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年12月29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罗莉琼)时间就是生命。人的心跳一旦停止,超过10秒,出现意识丧失;超过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超过4分钟,大脑细胞出现不可逆损伤。
心脏骤停发生时,只要身边有人会急救,会使用公共场所配置的“救命傻瓜机”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英文简称),就算不是专业医务人员,也能救人一命。
年以来,深圳启动“公众电除颤计划”,在各类公共场所安装配置“救命神器”AED,并逐步构建科学有效急救培训体系,提升公众急救能力。通过一场又一场的急救培训,再加上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一的AED,越来越多的市民敢于出手急救,敢于用AED救人。截至目前,深圳市民已用公众场所配置的AED成功挽救56人。
市民在练习婴儿异物卡喉急救手法。(资料图片)
专业培训+AED加持56人成功被救回
年10月26日17:28,深圳湾体育中心羽毛球馆内,市民肖女士打羽毛球时突然晕倒在地。球友郭先生立即上前查看,初步判断她无心跳、无呼吸后,立即开始心肺复苏。与此同时,球馆工作人员拨打了急救电话,并迅速取来深圳市急救中心于年为羽毛球馆配置的AED并开机,球友钟女士按照图示贴上电极片。“*金4分钟”内,AED一次电击除颤,肖女士的意识逐渐恢复,经入院进一步治疗后情况稳定,顺利出院。回顾起自己的这次经历,她很感谢第一时间救她的人,庆幸球馆内装有“救命神器”AED,出院后专门订制了一面写着“为人民办实事做群众贴心人”的锦旗,于近日送到深圳市急救中心表示感谢。遭遇过这一劫,她深切感受到学习急救的重要性,让家人报名参加了深圳市急救中心的初级救护员培训班,表示自己也要学习急救。
据国家心血管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居全球之首。但是目前在我国,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存活的患者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15%的抢救成功率。
从患者倒地到等待救护车抵达前,有一个*金救援的空窗期。在专业院前急救人员到达前,第一目击者尽早的心肺复苏、拨打呼救、及时使用AED除颤等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对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改善临床预后十分关键。
如何补上救护车达到前的急救空窗期?如何让更多的市民敢于出手急救?市急救中心主任周强表示,年以来,市急救中心一直在探索科学有效的急救培训,AED急救设备安装后,深圳市急救中心按照1:10(每安装1台AED配套培训10人)免费对该住宅小区安保人员或业主进行急救培训,并对考核合格人员发放“初级救护员”证书。
市急救中心组织市民亲子家庭开展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普及活动。(资料图片)
为了让市民更放心地出手急救,深圳通过立法保障市民急救,于年10月1日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急救条例》,创新性地提出了“现场紧急救护免责”的规定,给予施救者最切实的法律保障。年修订的《民法典》第条也明确:“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与此同时,持续开展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普及培训,让更多市民免费学急救知识。今年,市急救中心联合各急救培训基地共开展初级救护员培训场次,完成人次培训。至此,我市市民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率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
有了专业培训+AED加持,目前,深圳公众场所配置的AED已助力成功挽救56人。这56个人,年龄最大的75岁,年龄最小的仅7岁。这个数据意味着,不仅是56个生命得到了挽救,而是56个家庭得到了拯救。
为不同受众定制深圳特色急救课程
触手可及的AED配置至关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改变公众的急救理念——敢于出手急救,敢于使用AED救人。近年来,市急救中心针对院前医护人员、普通公众等不同受众,定制深圳特色急救课程。
在院前医护人员培训方面,市急救中心持续开展医学继续教育培训、急诊急救专科能力培训,有效提高危急重症病人、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科学有效急救培训体系,不仅仅是医护人员的事情,更是延伸到每一位市民身边,每个市民都是城市安全的守护者。
市急救中心培训科负责人王雪梅介绍,面向公众的急救培训课程体系,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设计。目前,市急救中心自主开发了六个不同层级的急救培训课程,初步完成公众急救培训课程体系搭建。目前的急救培训课程有:急救知识普及讲座课程、青少年急救培训课程、CPR+AED课程、初级救护员证书课程(初级救护员线上课程)、高级救护员证书课程和主讲导师、辅训师课程。培训内容丰富多样,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培训效果,提高公众培训满意度。
年,市急救中心在国内暂无体系化、技能演练为主的青少年急救课程情况下,率先发布深圳市青少年急救课程。该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为小学阶段一(7~9岁)、小学阶段二(10~12岁)、初中阶段(13~15岁)三个系列,主要聚焦深圳市青少年在家庭、学校、道路上这“三大生活场所”中,可能遇到的失去意识、异物卡喉、触电、一氧化碳中*、跌落及碰撞、大出血、中暑、烫伤、溺水这“九大危急场景”所需要作出的应急处理,旨在全面提高深圳青少年的自救互救能力和社会责任常识。
为满足市民学习急救的迫切需求,自今年4月起,市急救中心推出线上初级救护员视频教学课程,方便市民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
截至今年11月30日,线上视频教学模块累计播放量超过51万次,对传播、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起到了良好效果,培训效果及社会效益也在一次次成功救治中得以充分体现。
“我们挽救的不是一条命,而是一个家庭,大家都能学会急救技能,万一哪一天碰上了,千万不要迟疑,要敢伸出援手。”参加急救培训后的市民表示。
市急救中心急救导师郑永辉表示,随着急救意识深入人心,不少市民主动报名上急救公益课。“我们每一期放出急救公益课程时,很快就会被抢光,很多网友呼吁加课。”郑永辉说。
公众急救培训基地建设将有“深圳标准”
近年来,市急救中心不断培育标准化的急救培训基地,设有12家急救培训基地,开展免费初级救护员急救培训项目。各培训基地都具备必要的教学场地、设备以及相应数量的培训导师,导师资质由市急救中心统一认证。
为进一步推动基地建设与规范管理,市急救中心申报了年第一批深圳市地方标准并通过立项,目前《公众急救培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指南》项目已进入专家评审阶段。深圳市地方标准的制定,规定了公众急救培训基地的建设要求和管理要求,适用于指导深圳市辖区内承担急救知识普及和初级救护员认证课程的公众急救培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年12月16日,深圳市急救血液信息三中心公共卫生服务综合楼顺利交付,升级配套了智慧医疗急救体系。值得一提的是,该新大楼打造了急救科普体验馆,建立标准化模拟培训中心,市民可以借助AI学习心肺复苏、创伤急救等知识,提高健康素养。周强表示,未来,深圳将建成统一指挥、集中管理、高效运行公共卫生服务平台,打造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急救中心,满足深圳市民日益增长的急救需求。
截至发稿时,今年招标采购的台AED已到货,市急救中心正安排人员按照申请顺序陆续在全市各类公共场所、居民小区进行安装,与AED配套的急救培训项目也将持续开展,携手社会各界在深圳一起织起生命急救的“防护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
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yuanshipeng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