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哪个医院好 http://www.xftobacco.com/文
王胜波
猫,在人们心目中,是与人类有密切联系的动物之一。
家乡流传许多有关猫的俗语,足见猫与人关系之密切。如说“猫有九命”,是形容猫的生命力强,轻易不会丧生;“猫教老虎学艺——留一手儿”,是说猫本领高强,连老虎都曾拜它为师,猫很机智,为防老虎学成艺加害它,而预留逃生一手——爬树;“猫能避鼠伏鼠”及“老鼠见了猫——萎了”,是说猫是老鼠的天敌,专吃老鼠,有猫的地方,就不存在老鼠。“猫记八百,狗记一千。”是说猫有很强的记忆力,即使送它到八百里之外,它也能凭记忆回到原地,但它的记忆力比狗还略逊一筹;“老实得像猫”,是形容人性情温顺喜静,也反衬了猫对人温顺驯服;“馋猫子”,是讥笑人嘴馋,也说猫馋,常偷食人的食物;“鱼给猫做枕头,哪能稳住了?”,是说猫尤喜食鱼;“猫狗不和”是说猫与狗天然不睦,二者不能同养;“猫叫羔子”,是指猫在春、秋夜间发出的凄厉叫春求偶声;“猫恋食,狗恋家”是说猫留恋食物,有好吃的就能诱引它背离主人,它没有狗对主人家的那般忠诚。
透过种种俗语,使人能从多方面认识猫,但其中有些说法并不尽然,我家养过的一只猫的传奇般事情,就颠覆了我对“猫恋食不恋家”说法的认知。
家乡往年流传一则有关猫的禁忌,如有人去世,要把其遗体停家三日,以便祭祀,其间要严禁猫靠近遗体,据说猫走近遗体,其灵气会传导于死者而引发诈尸;言者会举例某时某地曾发生过类似事情,似乎煞有介事,但从没有人考证过真假。我总认为这种禁忌和所谓发生过诈尸的事,是荒诞不经的无稽之谈。
如今的猫,已经沦为无人收养的流浪猫,我经常在居住小区看到猫跑来窜去的身影,一只只又瘦又脏,皮毛打着绺结;它们扒开人们丢在路边的垃圾袋,扒拉着垃圾寻觅食物,不时用警惕的目光撒目四周,当有人走近,便夹起尾巴快速消失在绿化丛中。
有天傍晚,有些人在路边围成圈边看什么边议论,我近前看到,原来是地上放着一个纸箱,内有四只幼猫在“喵喵”叫着,瞪着小眼,可怜巴巴地望着人们,这是刚出生不久的一窝小猫,被遗弃在路边。
每天早晨傍晚,小区附近私家车来来往往,我好几次看到可怜的猫、尤其是出生不久的小猫命丧车轮下,被碾轧得血肉模糊,其状惨不忍睹。
自去年实施垃圾分类,社区为居民户发放专用垃圾桶存放厨余垃圾,小区内见不到垃圾袋了,出没于小区的猫失去了食物来源,从此猫销声匿迹了。我经常猜想它们的去向,它们到哪儿觅食?它们真的成为自生自灭的野猫了吗?真为它们的生存担忧。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猫的境遇、命运与现时截然不同,那时的猫,是人们普遍喜爱、娇生惯养的宠物,珍贵地饲养于家中。猫所以被人所宠爱,除了它模样呆萌可爱、性情温顺可人,还因为它具有独特的灭鼠、避鼠功能。
昔日的农村,人居环境较差,村内到处是破旧的土屋草房,房屋墙壁上布满窟窿缝隙,家家屋里存放粮食,屋外墙上挂晒玉米棒;街上堆着草垛,空地上杂草丛生。这种环境,为老鼠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空间与条件,使其泛滥成灾。
那时,我经常在夜间睡不着时,听到老鼠窸窸窣窣的走动声、吱吱喳喳的尖叫声、喀嚓喀嚓啃咬硬物声。老鼠利用夜色掩护,成群结队走出洞穴,四处作恶。即使在白天,老鼠也肆无忌惮,公然登堂入室,在人们家里无所顾忌地窜游,有的竟敢登上灶台、桌子,见到人也不急于逃避,似在向人挑衅。它们瞪着圆溜溜的小眼,嘴两边尖长的胡子一翘一翘的,样子卑琐且狡诈,看了令人生厌,还有一丝恐惧感觉。
老鼠对人危害很大,它们吞食和衔走农户储存的宝贵粮食籽粒,在粮食上拉屎撒尿;它们咀嚼人的食物,把食物糟蹋得一片狼籍;它们啃咬家具、被褥衣物;它们给农户家中带来无数跳蚤,把人们身上咬出片片疙瘩;据说老鼠能传播鼠疫、老鼠疮等多种疾病,因此经它们啃咬踩动过的食品,以及撒上屎尿的食物,人们都不敢食用。有人养的鸡仔莫名其妙地死了,据说是被老鼠吹了邪风致病而亡。人们饱受鼠患之苦,对老鼠深恶痛绝。
猫是老鼠的天敌,具有天赋的、无与伦比的灭鼠本领,因此农户热衷于饲养猫,用于防鼠、捕鼠,猫的珍贵应运而生,成为招人喜爱的“香饽饽”,农户为拥有一只好猫而引以为豪。
饲养母猫的人家,当猫怀着小猫时,就会有人上门求告,预定生下小猫后给留一只,主人把出窝的幼猫,只能送给关系密切的人。有人在本村要不到猫,只好到外村找养猫的亲戚家抱养猫。由于有养猫意愿的人多,而猫的资源又少,一时间出现了“一猫难求”的情形。
有些要不到猫的人,就打起了“窝猫”的主意,什么叫“窝猫”呢?
那些年,农村几乎家家养鸡饲鸭,鸡鸭是长着腿的,会到处乱去,跑到别人家是常有的事,品质差、私心重的人(多为中老年女性)见到这送上门来的财帛,就会心生邪念,把鸡或鸭捉下据为己有,或宰杀了全家打牙祭,或藏掖到较远的市集卖掉,家乡把这种偷鸡摸鸭的不良行为,称之为“窝鸡”、“窝鸭”。与此相似,也有窝猫的,有人把别人家跑到自家的猫扣住藏起来,有人甚至在街上看到猫,趁四处无人,把猫捉回自己家中。当然这些被“窝”的猫不会放在自家饲养,为防备猫主人追寻到猫,窝猫人把猫蒙住眼睛,偷偷送到外村亲戚或朋友家,相互置换猫来喂养。
猫得之不易,也就值得珍贵。人们对不论通过哪种途径到手的猫,都很珍惜,精心呵护悉心喂养。猫食量不大,却很挑食,它虽然是既食肉又吃素的杂食动物,但对吃的极为挑剔,不爱吃粗粝淡食,总想吃点好的食物。人们由于经济条件所限,缺少细粮肉荤,平日很难吃到好东西,但尽量让猫吃得顺心可口。大多数人家的猫粮,是买点咸鱼蒸熟和着玉米饼子或白面馒头嚼碎喂猫,某天菜品有平时极少吃的肉或鱼,也要与猫分享。夜间人们让猫偎倚在身边睡觉。人们珍惜猫,是希望它能为家中清除鼠患。
猫果然不负众望,在主人家充分显示出它驱鼠灭鼠的本领。老鼠得知猫的到来,闻风丧胆,纷纷逃窜;那怕是一只走路尚不稳、“呀呀”尖叫的幼猫,也足以使老鼠胆寒而退避三舍。有些不自量力的老鼠,彷佛是在对猫挑衅,偏不肯逃避,仍藏身原处,时不时地瞅空出洞作孽,最终难逃被猫捕获葬身猫腹的命运。猫不仅捕食主人家中的老鼠,也捕捉活动在室外各个角落里的老鼠,我经常看到猫衔着还在挣扎的老鼠,从街上跑过。
猫倍受人的宠爱呵护,生活优越,本身又具较强生命力,几乎没有天敌,按说生存中没有问题,其实不然,那时真有一种危及猫的生命安全的物件,那就是被毒杀的老鼠。世上有些事真怪,能给猫以致命危险的,竟然是猫最爱捕食的老鼠,这是怎么回事?
猫为主人家清除了鼠害,有猫人家的老鼠有的被猫捕杀,侥幸活命的逃之夭夭,逃往那些没养猫的人家继续施虐,而且为害更烈,这些人家便实施下药灭鼠的措施,从专卖毒鼠药的摊中买来药灭鼠。
常到我村卖老鼠药的,是邻村一个身材瘦长的中年汉子,名叫徐建寿,外号“鼠见愁”,他的这个外号源自他大号的谐音,也因为他卖的药灭鼠很灵。他到了我村,找块热闹地,在地上放块塑料布,摆上一包包老鼠药。他手擎一包药,高声喊着:“快买我的老鼠药,老鼠药它真不错,灭鼠效果好又棒,家中老鼠全灭绝。家有老鼠危害多,繁殖开了作大祸,赶快施上老鼠药。药死一个少一个。走过看过别错过,抓紧来买便宜货:两毛买一包,三毛五两包,四毛五三包,六毛钱五包,买的越多越划算。”经他一番吆喝鼓动,很多人来买了老鼠药。
人们把灭鼠药拌进炒过的玉米粒、麦粒中,撒在老鼠常出没的地方,据说这药无异味,还有点甜丝丝的味道,很迷惑老鼠。老鼠吃了药饵,只能走八步就毒发而亡,所以人们又叫这药“八步紧”。
老鼠吃不同数量的拌毒饵食,有着不同程度死亡的表现。吃多了会当即死亡;吃的少些一开始会被毒得神志模糊,腹痛难忍,四处乱窜,随着药毒渐渐发作,越跑越慢,最终卧地不动死去。猫若是吃了被毒死的或者奄奄一息的老鼠,也会中毒,最终如染毒老鼠一样痛苦,难免死亡厄运。据说其它动物(比如狗)如果再吃了被毒死的猫,仍然会中毒死亡,因此人们又把老鼠药称为“毒三辈儿”。
那时,常发生猫吃了中毒的老鼠而导致死亡的事情,猫被毒死,养猫的主人会伤心不已。和我家同住一条街上有个我叫大嫂的中年妇女,生性善良,平日怜惜动物,她家养的猪肥了卖到食品站,或者逢年过节家里杀了鸡鸭,她都要哭上一场。
有一天路过她家的人,听到她撕心裂肺的哭声,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跑进她家,只见她怀抱一只死猫,坐在地上前俯后仰地痛哭。人们得知,原来是她家养的花猫吃了毒老鼠而中毒死亡,她心痛猫而痛哭,便劝她:“死了只猫用得着这样难过吗?另抱养一只就是了。”大嫂说:“这只猫我养八年了,和俺三儿(指她三女儿)同岁,平时我把它当做孩子,它被药死了,我能不难受吗?”在人们劝说下,她止住哭声,还不断提醒人们,要吸取她的教训,要紧看护好猫,防止猫吃毒老鼠。
猫屡屡被毒死,使养猫户加强了防范,人们把养的猫用绳带拴在家中,不让猫乱跑接触中毒老鼠,大大减少了猫的中毒死亡;人们还对不慎吃了毒鼠的猫采取救治措施。
村里的梨园每年用喷雾器喷洒一种叫做“”的剧毒农药杀虫,喷洒药水时,有的社员不按防危要求操作,不戴口罩致使毒雾吸入体内,或者皮肤接触药水,而引起药物中毒,中毒者轻则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重则昏迷休克,救治不及时甚至会导致死亡。每当出现中毒者,立即给他服下备用的叫做“阿托品”的解毒药片,中毒轻者会慢慢消除症状恢复健康,重者也会缓解症状,医院就医争取时间。人们从中得到启示,“阿托品”药既然能救治中毒的人,对救治中毒的猫也一定有效,于是,也尝试用此法救猫。当猫吃了毒老鼠而痛苦不堪时,主人从赤脚医生处买来“阿托品”,将药片捣碎溶于水中,把猫嘴扒开灌入药水;还有人不知从哪里搞到土方,把鲜半夏(家乡称其“田里星”)捣成汁和在水中,通过猫口灌进猫体内,别说,这两种方法还真灵,经过灌药和半夏汁救治,真把一些吃了中毒老鼠而奄奄一息的猫,从濒临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几十年间,猫由人们宠爱娇惯的宠物沦为无人问津的“弃儿”,其命运何以产生如此颠覆性变化?我的理解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过不断治理,人居环境发生根本转变,以往农村的土壁草顶的破屋敝房,变成砖瓦水泥结构的华美居室;过去脏乱差的景况变为洁净整齐优美的环境;人们都是在超市购买面粉或现成食品食用,家中没有存粮的,从而清除了老鼠生存的空间和条件,村里和居室中很难见到老鼠踪影,猫的用场也就派不上了。于是,人们养猫的兴趣和热情逐渐淡漠,最终消失,不再养猫了,猫成了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流浪猫了。猫的命运变换,正应了那句古语:“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壹点号海岛寻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