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亚
本来想去看中国版《门锁》,支持一下复出的白姐,结果被在影院前线捶胸顿足的朋友劝退。
他们的意思是这种片子,等网站上之后3倍速就行了。付出成本小了,对白姐的好感也可以尽可能多保留一些。
差评主要在于剧情低智,仿佛手里举着「独居女性」的旗帜,结果上衣裤子都没穿。观众不傻,总不能假装自己看到衣服了吧?
除了给独居女性制造更多无谓的焦虑,浪费了几十块钱,没有任何意义。
其实几年前看过孔晓振演的韩国原版,剧情还依稀记得,就是一个独居女性,每天晚上睡着了就被人下蒙汗药,这个男的躲在她床底下,在她家刷牙洗脸,抱着她睡觉,而她对此一无所知。
女主身边有好几个她怀疑的对象,因此引起了几桩命案,最后才锁定楼下的保安。
其实这部原版也挺蠢,比如一般人遇到这样的情况,肯定搬到朋友或家人那里了,女主家里发生了凶杀案,还有胆回去;摸到点线索不报警,自己去追查,差点把自己和闺蜜都害死了。
本质上来说,无论是原版《门锁》,还是乞丐版《门锁》,都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作案人都是如假包换的变态。
我相信如今的社会治安大环境,加上发达的网络信息和科学技术,也能教给大家一些安全防范措施。所以如果已经做到了未雨绸缪,不用过度焦虑。因此夜不能寐枕戈待旦,就真的因噎废食了。
对比起恶性案件,独居女性日常生活的烦恼,是其他一些东西,比如孤独、紧急事件、安全舒适。这也是我这个伪独居「女孩」近半年的感悟,分享给大家。
首先你要住在一个安心的地方。
一、要选择有小区和物业的地方。
这个我相信大家都明白什么原理,一个老破小,可能交通便利城中心,性价比高租金低,但你的电闸跳了、快递没了、暖气坏了,随便哪一项都能让你水深火热。
被处理问题掣肘的时间、精力、情绪还不如省下来,去多创造一点社会价值和,钱。房租和有钱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中间重要的一环,叫舒心。
二、你要保证你方圆百里之内有熟悉的人。
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变态的几率,低于发生意外的几率。比如从楼梯上摔下来、忽然胸闷心悸,煤气中*,这个时候最可怕的事情,就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你当然可以拨打急救电话,但是生命有时就是须臾之差。
我租房的时候,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地点必须在我常年合作的商务团队办公室附近。我现在跟她们就在一个小区,要聚餐、团建、吵架什么的十分方便。
当然,我这个连煤气灶都弃用、下楼梯三倍慢速的怕死之人,也没有大动干戈地麻烦过她们。
只有一次忘了自己有没有关门,让她们帮忙检查了一下。可能潜意识里有一种「住这么近,怎么都要用一下」的无耻想法在作祟。
我还上了双保险,找了一个做饭阿姨,每天12:00~3:00在我家做饭打扫,这样就有一个每天都能够确认我安全无虞的人存在。
就算有什么意外.......尸体被发现时顶多就隔夜,比较新鲜。
即便碰不到什么问题,每天都有人打卡你的生活,百米之内有速达的熟人,内心的安全感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行就发展一下自己的邻居,让自己不至于是一个「查无此人」的存在。
其次就是排遣孤独。
可能这才是独居女孩的最大痛点。前段时间有个小姑娘跟我说,她发烧在家睡了好几天,平日里呼朋唤友夜夜笙歌,可到了这个时候,无人可煲粥。
一来是「大家都忙」的体恤,二来是不想麻烦他人的自觉,三是不愿病态毕露的自尊。
就算再张灯结彩的外向型气质,也会有照影自怜的孤独时刻。尤其是在疫情冬日里,会触发叠加的blue。
对此我有几个小TIPS:
1、无论整体家居环境如何,家里装饰一个「瘫痪角」。
无论是硕大的懒人沙发,还是太妃躺椅,家里一定要有一个随时可以躺下的角落,放眼都是心水之物,手边是食物书籍。
房间里弥散着香薰,随心情配置味道。
身心要全然放松,才有进入愉悦的路径。
2、家里装上变压灯,就是调节色温和亮度的灯,或者直接配置*调的装饰灯。*灯可以让人有掌握情绪的优越感,风雪越凄苦,内心越幸福。
3、摒弃微波炉,换一台蒸锅。微波炉充满现代科技的冰冷,而蒸锅热出来的饭菜,即便是外卖,也有人间烟火的锅气。
顺便推荐一个独家食谱:
4、多吃粗粮。这是我最近发觉的玄学幸福法,我只要吃玉米、红薯、粗粮粥,就会有分泌多巴胺的错觉。我觉得这可能是农耕民族写进DNA的生理反应:粮食让人感觉安全。
5、家里要备很多书。
其实有时人感受到的孤独,并不是深层次的生存孤独,而是人际孤独。人际孤独换一个词语,就是独处的无聊。可罗素也讲了,无聊是人类特有的情绪。
怎么填满无聊,让人产生愉悦的感受呢?就是阅读。
但是阅读也有讲究。从我的直接经验来分析,在人深陷情绪囹圄的时候,不要读小说。肤浅的小说高产空虚,而厚重的小说很难不让你产生形而上的终极思考。这就会把人代入到另一种共情的痛苦中。
这个时候读社科哲史类,会让你有理性的提升和生理的快乐。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无聊来自于我们对「当下」的倦怠,人体在接触到类似「远方」、「向上」的领域时,会分泌多巴胺。目前肉体无法抵达的部分,精神可以代替我们完成。
比如以上这段研究就来自于《贪婪的多巴胺》;比如《鳗鱼的旅行》会让我知道弗洛伊德在成为精神分析鼻祖前,还研究过鳗鱼的生殖器,并以失败而告终;比如《关系社会学》让我知道中国人的关系研究不是「Relationship」,而是和「Jiaozi」一样,有一个专属的「Guanxi」,因为中国人的关系太特殊了,是儒家哲学为基础的非对称性。
你所产生的充实感,实际上是区别于「当下」,对未涉足领域的欲望得到了满足。而且世界太大,知识太多,永远可以保持「延迟满足」。
5、不行考个证吧。
精专某一领域,也是《贪婪的多巴胺》作者的建议之一。因为精专能让「当下分子」和多巴胺保持一个动态平衡。
从我自己这几个月的经历来看,当你没有目标和deadline,你独处的时间最终会碎片化,因为人很难抗拒奶头乐的密集投喂。
无论是学个舞蹈、报个乐器,修个语言类、考个证书,所付出的沉没成本,都能督促自己努力去获得正向愉悦。
人一旦为自己学习,就再也没有任何捷径和偷懒的缝隙。人与人的差别,也是从独处的无聊里拉开距离的。
此处并不是鼓励大家内卷,学习的目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一旦开始学习,就能在过程中得到无限抵御孤独的力量。
最后,也不要宅太久哦,人无论如何还是一种群居动物。上次有朋友到我家来玩,告诉我一个冬日抑郁的解决方法:如果你想宅,去别人家里宅吧。
祝独居女孩们快乐!再老一点你就会明白,独居是多么美好的人生阶段,珍惜它吧!
\END/
作者介绍:
美亚,不装、不矫情、不心灵鸡汤的优质女作家。人和脑子都漂亮,放心老去的已婚育少女。心理咨询师,“单身力”理念创始人。《南都周刊》香港特约撰稿人。《时尚COSMO》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