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教科司司长韩永进展望2005
对于文化体制改革大背景下正在经历深刻调整的文化科技教育工作来说,2004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文化部教科司明确地提出文化教科工作要“围绕艺术繁荣这一中心,服务文化建设工作大局”工作思路,一年来,这一定位获得广泛认同,并被确定为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方向。文化创新奖的设立、《剧场等级评定办法》的拟订、文化馆、美术馆等建筑标准体系的制定、社会艺术考级管理工作的推进……这许许多多悄然无声地影响着文化发展和群众生活的*策措施不仅使文化科教工作在过去的2004年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首肯,而且也为2005年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岁末年初之际,采访了文化部教科司司长韩永进,请他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点评,就社会各方面关心的问题释疑解惑,并展望已然走在脚下的2005年文化科教之路。
文化教科工作应该定位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科技教育是基础性工作,要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2004年文化科教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旗帜鲜明地给出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定位,为什么要有这么一个定位?
韩永进:文化教科工作应该定位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我们今年工作的四条主要体会之一,得到了文化部*组的充分肯定。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即围绕艺术繁荣发展这个中心,服务于文化建设这个大局。确定这么一个定位,是文化发展的大的背景和部*组关于文化发展的清晰思路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三个代表之一;*的十六大后,中央又多次强调,文化和经济、*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工作的作用和地位都大大提升了。为了贯彻中央的决策精神,文化部*组正确制定了文化发展的战略和思路,提出了“繁荣发展是中心”以及“五个建设”等主张。作为文化部的职能部门,我们认识到,在整个文化工作中,科技教育是基础性工作,要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因此,只有与文化建设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做出贡献,才能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这一定位的确定是文化科技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长期探索的结果。经过今年一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这一定位确实符合当前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文化科教工作的实际。比如,我们围绕纪念邓小平同志100周年诞辰,利用我们在艺术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开展了“邓小平文艺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征文、研讨会和结集出版系列活动,取得了很大的反响;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们又利用艺术院校的各种资源,大力发展校园文化,这些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定位明确后,我们的有些同志逐渐解决了一些认识上的问题:一个是片面要求“重视”,把教科工作摆到了不适当的位置;另一个是认为这项工作没有地位,可有可无。今年、明年以至于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文化科教战线都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定位来安排工作。
:在2004年的工作中,您感触较深的还有什么?
韩永进:在这一年中,我们体会到,开展文化科技教育工作要尊重规律,不断创新。必须要尊重教育规律、科技规律,同时也要尊重文化规律。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对文化规律比较熟悉,而对前两者相对生疏一些。尊重规律首先是要按规律办事,要按教育规律正确处理好艺术教育发展的各种问题,按照科技规律处理好科技发展的有关问题。其次要处理好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既要注意教育、科技规律的共性,更要注意艺术教育、文化科技的特殊性。要不断创新,创新内容和形式,创新工作。另一点体会是要调查研究,当好参谋。教育科技司既是文化部的职能部门,又是文化部在文化教育科技方面的参谋部,这就决定了在工作方法上,我们既要办文办事,处理好日常事务,同时又必须对一些大的、关乎全局的重大问题抓住不放,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此外,考虑到文化教育科技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知识性很强的工作,工作对象涉及到专家学者,工作领域主要在文化系统之外,我们文化教科工作者还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从指导思想上来说,文化创新奖并没有系统内、系统外的问题。只要体现出文化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的项目,就都在评审范围之内。
:文化科技“十五”发展规划为我们开展文化教科工作提供了明确的切入点,顺着这些切入点,教科司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文化部创新奖的设立是一个亮点。目前,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如何?社会单位能否参与评选?对于一些在社会上有一定争议的项目,如何处理?
韩永进:文化部创新奖是我们根据“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定位,围绕着“在新时期文化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抓文化创新”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几经探索后设立的。我个人认为,创新奖本身并不是目的,它是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抓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措施,关键是要推动整个文化战线的文化创新和文化科技,增加文化事业的科技含量。对于创新奖,我们要从这么一个角度来理解,而不能失之偏颇。
而且,我们认为,评选项目的过程具有带动工作的积极意义。在评选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主动到基层单位进行调查研究,这样一来,既有向上的申报,也有向下的走访,两者来回推动,互相促进,共同推动整个文化战线的科技发展和文化创新。
基于操作方面的考虑,今年的创新奖评选工作仍然通过文化系统这一渠道来开展。但从指导思想上来说,文化创新奖并没有系统内、系统外的问题。只要体现出文化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的项目,就都在评审范围之内,比如,今年的评审,就已经把共建院校这一块吸收了进来。
创新奖评审办法向社会发布后,得到了积极广泛的响应。目前,已有69个项目参与申报,内容涉及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方方面面。创新奖评委会现在已经成立,下一步将进入评审阶段。对于争议性项目,我觉得首先要把握评奖的目的。我们有一套严密的评奖机制,确保评奖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只要按照评奖的规则来做,是能够解决好这一问题的。
将来可以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开展星级评定等工作,来提升文化场所的质量。
:为推进内地的剧场建设工作,教科司作了全面的部署和统筹安排,比如《剧场等级评定办法》正在拟订,剧场技术学会正在筹备。您怎么看内地剧场建设的现状?今后在标准制定和实施行业管理方面有什么举措?
韩永进:近年来,*和*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各地纷纷加大投入,文化硬件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这里面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文化设施的布局问题,比如是改建老设施还是新建新场所的问题,再比如,在科技手段的运用上,是一步到位还是量力而行的问题。此外,更让我们关注的还有文化场馆的安全问题。为了在这些问题上发挥我们的作用,有所作为,我们考虑将来可以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开展星级评定等工作,来提升文化场所的质量。目前,《剧场等级评定办法》已经完成草稿,到了出终稿的阶段。教科司已经把这项工作列入了2005年的工作计划。
艺术科研院所的改革必须要在文化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来考虑。
:文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当前文化教科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其中,全国艺术研究院所的改革工作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这项工作的开展会遵循怎样的思路?
韩永进:考虑艺术科研院所的改革问题必须要在文化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来进行。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文艺院团的布局、文化管理体制的大格局都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既然艺术主流单位都发生变化,为其服务的艺术科研机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比如有的科研院所并到了院团里,有的并到了学校里,有的进入创作中心,而有的则独立存在,总之,其存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艺术科研院所找准定位。在新的形势下,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只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弄清楚它们究竟该怎样定位、它们的职能到底是什么、适于采取什么方式生存这些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艺术科研院所的问题。
此外,文化科研院所的改革还要考虑到各地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比如,有的地区地方研究比较有名,如果当地的剧院愿意与科研院所合并,这未尝不可;而有的地方整个艺术研究都很有分量,在这样的情况下,科研院所独立存在就更有利于发挥它的作用。未来的形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考级工作正逐渐走向正规化、规范化。
:随着《行*许可法》的公布和《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工作正面临着各种考验。我们如何应对这方面的挑战?2005年会有怎样的工作思路?在原部属院校的共建上,2005年主要有哪些工作?
韩永进:从根本上说,艺术考级在社会上普及了艺术教育,推动了社会整体美育素质的提高,具有相当积极的作用。艺术考级的发展总体上是健康的,*府的管理也是有力的。当然,由于艺术考级本身是新生事物,出现的新问题比较多,原有的管理办法也存在着一些漏洞,亟需调整和规范。
新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文化部部长令[2004]31号)的通过,是考级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和转折。这既是对以往考级工作的肯定,另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办法贯彻执行后,形势发展很平稳,考级工作正逐渐走向正规化、规范化。
今年,在艺术考级管理上,我们要争取出台该办法的《实施细则》,再按照《办法》的有关要求,组建专家委员会,以推进考级工作的发展。另外,我们还要研究涉外考级工作,争取就这一工作制定单独的规则。
在院校共建工作上,2004年的主要工作是调研,制定*策,并与教育部签订了关于共建中央戏剧学院等三所艺术院校的协议。今年的工作主要是把这一协议落到实处。比如,我们会组织相关艺术院校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为它们牵线搭桥,方便它们“走出去”;在教学科研上,我们会继续组织教学比赛,为他们提供平台。此外,北京、上海也提出了与文化部共建艺术院校的意见,对此,我们会进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