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个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突破05突破实验选择题
(实验操作、操作-目的-结论表格类)
文字描述型
1.(海南新高考模拟卷)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和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入要慢,并且不断摇动
B.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滴管尖嘴紧贴试管内壁
C.分液时,下层液体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上口倒出
D.定容时,加水到容量瓶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
2.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配制FeSO4溶液制备Fe(OH)2,需要把蒸馏水煮沸除去氧气后,再溶解配制FeSO4溶液
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来测定氯化铵溶液的pH
C.配制1mol·L-1NaOH溶液时,称量4.0gNaOH固体置于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线
D.在50mL碱式滴定管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mL后,将剩余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放入锥形瓶来量取20.00mL氢氧化钠溶液
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容量瓶、量筒和滴定管上都标有使用温度,量筒、容量瓶都无“0”刻度,滴定管有“0”刻度;使用时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但容量瓶水洗后不用润洗
B.铝丝先放在NaOH溶液中浸泡1min,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后放在浓硝酸中浸10min,最后放入CuSO4溶液中,铝丝表面无铜析出,说明Al常温下与CuSO4溶液不反应
C.用浓盐酸配制1∶1(体积比)的稀盐酸(约6mol·L-1)通常需要用容量瓶等仪器
D.固体碘单质受热易升华,说明碘单质的热稳定性差
仪器组合型
4.(湖南新高考适应性考试)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装置①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B.装置②用于吸收HCl气体,能够防止倒吸
C.装置③可用于分解NH4Cl制备NH3
D.装置④既可收集CO2也可收集H2
6.下列四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硫并回收硫酸铜的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逻辑关系表格型
7.(山东新高考模拟卷)下列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操作
A
检验绿茶中是否含有酚类物质
向茶水中滴加FeCl3溶液
B
测定84消*液的pH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84消*液滴在pH试纸上
C
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
向苯和苯酚的混合物中滴加溴水,过滤后分液
D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向试管中依次加入浓硫酸、乙醇、乙酸和碎瓷片,加热
8.(海南新高考模拟卷)根据有关操作与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湿润的有色布条伸入Cl2中
布条褪色
氯气有漂白性
B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灼烧
火焰呈*色
溶液中含有Na+
C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NH3中
试纸变蓝
氨水显碱性
D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
溶液中含有Fe3+
9.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将硫酸酸化的H2O2滴入Fe(NO3)2溶液
溶液变*色
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
B
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氯水,然后滴入KSCN溶液
滴入KSCN后溶液变为红色
原FeSO4溶液已被空气中O2氧化变质
C
将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
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乙醇发生取代反应
D
将NaAlO2溶液加入NaHCO3溶液中
有白色沉淀生成
AlO2-结合H+能力比CO32-强
10.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NaCl和NaBr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产生淡*色沉淀(AgBr)
Ksp(AgBr)Ksp(AgCl)
B
向蓝色石蕊试纸上滴加新制氯水,试纸边缘呈红色,中间为白色
氯水既有酸性又有还原性
C
相同条件下,分别测量0.1mol·L-1和0.01mol·L-1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前者的导电性强
醋酸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大
D
取5mL0.1mol·L-1KI溶液,加入1mL0.1mol·L-1FeCl3溶液,萃取分液后,向水层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Fe3+与I-所发生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11.(·天津,4)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
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B
制备无水AlCl3
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
C
重结晶提纯苯甲酸
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
D
鉴别NaBr和KI溶液
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
12.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结论
A
将乙酸乙酯粗产品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产生气泡
乙酸乙酯与碳酸钠反应产生CO2
B
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葡萄糖溶液,溶液褪色
葡萄糖表现氧化性
C
在碘水中加入某有机溶剂,振荡、静置,上层呈紫红色
该有机溶剂的密度大于水
D
常温下,测得0.1mol·L-1醋酸铵溶液的pH=7
CH3COOH与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
13.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配制0.1mol·L-1的FeCl3溶液
称取16.25gFeCl3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mL容量瓶中定容
B
探究H2O2的氧化性
向盛有2mL酸性KMn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H2O2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C
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硫
向Na2SO3中加入浓硝酸,产生的气体通过浓硫酸
D
探究PbSO4(白色)和PbS(黑色)的溶度积大小
向盛有2mL0.1mol·L-1Pb(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mL0.1mol·L-1的Na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少量相同浓度的Na2S溶液,观察现象
14.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制备Al(OH)3悬浊液
向1mol·L-1AlCl3溶液中加过量的6mol·L-1NaOH溶液
B
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
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
C
检验蔗糖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煮沸几分钟,冷却后加入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
D
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实验1中,白烟是NH4Cl
B.根据实验1和实验2判断还原性:Br->Cl-
C.根据实验3判断还原性:I->Br-
D.上述实验利用了浓H2SO4的强氧化性、难挥发性等性质
文字描述型
1.
B
A选项,中和滴定接近终点时,避免所用试剂过量,超过滴定终点,因此滴入溶液速度要慢,并且不断摇动,A项正确;B选项,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滴管要保持垂直于试管正上方,不可触碰到试管内壁,以免污染,B项错误;C选项,分液操作正确;D选项,定容时先用玻璃棒引流,加水距刻度线1到2cm处,再用胶头滴管吸水滴入容量瓶里,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使其到达刻度线。
2.
A
Fe(OH)2易被氧化,配制溶液前需除去溶解在水中的少量氧气,A项正确;测定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润湿,润湿后会降低氯化铵溶液的浓度,使测定结果偏大,B项错误;容量瓶不能用来直接溶解固体,且应选用mL容量瓶,C项错误;滴定管调整初始读数后,50.00mL刻度线下方也充满液体,全部放入锥形瓶中,量取的溶液体积大于20.00mL,D项错误。
3.
A
容量瓶、量筒和滴定管上都标有刻度,使用时为避免热胀冷缩,所以标有使用温度,量筒“0”刻度就是底座,容量瓶只有最大容量的一个刻度,所以两者都无“0”刻度,使用时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但容量瓶水洗后不用润洗,故A正确;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生成致密氧化膜,氧化铝与CuSO4溶液不反应,故B错误;用浓盐酸来配制1∶1(体积比)的稀盐酸(约6mol·L-1)属于粗略配制,用到的仪器为烧杯、玻璃棒和量筒,不用容量瓶,故C错误;碘易升华是物理性质,与物质的稳定性无关,故D错误。
仪器组合型
4.
C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转移溶液时需要玻璃棒引流,故A不选;B.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和水杂质,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再通入浓硫酸,除去水,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故B不选;
C.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故C选;D.沉淀过滤时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的内壁,故D不选.
5.
D
装置①为蒸馏操作,可用于分离沸点不同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A错误;装置②起不到防倒吸的作用,导管不能与水直接接触,故B错误;加热氯化铵分解生成的氯化氢和氨气在试管口能重新生成氯化氨,不能得到氨气,应用氯化氨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备氨气,故C错误;装置④如果是a进b出,可收集CO2;如果是b进a出,可收集H2,故D正确。
6.
B
实验室可以用Cu和浓硫酸加热反应制取二氧化硫,该装置为固体和液体混合加热制取气体,故A正确;反应后的溶液还剩余浓硫酸,故不能将水加入其中,否则可能会使液体飞溅;另外,溶解应在烧杯中进行,故B错误;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故C正确;硫酸铜为难挥发性酸的强酸弱碱盐,加热蒸干最终得到的固体是硫酸铜,故D正确。
逻辑关系表格型
7.
A
A选项,酚羟基遇Fe3+发生显色反应;B选项,84消*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是一种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但水解产物具有漂白性,对pH试纸有漂白作用,可以使用数字pH计测量;C选项,溴水与苯酚生成的三溴苯酚也可溶于苯中,一般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进行分液;D选项,正确顺序为依次加入碎瓷片、乙醇、浓硫酸、乙酸,再加热。
8.
A
A选项,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使湿润布条褪色的不一定是氯气,实际上是次氯酸,所以A错误。B选项,钠及其化合物焰色反应呈*色,所以溶液中一定有Na+,B正确。C选项,氨气与水发生反应NH3+H2O=NH3.H2O,生成的NH3.H2O电离出OH-,所以溶液呈碱性,C正确。D选项,Fe3+遇SCN—溶液变红,是Fe3+的特性,所以D正确。
9.
D
不能排除硝酸根离子(H+)的影响,应在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故A错误;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氯水,原溶液中的亚铁离子会被氧化为铁离子,因此不能判断原FeSO4溶液已被空气中O2氧化变质,故B错误;将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说明有乙醛生成,乙醇在催化剂条件下被氧化为乙醛,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反应,碳酸氢钠提供氢离子与偏铝酸根反应生成Al(OH)3,说明结合H+的能力:AlO2-CO32-,故D正确。
10.
D
NaCl和NaBr的浓度大小未知,产生的淡*色沉淀也可能是溴离子浓度较大所导致,因此该实验现象不能说明Ksp(AgBr)Ksp(AgCl),选项A错误;因氯水中含HClO,具有漂白性,向蓝色石蕊试纸上滴加新制氯水,试纸边缘呈红色,中间为白色,则氯水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选项B错误;0.1mol·L-1和0.01mol·L-1的醋酸溶液,前者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大,其导电性较强,但醋酸浓度越大,醋酸的电离程度越小,选项C错误;由于KI过量,若该反应不是可逆反应,则溶液中无Fe3+剩余;若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一定浓度的Fe3+,因此检验方法是再加入CCl4振荡萃取反应生成的I2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变红色,则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选项D的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
11.
D
A项,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a2CO3,达不到除去Na2CO3的目的,错误;B项,蒸干AlCl3溶液,最终得到Al(OH)3而不是无水AlCl3,错误;C项,苯甲酸在热水中的溶解度大,重结晶提纯苯甲酸的步骤为①加热溶解、②趁热过滤、③冷却结晶、④洗涤晶体,错误;D项,NaBr和KI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2Br-+Cl2===2Cl-+Br2和2I-+Cl2===2Cl-+I2,反应得到的溶液分别用CCl4萃取,溶液均分层,下层呈紫红色的为I2的CCl4溶液,下层呈橙红色的为Br2的CCl4溶液,故可鉴别,正确。
12.
D
乙酸乙酯粗产品中可能混有乙酸,与Na2CO3反应产生气泡,A项错误;葡萄糖中含有醛基和羟基,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表现出还原性,B项错误;碘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有机相呈紫红色,上层呈紫红色,说明有机溶剂的密度小于水,C项错误;醋酸铵溶液呈中性,说明CH3COO-与NH的水解程度相同,CH3COOH与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D项正确。
13.
D
A项,FeCl3固体不能直接用蒸馏水溶解;B项,H2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其还原性;C项,浓硝酸将SO32-氧化为SO,无法制取SO2气体;D项,Pb2+与SO42-恰好反应生成PbSO4,加入Na2S时,若白色沉淀PbSO4能转化为黑色沉淀PbS,即可说明Ksp(PbSO4)>Ksp(PbS),正确。
14.
D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NaOH溶液过量时生成NaAlO2,A项错误;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提纯,B项错误;两试管做对比实验,相同时间内如果第二支试管冒出气泡多于第一支,说明FeCl3溶液作为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D项正确。
15.
C
实验1中浓硫酸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盐酸与氨气反应生成NH4Cl固体,A项正确;实验1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验2中浓硫酸将溴离子氧化生成溴单质,溶液变*,因此还原性:Br->Cl-,B项正确;②中的溶液有浓硫酸和溴,二者都能将I-氧化生成碘单质,不能判断还原性:I->Br-,C项错误;实验2体现了浓H2SO4的强氧化性,实验1体现了浓H2SO4的难挥发性,D项正确。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所有)
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