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酸类中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火遍全网的上海方案发布,与国家诊疗指
TUhjnbcbe - 2023/5/25 21:10:00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http://www.wzqsyl.com/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病临床救治专家组

冠状病*病(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于年12月31日首次在湖北省武汉市被报告[1,2]。COVID-19作为呼吸道传染病,已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全国各地在COVID-19防控与诊治方面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上海市新型冠状病*病临床救治专家组遵循国家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3],充分吸取国内外同行的救治经验,以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和降低患者病死率为目标,阻止病情进展,逐步降低了病重患者的比例,提高其临床预后。在不断优化和细化救治方案的基础上,就相关临床诊治工作形成了专家共识意见。

01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

新型冠状病*(novelcoronavirus,-nCoV)是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年2月11日,国际病*分类委员会(TheInternationalCommitteeonTaxonomyofViruses,ICTV)将该病*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2(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2,SARS-CoV-2)[4]。

COVID-19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均可传播-nCoV。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在局限的封闭空间内,还有气溶胶传播的风险。COVID-19患者的粪便、尿液和血液中可检测到-nCoV;部分患者在呼吸道标本病原核酸检测阴性后,其粪便病原核酸检测仍可阳性。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但病情较轻。

02临床特征与诊断

(一)临床特征

潜伏期为1~14d,多为3~7d,平均为6.4d。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可伴有流涕、咽痛、胸闷、呕吐和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症状轻微,少数患者无症状或无肺炎表现。

老年人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极度肥胖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部分患者在发病后1周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及多器官功能损伤。进展至重症的时间约为8.5d。

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早期CT检查表现为多发小斑片或磨玻璃影,其内纹理可呈网格索条状增粗影,以肺外带明显。数天后病灶增多,范围扩大,呈双肺广泛、多发磨玻璃影或浸润病灶,部分出现肺实变,常有支气管充气征,胸腔积液少见。少数患者进展迅速,在病程第7至10天,影像学变化达高峰。典型的白肺表现少见。进入恢复期后,病灶减少,范围缩小,渗出性病变吸收,部分出现纤维索条影,部分患者病灶可完全吸收。

发病早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乳酸脱氢酶、肌酶和肌红蛋白水平增高;可见肌钙蛋白水平增高。多数患者CRP和ESR水平升高,降钙素原水平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其他出凝血指标异常,乳酸水平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以及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以代谢性碱中*多见。在病情进展阶段可出现炎症细胞因子(如IL-6、IL-8等)水平升高[5]。

(二)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项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项,或无明确流行病学史但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项,均诊断为疑似病例。

①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d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发病前14d内与-nCoV感染(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发病前14d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聚集性发病。

②临床表现: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具有上述新型冠状病*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2.确诊病例:

具备下述病原学证据之一者即诊断为确诊病例。

①实时荧光反转录PCR检测-nCoV核酸阳性。

②病*基因测序发现与已知的-nCoV高度同源。

③除鼻咽拭子外,建议尽可能留取痰液,实施气管插管患者可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送病*核酸检测。

(三)鉴别诊断

主要与流行性感冒病*、副流感病*、腺病*、呼吸道合胞病*、鼻病*、人偏肺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冠状病*等其他已知病*性肺炎鉴别,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和细菌性肺炎等鉴别。

此外,还要与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等结缔组织疾病引起的肺间质性病变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6,7]。

(四)临床分型

1.轻型:

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检查未见肺炎表现。

2.普通型:

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肺炎表现。

应加强普通型患者重症化的早期预警。基于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老年(年龄65岁),伴有基础疾病,CD4+T淋巴细胞数/L,血IL-6水平明显上升,2~3d肺部影像学检查发现病灶明显进展50%,乳酸脱氢酶(lacticdehydrogenase,LDH)2倍正常值上限,血乳酸≥3mmol/L,代谢性碱中*等均是重症化的早期预警指标[8]。

3.重型: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

①出现气促,呼吸频率≥30次/min;

②在静息状态下,指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oxygensaturation,SaO2)≤93%;

③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partialpressureofoxygen,PaO2)/吸氧浓度(fractionofinspiredoxygen,FiO2)≤mmHg(1mmHg=0.kPa)。高海拔(海拔超过m)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PaO2/FiO2进行校正:PaO2/FiO2×[大气压(mmHg)/]。

肺部影像学检查显示24~48h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按重型管理。

4.危重型: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可判断为危重型。

①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②出现休克;

③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五)临床监测

每天动态监测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出入液量、胃肠道功能和精神状态。

对所有患者动态监测指末血氧饱和度。

对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血气分析;血常规、电解质、CRP、降钙素原、LDH、凝血功能指标、血乳酸等,每2d至少检测1次;肝功能、肾功能、ESR、IL-6、IL-8、淋巴细胞亚群,每3d至少检测1次;胸部影像学检查,通常情况下每2d检查1次。

对于ARDS患者,建议常规行床旁心脏和肺的超声检查,观察其血管外肺水和心脏的参数。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患者监测参照ECMO的实施章节。

03

救治方案

(一)抗病*治疗

可试用硫酸羟氯喹或磷酸氯喹、阿比多尔口服,干扰素雾化吸入,首选干扰素κ。不建议同时使用3种或以上抗病*药物。在病*核酸转阴后应及时停用。所有抗病*治疗药物的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评估。

对于重型和危重型病*核酸阳性患者,可试用康复者恢复期血浆。详细操作及不良反应管理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布的《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3]。起病14d内予以输注可能疗效更好,在病程后期如持续检出病*核酸,也可试用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

(二)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治疗

需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指氧饱和度等。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

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病情出现显著进展并有转为重型风险时,建议采取综合措施阻止疾病进展为重型,可酌情谨慎使用低剂量短程糖皮质激素(具体方案见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章节)。推荐使用肝素抗凝和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9,10]。低分子肝素1~2支/d,持续至患者D-二聚体水平恢复正常。一旦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gendegradationproduct,FDP)≥10g/mL和(或)D-二聚体≥5μg/mL,则改用普通肝素抗凝。维生素C每天50~mg/kg,静脉滴注,持续使用时间以氧合指数显著改善为目标。

如出现肺部病灶进展,推荐应用大剂量广谱蛋白酶抑制剂60~万单位/d,持续至肺部影像学检查改善。一旦出现细胞因子风暴,建议采用间断短时血液滤过(intermittentshortveno-venuoushemofiltration,ISVVH)[11]。

(三)重症与危重症患者的脏器功能支持治疗

1.循环功能的保护与维持:

实施早期积极的控制性补液原则。推荐入院后尽快评估有效容量和启动液体治疗。重型患者可根据条件选用静脉途径或经结肠途径进行液体复苏。补充的液体首选乳酸林格液。

关于血管活性药物,推荐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胺维持血管张力和增加心排量。对于发生休克的患者,首选去甲肾上腺素,建议在液体复苏同时开始应用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并避免液体输注过多。

推荐重型、危重型患者使用保护心脏的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对心脏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对于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可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建议对窦性心律、心率50次/min并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静脉泵注小剂量异丙肾上腺素或多巴胺维持心率在80次/min左右。

2.减轻肺间质炎症:

-nCoV导致严重的肺间质病变会引起肺功能恶化,建议使用大剂量广谱蛋白酶抑制剂。

3.肾脏功能的保护:

推荐尽早合理抗凝治疗和恰当的液体治疗。参见细胞因子风暴的防治、循环功能的保护与维持章节。

4.肠道功能的保护:

可使用益生元改善患者肠道微生态。使用生大*(15~20g加ml温开水泡制)或大承气汤口服或灌肠。

5.营养支持:

首选胃肠内营养,经鼻饲或经空肠途径。首选整蛋白营养制剂,能量为每天25~35kcal/kg(1kcal=4.kJ)。

6.细胞因子风暴的防治:

推荐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和普通肝素抗凝。大剂量维生素C每天~mg/kg静脉注射。持续使用时间以氧合指数显著改善为目标。推荐应用大剂量广谱蛋白酶抑制剂,给予万单位,每8h1次,在机械通气状态下,当氧合指数mmHg时可减量至万单位/d。可采取抗凝治疗保护内皮细胞与减少细胞因子释放,FDP≥10g/mL和(或)D-二聚体≥5μg/mL时予普通肝素(每小时3~15IU/kg)抗凝。初次使用肝素后4h必须复查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采用ISVVH,每天6~10h。

7.镇静肌松与人工冬眠疗法:

机械通气或接受ECMO患者需在镇痛基础上镇静。对于建立人工气道时有严重人机对抗的患者,建议短程应用小剂量肌松药物。建议氧合指数mmHg的重症患者可采用冬眠疗法。

人工冬眠疗法可降低机体的代谢和氧耗,同时扩张肺部血管而显著改善氧合,建议采用持续静脉推注的方法用药,需密切监测患者血压。

谨慎使用阿片类药物和右美托咪定。因重症患者常存在IL-6水平异常而易导致腹胀,应避免使用阿片类药物;而-nCoV尚可抑制窦房结的功能而发生窦性心动过缓,因此应慎用对心脏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为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与加重,尽量避免长时间的过度镇静,条件许可时应尽快撤停肌松药物。建议密切监测镇静深度。

8.氧疗和呼吸支持:

①鼻导管或面罩氧疗,静息吸空气条件下SaO2≤93%,或活动后SaO%,或氧合指数(PaO2/FiO2)为~mmHg;伴或不伴呼吸窘迫;均推荐持续氧疗。

②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nasalcannulaoxygentherapy,HFNC),接受鼻导管或面罩氧疗1~2h氧合达不到治疗要求,呼吸窘迫无改善;或治疗过程中低氧血症和(或)呼吸窘迫加重;或氧合指数为~mmHg;推荐HFNC。

③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NPPV),接受HFNC1~2h氧合达不到治疗效果,呼吸窘迫无改善;或治疗过程中低氧血症和(或)呼吸窘迫加重;或氧合指数为~mmHg时;可以选用NPPV。

④有创机械通气,接受HFNC或NPPV治疗1~2h氧合达不到治疗要求,呼吸窘迫无改善;或治疗过程中低氧血症和(或)呼吸窘迫加重;或氧合指数mmHg时;应考虑有创通气。首选以小潮气量(4~8mL/kg理想体质量)为核心的保护性通气策略。

9.ECMO的实施: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可考虑实施ECMO。

①PaO2/FiOmmHg超过1h;

②PaO2/FiOmmHg超过2h;

③动脉血pH值7.25并伴有PaCOmmHg超过6h。ECMO模式首选静脉-静脉ECMO。

(四)救治中的特殊问题及处理

1.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需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影像学检查提示肺炎出现明显进展,静息未吸氧状态下患者SaO2≤93%或呼吸急促(呼吸频率≥30次/min)或氧合指数≤mmHg,特别是病情进展速度明显加快,面临插管风险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

患者在插管或ECMO支持可维持有效血氧浓度时,则建议迅速撤退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对于非重症患者使用甲泼尼龙,建议剂量控制在20~40mg/d,重症患者控制在40~80mg/d,疗程一般为3~6d。可根据体质量酌量增减[12]。

2.免疫调节药物的使用:

每周2次皮下注射胸腺肽,对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阻止病情重症化、缩短排*时间有一定效果。由于缺乏特异性抗体,目前不支持大剂量使用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但部分患者淋巴细胞水平低下,且有合并其他病*感染的风险,可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10g/d,疗程为3~5d。

3.合并细菌、真菌感染的精准诊治:

对所有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进行临床微生物监测。每天留取患者痰液和尿液进行培养,高热患者及时行血培养。所有留置血管导管的疑似脓*症患者,均应同时送检外周静脉血血培养和导管血培养。所有疑似脓*症患者可考虑采集外周血进行病原学分子诊断检查,包括基于PCR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及二代测序。

降钙素原水平升高对诊断脓*症/脓*性休克具有提示意义。新型冠状病*肺炎患者病情加重时,存在CRP水平升高,CRP水平升高对诊断细菌和真菌感染引起的脓*症缺乏特异性。

气道开放的危重型患者后期往往易合并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若发生脓*症,则应尽快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对于脓*性休克患者,获得病原学诊断前可联合使用经验性抗菌药物,同时覆盖最为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感染。住院后发生感染者可选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

若治疗效果不佳,或患者为重症感染性休克,可换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如考虑合并肠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可加用糖肽类药物(万古霉素)进行经验性治疗,血流感染可选用达托霉素,以肺部感染为主则可选用利奈唑胺。

应高度重视危重症患者的导管相关感染,治疗应经验性覆盖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可选用糖肽类药物(万古霉素)进行经验性治疗。

念珠菌感染在危重症患者中也较为常见,必要时应经验性覆盖念珠菌治疗,可加用棘白菌素类药物。

随着重症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耐药感染也逐渐增加,此时须根据药物敏感试验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

4.院内感染防控:

①根据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13],积极推行循证感染防控集束化干预策略,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等多重耐药菌和真菌感染。

②严格遵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防护技术指南(试行)》的要求[14,15,16],加强流程管理,正确选择和使用口罩、隔离衣、防护服、眼罩、防护面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严格各项消*隔离措施的落实,医院感染风险,医院内-nCoV感染。

5.婴幼儿的治疗:

轻型患儿仅需对症口服给药治疗。普通型患儿除对症口服给药治疗外,可考虑辨证中药治疗。若合并细菌感染,可加用抗菌药物。重危患儿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经验给予利巴韦林注射剂抗病*治疗,15mg/kg(2次/d),疗程不超过5d。

(五)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

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肺炎能提高协同疗效。

对于成人患者,通过中医药辨证施治可改善病情。对于轻型患者,证属风热表证者给予中药银翘散加减治疗;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证属湿遏卫阳者给予藿朴夏苓汤、三仁汤加减。

对于普通型患者,证属热邪郁肺者,给予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减;证属湿*郁肺者,给予中药达原饮、甘露消*丹等加减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普通型转重型的发生;对于纳差、呕恶、腹胀、乏力、焦虑失眠等,给予中药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对于重型患者,如果发热不退,甚至高热、腹胀、粪便干燥闭结,证属热*闭肺者,给予中药大承气汤灌肠以通腑泻热,使发热减轻或热退,也可用中药白虎汤、升降散和宣白承气汤加减治疗,从而截断病情,减少重型转为危重型的发生。

儿童轻型患者,证属时疫犯卫,可用银翘散或香苏散加减。普通型患儿,湿热闭肺者,给予麻杏石甘汤合三仁汤加减;伴腹胀苔腻呕恶等中焦湿热者,可予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重型患者若疫*闭肺(目前全国罕见)可参考成人宣白承气汤合甘露消*丹加减;若*热炽盛,腑气不通,食药不下,亦短期予生大*煎汤灌肠救急。

(六)出院标准

同时符合以下条件者可考虑出院:

①体温恢复正常3d;

②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③肺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

④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d);

⑤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后,粪便病原核酸检测也阴性;

⑥总病程超过2周。

(七)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

1.对于出院患者,目前仍应密切随访。建议在患者出院后的第2周和第4周至指定的随访门诊进行随访。

2.患者出院时,应明确其在本市的居住场所和地址。

3.患者出院后居家休息2周,避免在公共场所活动,必须外出时应佩戴口罩。

4.根据患者住址(包括宾馆或酒店),由相关区卫生健康委组织对应医疗机构做好健康管理。2周内专业人员每天2次上门测量患者体温,询问其健康状况,并开展相关健康宣教。

5.如再次出现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时,对应医疗机构应及时向区卫生健康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协助送辖区内指定医疗机构就诊。

6.区卫生健康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专家组成员

执笔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皋源(上海交通大医院重症医学科)、胡必杰(医院感染科)、李锋(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呼吸内科)、李欣(医院心外科/ECMO治疗中心)、李颖川(上海交通医院麻醉科)、卢洪洲(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与免疫科)、毛恩强(上海交通大医院急诊科)、瞿洪平(上海交通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石克华(上海中医医院呼吸科)、王岚(同济大医院肺循环科)、王齐兵(医院检验科)、王胜(同济医院急诊危重病医学科)、俞康龙(上海交通医院急诊与危重病科)、曾玫(医院感染科)、张炜(上海中医院呼吸科)、张文宏(医院感染科)、诸杜明(医院重症医学科)、朱蕾(医院呼吸科)

咨询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李强(医院呼吸科)、李向阳(医院呼吸科)、瞿介明(上海交通大医院呼吸科)、宋元林(医院呼吸科)、田锐(上海交通医院危重病科)、王兴鹏(医院发展中心)、吴银根(上海中医院)、徐金富(同济大医院呼吸科)、许洁(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感染科)、张惠勇(上海中医院肺病科)、朱同玉(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泌尿外科)、祝禾辰(医院急诊科)

中华传染病杂志,,38:网络预发表.DOI:10.3/cma.j.issn.-..

转载自中华传染病杂志

#清风计划#

1
查看完整版本: 火遍全网的上海方案发布,与国家诊疗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