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酸类中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古代女孩子使用的化妆品是用什么制作的纯天
TUhjnbcbe - 2024/5/13 17:51:00

要想做一个精致的猪猪女孩,每天出门化妆是必不可少的。化妆对于当代女性是极其重要的,哪怕不会化精致的妆容,那谁还不会抹个粉底、画个眉毛、涂个口红呢?

化妆是个技术活,技术高超的人甚至可以改头换面,当你看化妆高手的化妆视频的时候,你不由惊叹,这哪里是化妆?这简直是换了一张脸!

对比一下自己的化妆效果,羡慕的留下了泪水,想把头寄过去,或者博主把手邮过来。

而且化妆可以带给女生自信,化妆见面也是给予他人的一种尊重。当然追求精致妆容是一件比较耗费时间的事情,化妆过程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你和朋友约定三点出去逛街,结果你到了约定地点后问她到哪儿了?她回你一句:

“快到眼睛了。”

顿时欲哭无泪。

不过女生对于自己的妆容总是精益求精的,追求完美,希望自己脸上没有一丝丝的瑕疵和油腻感,甚至连一根睫毛都要求翘得恰到好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都是这个道理,古代的女人也是有自己独特的化妆品的。

根据《楚辞》记载,在战国时期古代人已经开始了化妆,而且不断由简变繁,古代女子的化妆步骤并不比现在少,让我们看看她们是用什么化妆的吧!

就从这粉底来说,每个女生都希望自己有雪白的肌肤,肤如凝脂,气若幽兰,这皮肤状态最好不过的,一白遮百丑,追求皮肤白皙是所有女子共同的心愿。但是有的女孩天生皮肤就比较暗沉,那怎么办呢?

用粉底呗!

古代人用的粉底叫做妆粉,但是她们的妆粉一般都是米粉,单看这个粉字,是由米和分组成,古代最初所用的原料便是用米做成。

将米磨成细腻的粉末,如果不想磨成细腻的粉末,那也没关系,毕竟最后磕碜的是自己的脸。

之后把粉末放置在清水里反复地淘洗,然后把它放在凉水里进行发酵,当它散发出来一种腐臭味以后,再将米粉沉淀出来,磨制成米浆,放置容器之内,晾于阳光之下,等它彻底干透以后就成了粉饼。

去除周围的杂物,仅仅留下中间的雪白光滑的地方,这一部分称作粉英,这一小丁点儿就是浓缩的精华。再把粉英切成薄片,放在太阳之下暴晒,等它晒干之后再弄成粉末,越细腻越好,最后就可以形成粉底。

但是这个米粉牌粉底很容易剥落,试想一下你的好朋友看见你脸上起皮了,关切地扣了一下,结果发现,天呐,这是你的粉底,粉底掉落之后裸露出你原本黑不溜秋的肤色,想想都挺尴尬的。

所以,古人将粉底又进行了改进,将白铅做成粉底,白铅洁净,本身细腻光滑,而且不会掉粉。

这样的粉底保湿服帖,摸上去以后使得肌肤轻透,散发着自然晨光,古代小姐姐化妆出去逛一圈,应该挺涨粉的。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个成语叫洗尽铅华,其中的铅华就是指白铅。为什么要洗尽铅华呢?因为白铅有毒!

日积月累的使用白铅敷在脸上,对人体会产生巨大的伤害,对脆弱的皮肤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你的皮肤状态会越来越差,最后八成会烂脸,这样的产品放到现在,绝对六星差评,多一星是溢出来的。

这样看来,古代女子为了美也是蛮拼的,有毒都不在意,或许她们认为,为了美有什么不可以牺牲的呢?

但是抹了粉底,人的脸颊就太过于素净,看起来挺没气色的,就像这样:

所以古代女子又进行了彩妆的变革,彩妆界的开国元老便是朱砂。朱就是红色,砂是指矿石。把开采的朱砂矿物研制成粉末,再进行沉淀调制之后,就是朱砂牌腮红。

在商周时期宫中的女子就用朱砂来当腮红,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艳丽貌美。

汉代时期,朱砂不仅仅能够当腮红来使用,而且还能当作口脂,就此出现朱砂牌口红。

这种口脂用朱砂和动物脂膏制作而成,因为朱砂本身不具有粘性,但是如果加上动物脂膏之后,就可以附着在唇部。加上动物脂膏能够保持嘴唇的润泽,朱砂使得朱唇颜色更鲜亮,更加衬得你的皮肤白净亮丽,相当于今天的口红。

古代女子把口红叫做“口脂”,也叫“唇脂”。在现代的管状口红出现之前,唇脂和胭脂是通用的,一般都装在小盒子或小罐子里,女性直接用手指沾小罐子里的唇脂,涂抹在唇上。

亮丽人生,朱砂牌腮红与口红,你值得拥有。

但是,朱砂也含有毒性,使用时切记不要入嘴,否则会中毒,尤其是孕妇更是不能触碰,这对胎儿很不利。在《如懿传》中就有用朱砂来杀害仪贵人和玫贵人的孩子,最后再把罪名扣到娴妃的身上,杀人于无形之中。这后宫有些女人真的是化学课代表,了解化学的毒性和用途。

随着汉代与西域诸国关系的日渐密切,外来化妆品也传入了中原。胭脂就是从匈奴传到了汉朝的,这玩意儿还属于进口货,八成还得交入关税,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带回来的。

胭脂是燕地女子用红、蓝两色的叶汁制成的脂,当红蓝花在花开时,将整朵摘下,再放入石钵中反复磨碎,红蓝花的花瓣上有红、黄两种色素,除去黄色素之后,只留红色素,就可以制作成鲜艳的胭脂。

另外,我国古代医书所记载的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蜀葵花、山花、苏方等。胭脂在古代彩妆界中地位不可小觑,也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词汇。

胭脂是古代女子最爱的彩妆化妆品。上到天朝皇室,下到平头百姓,都爱胭脂。杨贵妃最怕酷暑,一到夏天汗流不停,留下来的汗都是红色,可见她涂抹的胭脂之多。

白居易《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其中的黛就是指古代的眉笔。黛是一种黑色的矿物质,将石黛磨成粉末,加上水调和均匀,就可以用来画眉了。

在战国时期没有专门画眉的眉笔,人们就用杨柳枝烧黑以后涂在眉毛上,稍加修饰以后就可以显现出眉形。

眉毛作为人体的一个小小部位,却往往最能传达出人的情感,而且在古代,眉妆比眼妆更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创造出的眉形可谓是多种多样。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柳眉就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宝玉为林黛玉起表字“颦颦”二字,问其缘由,宝玉说这位妹妹眉尖若蹙,用这两个字是最好不过的。

但是脸上光有这些化妆品,总是觉得面容过于单调。如果再加上一些装饰,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额黄,是古代的女子的美容装饰,也叫额黄、鸭黄、贴黄。在《木兰诗》中写到了:“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唐崔液《踏歌词》“翡翠帖花黄”等,都是指的这种饰物。

古代妇女贴鹅黄开始于南北朝时期,之所以开始贴鹅黄是受到了佛教的影响,佛像是镀金的,古代女子也将自己的额头眉心染成黄色,额黄可以染画,就是拿毛笔蘸上黄色的颜料画在额头上。

贴上鹅黄,似乎觉得眸若秋月,面如润玉,美则美矣。

作为面部装饰之一的还有斜红,斜红类似于月牙状,在太阳穴的侧面上画上红色的新月形装饰,色泽鲜艳,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虽然于现代而言,斜红有一些过于艳丽,形状有些古怪,就好像脸上划了两道疤。但是在古代斜红是女子的气质象征,能够烘托出女子雍容华贵,艳丽多姿。

苏轼《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诗中写到了:“绿珠吹笛何时见,欲把斜红插皂罗。”就是用来描绘斜红的。

面上斜红如新月,再配上美人容颜,妙哉妙哉!

花钿亦是放在额间的一种装饰物,也叫花子,花钿形状丰富多样,有桃花状、牛角状、扇面状、梅花状,甚至有小鸟,小鱼,小鸭等等形状。年长者可使用花卉形状,而小孩子可以用小鱼小鸭等形状,颇显活泼可爱。

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但是大多数人喜欢用红色。花钿起源于南朝,寿阳公主在含章殿下休息时,一朵梅花正好就落在额头上,你说巧不巧?恰好这眉心就被染成花瓣的颜色,显得寿阳公主美丽动人,这个妆容就叫梅花妆或寿阳妆。

宫女们觉得公主貌若天仙,也想效仿,但这梅花又不是想飘就飘,宫女就将梅花状贴纸贴在了额头上。

唐朝武周时,上官婉儿被赐予墨刑,墨刑就是在脸上刺字,这种刑罚是一种羞辱。但是你看人家上官婉儿,那肯定是有着玲珑心思的。她仿照梅花妆,在自己的额头上又纹上了梅花的形状,遮盖住原有的字,墨刑反而使上官婉儿更加妩媚动人。

花钿是将金箔、纸、鱼腮骨剪成花钿的形状,然后再用鱼鳔胶或呵胶粘贴,也有用唾沫直接粘上去,不用觉得脏,反正都是自己的唾沫。在卸妆的时候用热水洗脸,直接就可以擦下来。

花钿在唐朝最为常见,唐代以丰腴为美,脸型较为圆润,在额头加以修饰会使整个脸显得均衡美观。而且这花钿不仅仅是古人所用,随着汉服文化的发展,花钿在现代流行开来。眼角落泪痣,眉间一点红,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

除了在额头装饰,还有一种面部装饰——面靥。女子在两侧酒窝上点上红色的圆点,当然它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形状,也可以是钱币、杏桃、花卉的形状。这种妆容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和《武则天秘史》中都有出现。

古代人为了美费尽心思,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敢往脸上用,怪不得人家说“自古红颜多薄命”,有些化妆品毕竟有毒,红颜可不是要消香玉陨吗?不过也有一些古代化妆品比较健康,你值得拥有。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女孩子使用的化妆品是用什么制作的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