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酸类中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他身负弑父逼母弑兄屠弟杀子的恶名
TUhjnbcbe - 2023/7/8 21:26:00
江苏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3803.html

他的身上背负着弑父、逼母、弑兄、屠弟、杀子的恶名,无论是在当朝还是在后世,都成为人们议论、唾骂的对象,民间也盛传着他的许多故事和传说,但是这些故事无一例外的都是负面的,不是说他阴险,就是说他狠*,几乎是没有说他好话的,这对于他来说,也真是非常可悲的。

在各种传言里,他的一生处处充满着阴谋:其父亲去世后,有人说是他*死的;他母亲去世,说是他逼死的;他兄弟的死,也说是他害死的,甚至说他十多个兄弟能够善终没有几个;还有人说他的儿子弘时,也是他杀死的,就连处死犯罪的大臣,也有人说他是“卸磨杀驴”。甚至在他死后,关于他的死因也有着多种传言,有暴死说、自杀说、吕四娘刺杀说、被宫女勒死说、中*死亡说。

为了自证清白,他甚至亲自撰写了一本书,针对传说中他弑父、逼母、弑兄、屠弟、杀子的事情逐个进行辩解,讲事实、摆道理,并派人到全国各地进行宣讲,希望百姓能够改变对他的不实看法,但是,事与愿违,他这样做,不但没有起到期望的效果,反而形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局面,这个悲催的人就是清世宗雍正皇帝。

雍正的名声之坏在整个清朝年的历史上,可能只有后来的慈禧太后可以与他相提并论,他们两人几乎承担了人们对清朝皇室所有的骂名,而清朝其他那些皇帝、皇后最多成为人们“戏说”的对象,调侃一下而已,而对于雍正和慈禧太后则都是实打实的唾骂了。

实际上,雍正在位期间勤于*事,还是颇有作为的,史书对他和其父康熙的评价是:“圣祖(康熙)*尚宽仁,世宗(雍正)以严明继之。论者比于汉之文、景。”就是说将康熙和雍正比作西汉的汉文帝和汉景帝。

康熙在位61年,他采取汉文帝施惠于民的*策,晚年的康熙皇帝认为“治理天下一定要以宽厚仁慈为目标”,尽量不扰民,为他博得了宽仁的美名,但是也给当时的社会造成了一些积弊,社会吏治日益败坏,官员贪腐成风,大量从国库中借支不还,造成国库钱粮空虚,情况十分严重。

雍正继位时已经四十五岁,他所面临的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康熙盛世,而是一个难以收拾、*局不稳的乱摊子。由于社会矛盾越积越多,官员贪腐严重,火耗严重钱粮亏空、国库入不敷出。到康熙五十九年(年)时,户部国库里只有八百万两白银了,这还不算外面二百五十万两的亏空,也就是说,整个国库只有五百多万两银子了。

接受这个烂摊子的雍正,提出了“治理天下一定要看它所处的时期,仔细审视这件事的具体情况,应该宽就宽,应该严就严,只有宽厚和严厉相互补充,才能治好天下。”雍正继位后不到一个月,他克服各方面的阻力,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规模清查亏空,并下诏说:

各省督抚将所属钱粮严行稽查,凡有亏空,无论己经参出及未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毋得苛派民间,毋得借端遮饰,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三年补完之后,若再有亏空者,决不宽贷。

在清查亏空中,对一大批达官显贵给予抄家免官,他对那些畏罪自杀的贪官也不放过,雍正曾说:“这些贪官估计官职和家财难保了,便想一死了之,妄想牺牲自己的性命保住财产,留给子孙后代们享用,哪有这种好事?”他采取株连官员家属的办法,迫使他们吐出赃银,致使当时的官员对抄家极为恐惧。有人悄悄给雍正送了个外号叫“抄家皇帝”,雍正狠*的恶名也由此而来。

他采取耗羡归公、实行养廉银子,通过改土归流、废除贱籍等一系列*策改革,由于雍正措施得当,清*府的财*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吏治败坏、官吏贪腐的情况也得到了很大的好转。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为后来的乾隆时期的鼎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雍正的贡献,就不可能有我们熟知的“康乾盛世”。

关于雍正各种传言的起因,是清初文人曾静曾化名“南海无主游民夏靓”,给川陕总督岳钟琪写了一封信,希望劝说他作为民族英雄岳飞的后人,起兵反清,他在信中指出雍正的十大罪状: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诛忠、好谀任佞。雍正得到岳钟琪的报告后,下令对信中的传言进行追查。

在曾静被抓后,雍正一边不断发布上谕,对曾静在信中指责他的十大罪状一一进行批驳,一边让审理此案的杭奕禄对曾静进行劝导,不久,曾静就承认了自己反清的错误,并写出了《归仁录》一书,表示忏悔,在书中对雍正极尽谄媚之词。雍正认为有了曾静的自我检讨,就可以洗清他的清白了,他大度地下令将曾静和他的学生张熙释放,并下旨说,“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求杀戮。”

雍正将他批驳十大罪状的上谕编辑成册,并将曾静的口供和忏悔附在后边,集成了《大义觉迷录》一书,刻板刊行,向全国进行发布,使读书的学子都知晓此事,如果有人不知道此书,就要对该州、县的教官从重治罪。雍正还派尚书史贻直带着曾静的学生张熙,到全国各地宣讲《大义觉迷录》,雍正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种办法,彻底消除对他不利的各种传言。

对于曾静一案,雍正表现得非常大度,但是对于曾静的老师吕留良,雍正则采取了非常残酷的处理方式,雍正九年(年),雍正决定将早已去世的吕留良及其子吕葆中和学生严鸿逵劈棺戮尸,枭首示众,并对其家属、友人进行株连,此案造成多人被杀,在社会上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所以也有了后来,雍正被吕留良孙女吕四娘刺杀的传说。

但实际上事与愿违,围绕着雍正的各种谣言,不但没有堵住,反而被大肆传播,甚嚣尘上,愈传愈盛。在雍正的儿子乾隆继位刚一个月,他就将曾静案的处理结果推翻了,下令将《大义觉迷录》一书收回,并列为禁书,同时,也不顾其父雍正的承诺,下旨以"泄臣民公愤"为由,将曾静、张熙凌迟处死。

对于雍正的各种传言,到底是不是事实呢?其实,这其中有许多都禁不起推敲,比如说他篡位的事,有故事说康熙临终的遗诏是“朕十四皇子,即缵承大统。”也就是说康熙本来是将皇位传给十四皇子胤禵,胤禛提前得知消息后,便暗中进入康熙居住的畅春园,将“十”改为“第”,这样康熙的遗诏就变成了“朕第四皇子,即缵承大统。”

还有一种说法是,康熙的遗诏原本为“传位十四子”,被雍正的亲信隆科多将遗诏中的“十”改为“于”,变成了“传位于四子”,这样雍正才得以继位。对于这件事的传言,还有个印证的说法,说雍正继位后,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专门下诏“凡宫中文牍,遇数目字,饬必大写,亦其挈矩之一端也。”

其实这些说法完全就是无稽之谈,无论是“十”改为“第”,还是“十”改为“于”,都会看出涂改的痕迹,再说,“于”的繁体字应该为“於”,这怎么改?就算是改了,按照清朝的惯例,诏书是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你汉字改了,满文怎么改?所以说,这些故事是禁不起推敲的。

康熙在晚年曾经褒奖胤禛说:“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殷恳切,可谓诚孝。”康熙曾多次让胤禛代替他参加一些重要的祭祀和庆典活动,已经有很明显的传位迹象。所以说,雍正应该是正常继位的。

对于雍正处死年羹尧和隆科多,有人认为是“杀人灭口”,其实也是没有什么证据的,年羹尧和隆科多在雍正继位以后还是很受重用的,但是他们恃宠而骄,为人飞扬跋扈,引起朝廷上下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雍正才对他们动手的。

至于圈禁兄弟一事,雍正的确做得非常绝情,但是,这也是基于对*权的稳固来考虑的,在康熙晚年,雍正的几位兄弟就已经展开激烈的争储内斗了,就连康熙皇帝对此也非常无奈,甚至说过,为了争夺皇位,说不定他哪一天就被人*死的话。

而且,康熙皇帝的长子胤褆、废太子胤礽和八子胤禩,早在康熙在世的时候,就曾经因为争储的事情,被康熙皇帝圈禁过,这也说明当时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而雍正继位后采取的严厉手段,也应该是非常必要的。

至于说雍正“逼母”一事,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也进行了解释,说其母患有“痰疾”,再加上思念其父皇康熙,才会突然去世。雍正虽然没有“逼母”的事情,但其与母亲乌雅氏关系不好,应该是事实。雍正出生时,乌雅氏还不是妃位,按照清朝皇室的规矩,她是没有资格抚养皇子的,所以,雍正出生后是由皇贵妃佟佳氏抚养,这样一来,雍正与自己的亲生母亲乌雅氏反而没有什么感情了。

在雍正继位后,他为了拉拢势力庞大的佟佳氏家族,他与佟佳氏的娘家人走得很近,反而对亲生母亲这边显得疏远了。雍正曾在上谕中说道:“孝懿皇后(佟佳氏)朕之养母,则隆科多(佟佳氏的弟弟)即朕亲舅。”由于母子关系疏远,雍正的亲妈乌雅氏甚至拒绝接受“仁寿”皇太后的封号,也不愿意到皇太后应该居住的宁寿宫去住。

不久,乌雅氏突然去世,这也是雍正的十大罪状之一,说是雍正逼死了他的母亲。雍正虽然没有逼死其母亲,但是,他在乌雅氏去世后所做的一件事,也的确令人费解,乌雅氏生前不愿意到宁寿宫去住,在她去世后,雍正却偏偏将她的梓宫在宁寿宫停放三天后,才移棺到寿皇殿,也许其中有雍正负气而为的可能。

至于说雍正处死儿子弘时一事,实在是没有什么证据,不过他与弘时关系恶劣应该是真实的,这主要是由于弘时与雍正的*敌胤禩等人走得过近,由于眼见失去皇位继承权,就对父亲雍正比较敌视,雍正经历过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惨剧,为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他一气之下,让觊觎皇位的弘时做了胤禩的养子,后来,甚至将他削除宗籍,弘时应该是在这种打击下,抑郁而死的。

雍正的为人,的确存在多疑猜忌、刻薄寡恩、执*严酷的问题,有人说雍正是最虚伪残忍的帝王,也有人说他是务实勤*的廉明皇帝。他在继位后收拾了康熙留下的烂摊子,为儿子乾隆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雍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无人能及的勤*皇帝,他每天少则批阅一二十件奏折,多则三四十件,经常彻夜不休,有些奏折上他的批语比奏折内容的文字还要多。

他采取强权手段,打击朋*、惩治腐败,加强皇权统治,修正了康熙留下的混乱局面,为乾隆的盛世扫除了障碍。而且他比较务实,反对沽名钓誉,为此他经常告诫大臣:“治理国家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脚踏实地去办事,做实事,而不是耍花招,讲空洞的好听话去博取一个虚假的美名。朕自登基以来,时刻想的是吏治澄清,兵民乐业的事,不是图好名声。”

他在位期间主要进行了整顿吏治、开启密折制度、设立*机处、改土归流、摊丁入亩、废除贱籍等举措。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凡是参与争夺皇位的兄弟及其身后的大臣,雍正绝不放过,这也暴露了雍正喜怒不定、残忍凶狠的性格。

为了削弱八旗旗主的实力,巩固皇权,雍正在继位的第十天,就将八旗的都统进行了撤换。不久又接受建议将八旗满语中的“固山额真”,改为“固山昂邦”,“额真”满语为“主”的意思,“昂邦”则是“臣”的意思,这样一改,八旗与皇帝就只有君臣主仆的关系了。他还大兴文字狱,获罪的大多是官吏和一些上层知识分子,比较有名的就有汪景祺和钱名世的案件以及吕留良案。

由于雍正推行的各种改革触动了各个利益群体的利益,势必要遭到这些人的攻击,他们也开始对雍正进行污蔑,雍正也就在历史上留下了暴君、独裁、残忍嗜杀的形象。关于雍正的传言不仅困扰着雍正一生,甚至对其儿子乾隆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在乾隆继位后的第三天,他就曾下旨要求内监:

宫禁之中,凡有外言,不过太监等得之市井传闻,多有舛误。设或妄传至皇太后前,重劳皇太后圣心,于事无益,尔等严行传谕,嗣后凡外间话,无故向内廷传说者,即为背法之人,终难逃朕之察觉,或查出或犯出,定行正法。

乾隆专门下旨要内监闭嘴,可见各种传言已经是非常严重了。

雍正在位十三年,在他的勤勉努力下,国库丰盈,为儿子乾隆留下来多万两白银,这比康熙留下的五百多万两银子多了十多倍,并为乾隆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为后来的乾隆盛世打下来坚实的基础,清朝能够延续年他功不可没。

从雍正批阅的奏折中,我们发现雍正并不是一个不苟言笑的“冷面皇帝”,他也是位性情中人,他有着情绪化,有时很急躁的性格。他曾在田文镜的奏折上批示“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就是这样的秉性!就是这样的皇帝!”又给人留下任性、天真、坦诚直率的另一面。康熙早年对雍正的评价就是“喜怒不定”,在他继位后,曾在自己的居室之中悬挂着“戒急用忍”四字,以示警示,改变其父亲康熙给他指出的缺点。

雍正生前极力想改变自己给世人留下的印象,但是,无论他如何努力,甚至不惜放下身段,与曾静进行辩论,亲自出书进行解释,都没有达到他想要的结果,他在*事上的勤勉也是如此,正如有一句歌词唱的那样,“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他身负弑父逼母弑兄屠弟杀子的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