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酸类中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常见肝病类型及治疗药物
TUhjnbcbe - 2023/11/4 20:08:00

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包括感染性肝病和非感染性肝病。感染性肝病包括病*性肝病,细菌与真菌感染性肝病,螺旋体和寄生虫感染性肝病等;非感染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及*物引起的肝病,自家免疫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及其他。这其中,病*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及*物引起的肝病发病率最高。

1、脂肪性肝病

统计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成年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率为20%~30%,由于部分人没有足够重视,导致NAFLD群体中10%-20%的成年人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近年来,全球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发病率达到了3%-5%。预测年内,NASH将超过乙型病*肝炎,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又一杀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肝和脂肪肝等“富贵病”发病率逐年提高,患病人数甚至已经超过乙肝患者。脂肪肝是一种肝脂肪积蓄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约10%的单纯性脂肪肝会进展至脂肪性肝炎阶段,其中将有20%-40%可发展成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最终导致肝癌。

脂肪肝多发于肥胖者、过量饮酒者、高脂饮食者、少动者、慢性肝病患者及中老年内分泌患者,我国的总体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约25%-30%,肥胖症及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为50%,过量饮酒者患脂肪肝的几率高达58%。脂肪肝的人群总发病率可高达40%,据统计,在一亿五千万例脂肪肝患者中,25%发展为脂肪性肝纤维化、8%发展为脂肪性肝硬化。

2、病*性肝炎

病*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可有*疸发热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损害。有些病人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病*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分别写作HAV、HBV、HCV、HDV、HEV,除乙型肝炎病*为DNA病*外,其余均为RNA病*。

我国共有约万乙肝病*携带者,其中大概万慢性乙肝患者。常用治疗方式是干扰素治疗或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单纯核苷(酸)类药物可以控制疾病进展,但需长期服药,不能达到治愈。

3、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是临床一大类肝病的总称,在使用一些特殊药物的时候造成肝脏的损伤统称为药物性肝损伤,可以通过肝功能检查结果来明确。表现为肝功能检查结果当中的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以及谷氨酰转肽酶的升高。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比较高,一方面和药物有关系,比如常用的一些具有肝*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抗结核的药物以及一些抗生素本身具有一些肝*性,在人群当中引起肝损伤的发生率是比较高的。另外一方面和个人的体质有关系,本身具有一些肝脏疾病,在服用一些药物的时候可以加重肝脏的损伤。对药物性肝损伤可以通过直接的损伤以及免疫机制造成肝细胞以及胆管的破坏,发生药物性肝损伤以后,及时的调整治疗方案,必要的时候需要停止使用具有肝*性的药物,同时加强保肝、护肝治疗,大多数的药物性肝损伤可以有效的恢复,部分会转为慢性肝炎,要注意定期的复查及时的治疗。

目前报道,已知有一千种以上药物可能引起肝损害或具有潜在的肝*性,中草药、保健药等食物补充剂等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药物所引起肝损伤是多样化的,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损害,现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强肝胶囊由茵陈、板蓝根、当归、白芍、丹参、郁金等16味药物组成,可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脂肪肝、中*性肝炎,用于气血不足、脾虚、肾虚、肝郁等证型。经实验研究显示,强肝胶囊具有保护肝细胞,抑制肝纤维化,抗脂肪肝,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血清转氨酶升高,丙种球蛋白升高和促进白蛋白合成等作用,在中成药抗脂肪肝、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及中*性肝炎方面是优秀的代表药物之一。

1
查看完整版本: 常见肝病类型及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