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酸类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轻人怎样面对内卷东野圭吾的这本书给出了 [复制链接]

1#
我是黄小微,陪你读好书|系列本篇共读:东野圭吾的《祈念守护人》预售时文案写着:在离东京不远的地方,有一棵古老的神树,传说,只要向他祈愿,愿望就可以实现。让我一度以为这是一本教人要在绝望中充满希望的鸡汤故事。我花了一天的时间,断断续续把它翻完之后。发现自己错了,大错特错。如果这真的是一本教人无时不刻都要充满希望的书,这只能算一本三流小说。这本书所描述的主题远比希望要大很多。东野圭吾说:“我写《祈念守护人》的目的,是祈愿读者能对明天充满希望,愿这本书能让人们在如今这样的情况下振奋一点点。”在普遍不安的今天,在内卷中迷茫前行的当下,我们需要希望和力量。但是,盲目的希望并不能教会我们怎样活下去。对,这就是一个关于怎样活下去的故事,生或死,希望或绝望,都只在我们一念之间。佐治兄弟出生于日本的一户富裕家庭,父亲开了一家建筑公司,靠着这家建筑公司,保障一家人衣食无忧。像日本的传统家族公司一样,父亲希望长子喜久夫长大以后能继承自己的公司。但是喜久夫从小就展露出对钢琴的天赋,喜爱音乐的母亲贵子非常高兴,带着喜久夫四处拜师学艺。起初父亲对贵子带着喜久夫不务正业颇为不满,随着喜久夫收获的夸赞越来越多,父亲也慢慢接受了。家庭矛盾的爆发来自于母亲想让喜久夫报考音乐学院,而父亲觉得音乐玩玩可以,却不能养活自己。最后,在母亲贵子的坚持下,二儿子寿明继承家业,长子喜久夫继续追求“音乐梦想”。为什么“音乐梦想”要加上引号呢?因为喜久夫自己也不知道音乐是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为了反抗母亲,或者说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喜久夫在填报大学志愿时,放弃了学习自己从小到大学习的钢琴,改学作曲。这样的尝试并没有让喜久夫看到希望,在才华横溢的同学们身边,喜久夫觉得自己非常平庸,于是他瞒着所有人悄悄地办理了退学。退学之后的喜久夫开始学习表演,他认为那才是他真正想做的事,也没有成功。之后,喜久夫又尝试了很多不同的事,都不如人意。面对人生的失意,喜久夫选择逃避,开始沉迷于酒精,因饮酒过多,喜久夫重度酒精中毒,最后导致双耳失聪加轻微认知障碍。靠着继承父亲的遗产,喜久夫在一所类似疗养院的地方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在人生最后的几年时光中,喜久夫充满了忏悔和愧疚。他后悔自己为了反抗母亲而忘记了自己对于音乐的热爱。他不愿意走母亲为他规划的道路,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非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在不断的试错中耗尽了自己的生命。弟弟寿明则走了一条和哥哥完全不同的路,继承家业,结婚生子,按部就班地过着平凡而又普通的一生。人生有好坏吗?我们看故事的人也许会对佐治兄弟的故事唏嘘不已,会觉得长子喜久夫是把一把好牌打的稀烂的典型。但不得不说,我们生活中充斥着这样的故事,这就是人生。人生没有好坏,人生没有对错,人生就是体验,只是每个人方向不同。能够决定每个人人生方向的究竟是什么呢?东野圭吾在小说的最后给出了他的答案,念。他认为我们的每一个念头,一起合力决定了我们人生的走向。我们的一呼一吸就是一念,善念、邪念、恶念、思念、执念,都是我们的念。南怀瑾先生说,《金刚经》的主题是,善护念。这是人类一切修养的方法,好好照应自己的心念,好好照应自己的思想。人的一念就有八万四千烦恼,烦恼不一定是痛苦,但是心里很烦。心里烦,做任何事情就没有心情。所以打坐也好冥想也好,都是为了放空自己的思想,不被那八万四千烦恼所纠缠。小说里的哥哥喜久夫,因为叛逆放弃了钢琴,因为自卑放弃了学业,因为自尊放弃了与家人团聚。都是因为他想的太多,忘记了什么是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直到生命的尽头,回顾一生,他才明白自己错过了什么。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小说里佐治兄弟的结局充满着神秘力量又让人感觉温暖,这里就不剧透了,只有自己读过之后才能感受到那种力量。东野圭吾小说里的奇迹,不是像阿拉丁神灯一样能实现各种愿望,这些奇迹是让我们反观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寻力量,让我们知道,最大的奇迹就是自己本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