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酸类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线医护压力时刻极限疲惫艰难选择和可贵 [复制链接]

1#

“这场仗才刚开始”

朱丽琨曾诗雅朱凯麟实习生张志浩

编辑

钱杨

“就像跷跷板,一端抬起来,一端沉下去”

医生裴浩东三年来最后一天核酸检测工作结束了。12月3日,他所在的浙江县城里还在大规模核酸采样,那天上午,他捏着棉拭子捅了多个人的喉咙。这位普内科医生过去三年不仅要查房坐诊,还要抽时间采核酸,配合保障疫苗接种,以及去方舱轮值。在这间医疗资医院里,很多医生都像他一样,在几个角色之间转换。

第二天,浙江省疫情优化政策落地,一夜之间,小区里、高速上的核酸点都撤除了。“医院里面怎么办?”裴浩东问一位院领导,对方当时回答“我也不知道”。

三天后的12月7日,“新十条”政策落地。

12月8日,更具体的政策来了,裴浩医院变成了“医院”,并要求每个科室除了最小单位的留守(1名科主任、3名医师值班)外,其他医师全部前去支援,迎接即将爆发的大规模感染。裴浩东去轮值的同事发来信息说,“整个方舱多张床位,就只有7、8个病人”。

“就像跷跷板,一端抬起来,一端沉下去。”裴浩东如此形容后来发生的变化。

医院的医生郑源很快发现,城市地铁里、电梯里、商务楼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普通人感染新冠后如何处理”的宣教视频。医院里,会议一个接一个地召开,最新的文件接踵而来,要求医护人员学习。每周一次的视频大会主题变成了学习“新冠后时代的预案”,关于新冠肺炎诊疗指南已经从年第一版更迭到了现在的第九版。

12月中旬,医院第一次有核酸阳性患者提前出院,医生查房时告知患者,可以自愿回家隔离,多数患者选择回家。

过去一周,医院的各科主任都在利用下班时间对大众直播答疑,内容是不同科患者感染新冠的处理方法。一位医生说,“每天开会内容都在变,跟不太上”,但他领会了关键:“不管你阳性、阴性,什么病都要接。”这是12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提出的新要求。

医院对“院感”的态度转变了。医院以最快速度为接收阳性患者作准备——以他们力所能及的方式。在急诊、发热门诊等重点部门,要求医用外科口罩升级为N95口罩。这是理论上的,医院物资充裕程度。医院医院内感染,他们优先保供临床人员的N95口罩,行政人员从自由申领改为一周领一个。

医院提出“优先发热门诊”策略,医院将肠道门诊部分诊区转成发热门诊,因为肠道门诊的特殊性符合“三区两通道”(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的病人通道、医护人员通道)互不交叉;医院在13日接到通知,不再强制要求发热门诊必须达到“三区两通道”标准。

医院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阳性病区”。医院一天收治五六十位阳性患者,派出内科、外科各一名医生在一个单间坐诊,如果两人感染,就再从其他科室抽调人替换。而海医院,还未迎来高峰期。有时,一天仅收治2名阳性患者,医生只在有患者进入时,穿好防护服走过来医治。

各地高峰期预计时间不一,医院的准备情况也有差别。郑医院在年就建起感染楼,由一条类似登机廊的专属通道和主楼连接。政策放开第一周,郑源参与转运了一位肠穿孔的阳性患者,从患者核酸结果出来到把他安置在感染楼,总共只耗时15分钟。郑源是少见的在采访中态度相对乐观的医护人员。

医院的准备从政策落地才开始。在医院,12月10日上午开会决定将儿科门诊转为阳性门诊,下午就规划好动线。医院建筑结构不支持在阳性门诊外设立医护人员脱防护装备的一脱区、二脱区,就由一片露天通风的过道代替。12日,阳性门诊一边试运行一边优化流程。医院院感科医生赵蕾说,路边指示牌一开始是一张塑封了的A4纸,几小时后喷绘指示牌就立上了。客服部挨个打电话告知预约儿科的病患家属最新的就诊路线。13日医院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