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热播剧《不完美的她》,林绪之和穆生感动了我,也刺痛了我。今夏的热播剧《隐秘的角落》,三好学生朱朝阳变成了整场剧里的最大反派,让人跌破眼镜。
无论是林绪之还是朱朝阳,他们都被父母抛弃过。从小因为家庭的不完整,让他们陷入无比的痛苦和挣扎,而且这份迷茫,并不曾随着他们的长大而减少,也并不曾因为他们变得优秀而消失。长大后的林绪之外表强大,内心却敏感和无助,朱朝阳小小年纪,就懂得了敲诈勒索,甚至不惜害死同父异母的妹妹。
作为4岁孩子的妈妈,每次看到这样题材的影片,我总是心有戚戚然。虽然不太担心自己会成为影片中那样的奇葩父母,但也担心自己的一些无意识行为会伤害到孩子,成为孩子心理的阴影。
在这种间歇性焦虑的影响下,我总会时不时地去翻看一些关于养育孩子的书籍,希望成为合格的父母。而关于原生家庭家庭是如何影响孩子性格的,我终于在《原生家庭》一书中窥见一二。
这本书是由苏珊·福沃德和克雷格·巴克合著。苏珊·福沃德是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克雷格·巴克则是美国著名的影视编剧。苏珊·福沃德编写的书《原生家庭》、《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情感勒索》等等,多年来一直是畅销书榜单的常客。
在《原生家庭》这本书中,苏珊·福沃德将心理学的知识融入到实际的案例,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怎样伤害子女并持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
对于这种不健康的原生家庭,作者给出了一个概念,那就是有*的父母。全书分两大部分,先是给我们介绍了7种有*父母的行为表现以及相应的孩子性格特征,然后再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帮助有性格缺陷的人走出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而在此文中,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这本书对为人父母的一些启发,这也是我读这本书的初衷。
有*的父母,会养出中*的孩子
那么怎样的父母才是有*的呢?作者根据他们的行为特征,概括成了7种有*的父母。
分别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称职的父母、操控型的父母、酗酒型的父母、身体虐待型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以及性虐待型父母。
在这7种有*父母的模式里,最容易区分出来的是酗酒型的父母、身体虐待型父母、性虐待型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也是普通父母们最容易自我检讨出来的。
而其它3种有*父母因为一些行为上的隐秘性及易混淆性,往往让父母们深陷其中而不自知。那么我们先来分别看看这3种有*父母的特点。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这一条也许是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了,尤其是我们的社会里。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从小接受的教育,我们总是提倡孝道,要听父母的话,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自己好。
老人常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的,父母是人,而不是神。
在家庭生活里,有些父母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规则的审判者,哪怕他们的出发点是为子女好,但不意味着不会伤害到子女。
不称职的父母
苏珊福沃得说,不称职的父母总是在向他们的孩子传递一条明确的信息:你的感受无关紧要,只有我自己最重要。
所以,不称职的父母通常只在乎自己的享受,自然而言地就会减少了对家庭的投入,导致本应该由父母承担的责任,却落到了孩子的头上。
正如“我那么辛苦都是为了养你”、“我们不离婚都是为了你”、中老年人不顾子女意愿坚持生二胎却要求子女养等等,将本是大人需要承担的问题,却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导致孩子过早地承担了其它社会角色的责任。
不称职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子女,因为成长过程没有受到足够的关爱,会导致他们自我价值感缺失,长大后无法界定自我身份。
操控型的父母
与不称职的父母相比,我们可以理解操控型的父母是过度称职的父母。他们习惯性地以我为中心,喜欢事无巨细地去帮孩子做决定,过渡干预孩子的生活,不喜欢孩子不按父母的意愿来做事。
操控型父母的表现形式通常又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操控,表现为非常强势地要求孩子服从安排。
另一种是“帮手型”的操控。他们会经常制造出一些状况让子女觉得“需要”父母的帮助。这类的父母非常擅长“伪装”,他们总是抱着“我是来帮你的”姿态出现在子女的周围。
操控型父母养大的孩子,长大后想表达对父母的不满时,常常会心里充满愧疚感。在这份愧疚感的作用下,子女总会在跟父母的较劲中败下阵,怒气与日俱增却又无处发泄。
年幼的子女是怎样中*的?
怀胎十月,每个小生命都来之不易。
父母将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就意味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父母们不仅需要为孩子提供物质的抚养,更需要富养他们的精神世界。
这一特性也导致了孩子在幼年是非常依赖父母的,如果他们遇上了中*的父母,那么他们也会不知不觉地中*!
作者在书中分享了这样一个真实案例。
桑迪在15岁时怀孕了,父母十分生气。当桑迪决定去堕胎时,父母完全失控了,咒骂她是个恶*的人。桑迪只能以自杀来威胁他们在流产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桑迪的身体因此受损,导致她婚后一直无法怀孕。父母则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他们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指责她是咎由自取。
桑迪心里非常痛苦,她对自己说都是自己的错,父母是为自己好,然而她的内心深处却是对父母的失望。当年在她最无助的时候,父母不信任她,在现在需要帮助时,父母翻旧账指责她。
出于对父母的崇拜,孩子遇到中*父母时,通常有这3层的心里变化。
一是否认。苏珊说否认是最有力也是最简单的心里防御方式。那么孩子们想否认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想否认父母的行为对自己造成的痛苦,说服自己是有错的,父母才是对的。
其次是自我欺骗并合理化父母的行为。正如案例中的桑迪,她内心觉得父母当年的行为以及冷嘲热讽伤害了自己,但是她否认了,她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好才受到这样的惩罚。然后她自我催眠,父母是为自己好才这样做的。
最后是不敢面对迷茫痛苦的内心。不断去否定和自我欺骗,会让孩子的内心深受折磨。在重重的心里折磨下,桑迪和丈夫的关系越来越差,个人也有抑郁倾向。
养育孩子最好的方式:让孩子做孩子
父母应该承当哪些抚养义务?作者在书中列表了一份清单。
他们必须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他们必须保护孩子,孩子其免受身体上的伤害。他们必须满足孩子对爱、关怀以及更深刻的情感的需求。他们必须保护孩子,使其免受情感上的伤害。他们必须在伦理道德方面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这份清单,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很多有*的父母可能连第一条都做不到。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父母,我们应该做到哪些呢?3条建议给到大家。
①学会适度放手
孩子刚出生时,什么都不会。他们不会觅食、不会照顾自己,什么事都需要大人的帮助。随着他们一天天长大,你会慢慢地发现某一天他们会自己坐起来了、会爬了、会走了、会说话了,也能自己吃饭了。
他们从婴儿变成儿童,开始上幼儿园、上小学;然后从儿童变成少年,少年成长为青年。他们开始迈进社会,能够靠自己的努力赚钱养活自己,结婚生子,成为别人的父母。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这样的历程,也注定了每个人生阶段都有需要自己走的路。所以,为人父母,我们可以随着孩子的成长阶段,来调整自己的心态。
作家冰心曾经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
爱孩子,应该要尊重孩子,他们应该被允许有自己的选择,做父母的需要学会适度放手。
②对让你生气的人发火
心理学上有几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一个人被老板训斥却不敢顶嘴。第二幅画的是这个人回家后对妻子发泄怒火,第三幅画的是妻子向孩子怒吼,孩子踢了狗,狗则咬了猫。
这几幅画很简单,却有着深刻的含义。它准确地表达了情绪是可以转移的,人很习惯性地去将愤怒地情绪转移到比自己弱的人身上。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觉得孩子爱惹人生气,所以才忍不住发火。那就孩子看电视这个事情来说,大人心情好时,发现孩子看电视,大概率会呵呵一笑。而情绪低落时,可能就会直接发火训斥。
为什么会这样?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大人本身的情绪罢了。所以,平常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只对让你生气的人发火,不仅能改善家庭的亲密关系,更能养出心平气和的孩子。
③相信自己能保护好孩子
我们都终将会成为别人的父母,但每个人都不是天生就会做父母的。也许有人会因跟父母之间的冲突,导致没有信心成为别人的合格父母。
但是没有关系,为人父母,是一段需要不断精进自己的历程。
《乘风破浪的姐姐》里,张含韵曾经说过:30岁前的人生是父母给的,30岁后的路是靠自己走。也就是说,就算前半生你无法选择,但人生的后半程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30岁的年纪,正是开始养育孩子的最佳时期。你需要做的是勇敢地去面对自己灰暗的内心、走出原生家庭的束缚,相信自己一定能用自身的力量保护好孩子,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结语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
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它们来自于你的家庭,更来自于你与父母的关系。
也就是说,原生家庭会影响家庭成员的心理,影响其性格的养成。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全凭老天的安排。
如果运气好,老天给了一副王炸,那毋庸置疑,努力延续好的家风就足矣。
如果运气差,不小心拿到了一副烂牌,那么在这个处境中,往往会延续出两种故事。
一种是向原生家庭屈从,同时将原生家庭给予的痛苦,延续到下一代,成了有*的父母。
一种是学会与原生家庭和解,坚持自我成长,找到科学教养孩子的方式,与孩子共同成长。
你是哪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