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酸类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话说清明上坟不一般,地户开,祖先出,柳 [复制链接]

1#

清明节将至,北斗七星指到*经十五度左右,万物干净明朗。因此,清明节既是节气,又是祭祀祖先的日子。那么,清明节和扫墓祭祖又有何关联?古语有云:清明地户开,柳火燃新坟,这是什么意思?

01清明意味着什么?

春分后的第十五天是“清明”,到了春分以后,白天就会变得更长,气温会逐渐升高,雨水也逐渐增多。因此,春分的三个阶段是:“玄鸟来,雷乃鸣,雷即起。”不管是北飞的燕子,或是电闪雷鸣,都不过是表象,所有这些都是基于气温的回暖。如果气温不升高,玄鸟就不会回来,自然也不会有雷电出现。

清明时节,太阳从赤道上空掠过,向北移动了十五度,这个时候,气温会变得更高,正是下雨的好时机。有句话说的好,清明时节雨下时,街上行人*魄离,所以清明除了祭祀祖先,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雨水越来越多,雨水也就意味着气温开始上升。

在清明节气的时候,冷空气会受到阳光的影响,从东南方向吹来的暖风与之交汇,会把潮湿的空气从东南方向吹进来,这也是降水增多的一个信号。因此《淮南子》有云:「秋分十五,斗指乙时,即有清明之风。」

“清明风”,即“东南风”,是由巽气所生,从仲春开始,这种暖和的风,将会把潮湿的南方气流带到这里,从而导致雨水。所以《史记·律书》中有一句话:「清明之风,在东南之地,风者为西。」所以,清明节的意思,就是“清明之气”。

02清明节为何要去扫墓?

一、清明之日

清明节,意味着东南方向的风已经开始吹了。古语云:天门在西北,地户在东南。乾位在西北,巽位在东南,故乾代表天门,巽代表地户。天门是在夏至日落日的位置,而“地户”则是在冬至日的日出位置,是一年中阴阳交替的地方。

夏至是北半球的极点,而冬至则是太阳向南的极限,到了夏至,白天会越来越短,到了冬至,白天就会越来越长,这就是所谓的“一阴一阳”。到了夏至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阴气已经开始滋生,到了冬至的时候,太阳已经升了起来,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因此,“天门”是指阳极生阴,“地户”是指阴极生阳。

阳气增长的过程是向上和向外的,而阴气的增长则是在下降,在这一天,阳气达到了巅峰,无法再升高。而且,冬至是阴气最旺盛的时候,不能再往下了。

“清明”的意思就是东南风吹过,东南为“地户”,阴气为一年中较重,象征着先祖的回归。所以清明时节要把“钱粮”送给先祖,让他们在那里生活的更好。

二、柳火生的新坟

在古代,人们用的是钻木取火,那时没有火柴,没有打火机,只能用木头来点燃。不过,四季不同,使用的木材也不同。古人认为,在不同的时节,要用不同“木柴”来生火,不然会违反自然法则,造成不和谐。

比如《改火解》,他就说过:“改火之法,始于上古,传于三代。四时之火,各有利弊,春天用柳树,夏天再用榆,就会中*,人就会生病,所以要用火来解*。”

故《周书》曰:「春时取榆柳枝,夏季采枣杏火;季夏采桑柘,秋天采柞树之火,冬天采槐树之火。一年中,每一种不同的树木,都会被称为“变火”。

除了“改火”的季节要求,每年春天,人们还会把所有的火种都扑灭,这就是所谓的“禁火”,所以寒食节才有了“禁火”的传统。“禁火”以后,“请新火”,即把火再烧一遍,再把火传给普通百姓,于是,“新火”就成了他们的生活用火。

而“请新火”的日期,则是继“禁火节”后的第一个寒食节。因此每逢清明,皇上都要赏赐些柳枝、榆枝,称为“赐新火”。

因此,“新火”又称“玉树之火”,当人类拥有“新火”的时候,第一个念头便是祭祀先祖,祭祀天地。所以,最初的柳树不会被安放在坟上,而是用柳条点燃,以此来向先人宣告,这是新的火焰,也是一种驱除瘟疫的手段。

所以现在一些地区,每逢清明,都会用柳树的树枝来驱赶虫子,而这个驱虫的传统,也是从“改火”开始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