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吃吃喝喝,酒往往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特别是今年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居家时间更多,饮酒可能更加随意……所以,今天必须来聊聊喝酒的小知识。
q
1.喝酒脸红是能喝的表现吗?
不不不,正相反,喝酒脸红往往代表酒量差。
日本有研究表明,酒量差、一喝就脸红的人,如果贪杯,其患食道癌的几率比他人高出12倍左右。
人的酒量大小一般与体内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有联系。其中乙醛脱氢酶决定了酒量的多少。
喝酒脸红的人,是因体内缺少乙醛脱氢酶,导致大量乙醛积蓄在体内,引起面部等部位的血管扩张,出现脸红症状。此过程需要肝脏慢慢分解,如果继续大量酗酒,会加重肝脏负担,对人体造成伤害。
所以,别再说什么喝酒脸红是能喝咯,也别拿这话劝酒了!
q
2.喝酒脸白的人又是怎么回事呢?
劝酒派经常说,“脸红就是能喝的,越喝越白再来一杯。”
日常生活中,确实会看到有的人喝酒不脸红,但是越喝越白,然后可能突然到一个点就醉了。这类人是不是真的很能喝呢?
其实,这类人体内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都很少,主要靠肝脏中的氧化酶慢慢氧化,身体更难代谢过多的酒精,而这类人往往容易摄入高于自己承受量的酒。
越喝越白潜藏的危险更多,这意味着酒精可能引起了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脸才越来越白,过量摄入,一来使得肝脏负担繁重,对肝损伤更大,容易有急性酒精中*的可能;二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还会影响呼吸和心跳。
q
3.“喝酒伤肝”看来是有道理的了?
是的。
由上,也可以看出“喝酒伤肝”的老话还是有依据的。
人体喝酒后,90%的酒精通过肝脏代谢。酒精的本质是乙醇,当肝脏代谢酒精时,乙醇(即酒精)通过肝脏里的乙醇脱氢酶代谢为乙醛,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代谢为乙酸,进而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q
4.睡前喝酒助眠?
只是假象!
酒精实际上并不能帮助睡眠,即便它看起来可能使你更快入睡,事实是会引起睡眠质量紊乱。
甚至可以说是适得其反!酒后引起的睡眠与正常生理性入睡完全不同,酒后入睡大脑活动并未休息,甚至比不睡时还活跃,因此酒醒后的人们,常会头晕脑胀。经常晚上喝酒入睡的人,还可能导致胃、肝脏等相关疾病。
q
5.有人说“少量饮酒有益健康”,是真的吗?
世界卫生组织曾声明,“少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并重申酒精消费是引起健康损害最严重的世界性问题。
酒精是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号杀手,其引起的死亡超过所有非法药物引起的死亡。因此,who建议,适度饮酒有益健康的口号应改为“饮酒越少越好”。
即使少量饮酒也要再少喝些,越少越好,
建议如非必需,尽量不喝酒。研究显示,即使对少量饮酒的人而言,减少酒精摄入也能改善心血管健康,减少冠心病风险,血压与体重指数也会下降。
如果实在避免不了应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性每日的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敲黑板:这些数值均为上限标准,而非适宜饮酒量,最健康的酒精摄入量为0!
q
6.喝酒抗病*?您别搞笑了!
听说冠状病*怕酒精?所以你靠喝酒抗病*?
“酒精”的确可以杀灭病*,但是指“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或许您要说了,我喝高度白酒呗!但高度白酒的酒精浓度一般在50%-60%之间,并未达到可以杀灭细菌、病*的程度。
另外,酒精真正杀灭细菌和病*的前提条件是,“直接作用在细菌、病*上”。新冠肺炎是一种,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而通过饮用摄入的酒精,主要走的是“消化道”。所以,喝酒并不能防范病*侵袭。
真正想抗病*需要通过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方式来提升自我免疫力。
编辑/?孙超慧
资料?/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上观号作者:上海*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