无价,但秦王会不会接见,谁也无法打保票。为了确保刺杀计划得以执行,荆轲到了咸阳后,花了一大笔钱贿赂秦王的宠臣蒙嘉,再三强调燕国的礼物极为贵重,必须亲自交给秦王。

蒙嘉收了钱财后,入宫对秦王说:“我大军压境,燕王不敢抵抗,愿举国投降当秦国的臣子。为表诚意,燕国砍下樊於期的首级,同时献上督亢地图,派使者前来,就等着大王的召见了。”

秦王听罢大喜,当即下令,在咸阳宫接见燕国使者。几天后,秦国君臣齐聚咸阳宫。秦王嬴政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很快他就要宣布燕国不战而降的消息。他一点也没有意识到危险的临近,从宫门到大殿外,站着一排排手执长戟的武士,这是天底下戒备最森严的地方,谁能相信这里会有刀光之灾呢?

秦王传令:宣燕国使者进殿。

荆轲与秦舞阳一前一后,缓缓而行。荆轲手中捧着一个匣子,匣盒已打开,里面安放的是樊於期的脑袋;秦舞阳手中则捧着燕国地图,地图也用一个长形匣子装着,在地图轴卷里,是一把见血封喉的匕首。他们每前行一步,就是接近死亡一步,每前行一步,都要承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足以让一个正常人为之精神崩溃。

在压力面前,最可看出人的内心是否真正强大。秦舞阳十三岁便杀人,被公认为燕国勇士,但是他的怯意已写在脸上。每一级台阶仿佛都是难以逾越的障碍,都要用尽全身的气力才迈得上去。他感觉手脚发软,寒意袭来,身体失控一般地颤抖着。

与秦舞阳相比,荆轲神色自若,步伐沉稳而有力,不曾有过一丝慌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是形容一个人沉着冷静、遇事不慌,是内心强大的写照,荆轲就属于这样的人。他从容不迫地走向大殿,已经可以看到坐在大殿之上的秦王嬴政。他仍然保持冷静,走入殿中,献上樊於期的人头。

就在这时,站在殿门之外的秦舞阳脸色大变,冷汗淋漓,捧着地图盒子的双手在颤抖。一个人,不论平素如何骁勇,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时,绝少能真正做到若无其事。我们不能说秦舞阳是个胆小的人,他的表现只能说是人之常情。相较之下,荆轲的表现,则是超越世间凡人,难怪乎其事迹能传颂数千年之久。

秦舞阳的异常表现险些坏了大事,所幸的是,荆轲以聪明的方式掩盖过去了。他面含笑容向秦王解释说:“这位是来自北方的粗野鄙人秦舞阳,他没见过天子,心里害怕紧张了,大王切莫见怪。”秦国君臣们听罢不禁哂然一笑,心里都有几分得意,说明今天的排场够大、够气派。

在此之前,一切都按原计划进行。到了最关键时刻,秦舞阳坏了事!鉴于他慌张异常的表现,荆轲只能把他留在大殿之外,刺杀秦王的任务,完全落在荆轲一人身上。

荆轲接过秦舞阳手中的匣子,取出地图,双手高高捧着,向秦王嬴政献图。秦王庄重地坐在大殿之上,前面摆放一张案几。荆轲捧着地图,慢慢走到秦王之前,在案几前跪下后,将地图置于案上,缓缓展开。只见图上画满燕国山川河流的记号,真乃无价之宝。秦王正打算仔细看时,突然间,一道刺眼的光芒闪出,图穷而匕首现,在地图里居然藏着一把锋利无比的短刀!

谁也没想到会有突如其来的变局。

大家才看到一把亮闪闪的刀,还没反应过来,荆轲已把匕首操在手中,另一手抓住秦王的衣袖。秦王吓坏了,他本能把身子往后一仰,把双臂往后一缩,被荆轲抓住的那截衣袖给扯断了。可以说,是案几救了秦王,因为小桌子的隔挡,让他躲过了荆轲最有威胁的第一击。

荆轲有武器,但匕首太小,一定要近距离攻击才能击中。大殿之上,目瞪口呆的大臣们谁都没武器,只有秦王嬴政自己有一柄佩剑,这柄佩剑太长了,秦王拔了几下都没拔出来。剑没拔出来,荆轲已跳过案几,猛追过来。秦王撒腿便跑,往哪跑呢?殿里有几根大柱子,他绕着柱子跑,荆轲边追边戳,但都没刺中。

倘若不是秦舞阳临阵胆怯,两个打一个,秦王嬴政无论如何也难逃一劫。只是任何一微小的细节都可能改写历史,没有这些细节,历史就没有真实性了。

秦王绕着柱子跑,荆轲绕着柱子追,其他大臣在下面吓得没有人色,谁也没敢挺身而出,因为谁身上都没有带武器。有一位侍医,名唤夏无且,他往身上一摸,腰间别着一个药囊,赶忙扯下来,朝荆轲身上掷去。荆轲见有暗器飞来,一闪身躲过,但是别小看这一眨眼的时间,因为荆轲这一迟滞,秦王得以把剑拔出来了。

长剑是别在腰间的,习惯性的拔剑动作,当然是右手按住剑柄,从右上方拔出。不过秦王绕着柱子跑,身体本就前冲,手臂也不舒展,右手要从右前方拔剑就十分困难。有大臣大喊:“王负剑,王负剑。”

古文就是有古文的妙处。“王负剑”仅三个字,现在要十几个字才能表达,意思是:大王从背后把剑拔出来。那一刻,时间就是生命,能用三个字表达的,绝不用十个字。秦王趁荆轲躲避药囊那片刻时间,把剑推向背后,右手往肩后一抄,抓住剑柄,向上一拉,利剑出鞘了。

在我们印象中,刺客都是武功深不可测的奇侠,其实不然。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刺客,武功平平,他们之所以名扬天下,靠的乃是勇气而不是武功。荆轲的武功很一般,他既不懂得空手入白刃的功夫,也不会降龙十八掌之类的套路。他用匕首对抗长剑,马上落入下风,被秦王一剑砍在左腿上,一个踉跄,摔倒在地。

出其不意的袭击,他未能击中秦王;以匕首对徒手,他没能抓住秦王;如今他身中一剑,自知没机会了,只能把匕首奋力向秦王掷去,只要锋利的刀锋在皮肤上划出一丝血迹,秦王也会中毒身亡。只可惜,投出的匕首没飞向秦王,而是飞向铜柱,“叮当”落地。秦王乘机冲上前,在荆轲身上连刺八剑。荆轲坐在地上,浑身血流如注,冲着秦王惨笑道:“我之所以失手,是想要把你生擒,逼迫你签订条约。”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猜想,在行刺的那一刻,荆轲仍持有侥幸的心态,若是劫持秦王可能是双赢的结果,也是他唯一能生还的机会。只是,幸运之神并没有光顾他,刺秦行动最终以悲壮的方式失败了。

勃然大怒的秦王唤来卫兵,把荆轲乱刀砍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风萧萧兮易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