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的临床应用
胰岛素一种酸性蛋白质,促进合成代谢、调节血糖浓度的激,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药理作用:
1、促进脂肪合成,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增加脂肪酸和葡萄糖的转运,使其利用增加;
2、促进糖原的合成和储存,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和分解,并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而降低血糖;
3、增加氨基酸的转运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4、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减少肾血流量。临床应用:1、全部1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1)重症2型糖尿病;
(2)经饮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药未能控制的2型糖尿病;
(3)出现各种急慢性及重症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
(4)特殊人群的2型糖尿病:如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及肝肾不全等;
(5)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创伤、高热、手术期2型糖尿病;
3、不易分型的糖尿病患者;
4、缺钾者(胰岛素与葡萄糖同用可促使钾内流)。胰岛素分类及特点:1、短效胰岛素:(1)溶解度高,(2)可静脉注射,适用于重症患者,(3)皮下注射起效快,作用时间短;2、中效胰岛素;3、长效胰岛素:不能静脉给药;4、单组分胰岛素:为高纯度胰岛素。
常用胰岛素及其作用特点
只有短效人胰岛素和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可静脉输注,用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的救治;静脉输注应比皮下给药的起效时间快。此外的基础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双胰岛素不建议静脉给药,主要是因其分子结构、延长机制所决定,不宜输液器静脉输注,可能会堵塞导管及引起低血糖反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1、低血糖反应:为胰岛素过量导致,是最重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死亡;2、过敏反应:一般较轻微;3、胰岛素抵抗;4、脂肪萎缩:多见于注射部位。
胰岛素的选择我们应该根据患者的胰岛功能、血糖水平及生理生活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1、胰岛素强化方案。胰岛素强化治疗是临床强化血糖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基础加餐时胰岛素治疗是T1DM首选方案,同时也是新诊断的HbA1c9.0%或空腹血糖(FPG)11.1mmol/L的T2DM,或使用两种以上降糖药物血糖仍然控制不佳者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的经典方案。2.、预混胰岛素方案。对于餐后血糖与餐前血糖相比增幅较大(3mmol/L)、进餐较规律且每日1—2顿主餐碳水化合物较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及口服降糖药较大剂量治疗后HbA1c≥7.0%,适合起始预混胰岛素每日1-2-3次预混胰岛素方案。起始每日1次预混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血糖控制仍不达标时,可逐渐增加到每日2次、每日3次的方案。3.简化方案。(1)基础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或GLP-1受体激动剂。对于病程较短的年轻T2DM患者或血糖控制目标一般较为宽松的老年T2DM患者我们可以采用基础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或GLP-1受体激动剂,这样能让患者依从性更好,低血糖风险更小,体重增加更少。(2)双胰岛素类似物。德谷门冬双胰岛素70/30特别适用于使用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每日1次治疗的患者,血糖仍控制不达标且频繁出现低血糖或不希望增加每日注射次数的T2DM患者,主餐时给药。参考文献1、中国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2、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
3、《药理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