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28-29日,由中国疾控中心主办、浙江省疾控中心承办的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第十四届年会在杭州隆重召开。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研究生院执行院长刘剑君,CFETP荣誉顾问曾光研究员,浙江省疾控中心胡崇高书记、俞敏副主任,美国疾控中心全球卫生中心全球卫生保障部副主任AlisonJohnson女士、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美方办公室主任R.J.Simonds博士,中国疾控中心研究生院副院长谭吉宾、路凯,出版处谭枫处长、标准处雷苏文副处长、结控中心陈明亭副主任等出席会议开幕式。教育培训处马会来副处长主持会议开幕式。
年CFETP第十四届年会现场(浙江杭州)
来自国家级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和西部地区FETP),河北、山西、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西藏、陕西、甘肃、新疆、北京朝阳、江苏南京、江苏无锡、四川成都、四川自贡等省及地方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FETP),中国兽医FETP,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现场流行病学培训计划的在训学员、毕业生、基地领导、指导老师等约人参加本届年会。
中国疾控中心刘剑君副主任、美国疾控中心全球卫生中心全球卫生保障部副主任AlisonJohnson女士和浙江省疾控中心胡崇高书记出席CFETP第十四届年会开幕式并致辞
刘剑君院长致辞,首先代表中国疾控中心高福主任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领导欢迎CFETP、各省及地方FETP等齐聚杭州举办学术年会,祝贺各个培训项目已取得的成绩,感谢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疾控中心直属单位和机关处室、各培训基地、美国疾控中心等给予的支持,感谢导师团队的辛勤付出以及学员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国家和地方解决重要疾病防控问题,感谢毕业生一直以来与CFETP团结在一起,特别感谢曾光研究员为CFETP做出的特殊贡献。刘主任要求CFETP继续加强和完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网络,提升两年制学员培训质量的同时,做好西部地区FETP培训工作,推广一线人员FETP;积极参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为国家制定和完善公共卫生政策提供证据支持;同时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工作,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系统开展对外交流、援助的重要队伍和平台,为未来招收国际FETP学员做好准备。
AlisonJohnson女士在致辞中转达了美国疾控中心主任RobertRedfield博士和全球卫生中心主任RebeccaMartin博士的问候。她强调FETP是公共卫生机构成功的关键,国家、省及地方疾控中心都需要经过培训的现场流行病学家。现场流行病家所具备的预防、发现与应对疾病暴发及公共卫生威胁的能力,对于保障中国乃至全球人民的健康至关重要。中、美两国首脑已在年达成“拓展现场流行学培训,加强公共卫生合作”的共识。她表示很期待了解中国目前实施的不同层级的FETP以及FETP学员所开展的工作,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胡崇高书记受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夏时畅副主任委托,对各位领导、专家、FETP学员莅临浙江表示诚挚欢迎,同时对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浙江省疾控事业和FETP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充分肯定了浙江省FETP学员在各类传染病疫情防控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G20峰会等大型活动保障、菲律宾“海燕”风灾救援以及今年“利奇马”台风救灾防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希望学员充分利用此次学术年会的机会,交流现场流行病学经验。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作专题报告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做专题报告“健康中国行动与疾病防控”,详细解读了健康中国战略对疾控工作的新要求、健康中国战略和行动、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疾控业务实践以及下一步发展思路,强调“预防为主”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专业性和公益性,要以基层为重点,注重心理健康,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他要求FETP学员逐字研读“健康中国”,深入领会健康中国战略和行动,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从预防控制疾病的实践中寻找重要的科学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做好科普工作,积极参与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合作,保障全球卫生安全。
曾光研究员、R.J.Simonds博士分别作专题报告
曾光研究员围绕传承CFETP“敬业、团队、探索、求实”四种精神,回顾了CFETP学员、指导教师和国际顾问共同开展SARS等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转化为公共卫生建议;同时对年轻的学员寄予厚望,鼓励学员投身“健康中国”,沿“一带一路”走出去,为国家的公共卫生安全多出一把力。R.J.Simonds博士专题介绍了美国支持全球70多个国家开展FETP的经验以及全球FETP进展,建议CFETP在发展慢病、结核等专项培训的同时继续打好基础,评估项目质量,与公共卫生机构整合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建立地区合作伙伴,与各国FETP共同努力促进全球卫生。
吴息凤、徐福洁、黄琼、雷杰、俞敏、谭枫等专家受邀作专题报告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吴息凤专题介绍了“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精准的癌症预测、预防和治疗”。浙江大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诊疗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徐福洁介绍了“食源性甲型肝炎暴发的跨国溯源”,强调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要充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了解相关信息平台,平时即做好应对暴发调查的准备。广东省疾控中心应急部副主任黄琼以“一起米酵菌酸中毒事件调查”为例,专题介绍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中的“变”与“不变”,强调掌握流行病学因果推论原则的同时,也要注重食品卫生学调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